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阶层法律地位及其权益状况的分析,从法理角度指出:农民工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平等权,另一方面却又得不到有力的法律保护而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我国农民工权利受阻的最大障碍主要是立法不平等和适用不严格以及权利调节救济机制设置不合理。农民工所享有的个别劳动权是其维护个人利益的权利基础,集体劳动权是维护其社会利益的权利基础。农民工可以通过私力救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社会遭遇的不公待遇与我国现行的相关立法内容与立法程序有着重要的联系。就其制度根源而论,宪法理念的缺失与宪法实施机制的缺位乃是农民工权利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农民工权利保护,重构我国的宪法权利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强化立法听证制度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民工体育现状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农民工虽然已经成为一个新阶层,但仍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贡献大于收入、缺乏社会制度保障、文化生活缺失等恶劣的社会生存环境,造就了我国农民工体育在自身健康需求与社会人文关怀缺乏.  相似文献   

4.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推动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两代农民工不同的权利意识及就业的不同特点和差异。调查、研究、概括和分析我国两代农民工城市就业和生存的特点、差异和变化,对制定、调整我国农民工就业及保障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类特殊群体.由于我国现有国情的限制,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相关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实践中,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收入保障权、劳动安全权、健康居住权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甚为激烈.农民工权益相关保障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提升农民工群体的人权保障水平,还有利于解决农民工信访问题,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季晓晨 《大众商务》2010,(16):256-256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无法逃避的一个话题。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将农民工另类看待,而赋予了他们作为中国公民和劳动者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但是自农民工群体出现至今,农民工依法所应该享有的各种法定权益遭遇了用工单位和城市主流社会的极度漠视和任意践踏,这是对我国现行法律权威性的一种挑战,势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无法逃避的一个话题.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并没有将农民工另类看待,而赋予了他们作为中国公民和劳动者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但是自农民工群体出现至今,农民工依法所应该享有的各种法定权益遭遇了用工单位和城市主流社会的极度漠视和任意践踏,这是对我国现行法律权威性的一种挑战,势必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农民工的各项权利却未能很好的得到保护。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必须正视农民工问题,积极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9.
谈农民工医疗卫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差体现在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强度大、劳动保护不够、权利保障差、生存压力大、健康意识薄弱、经济承受能力差等方面,主要由制度缺失、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农民工自身的弱势处境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注等原因造成。要改善农民工的医疗卫生状况,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国情和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障制度,试行政府托管下的市场化、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社会多方协作治理结构,以多种方式帮助农民工,增强农民工的维权和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农民工"平等权的宪法文本分析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就业者的身份迁徙到城镇而实现了劳动权时,即转变为城镇劳动者,成为与城镇市民同等的权利主体,他们的权利应当得到与城镇市民同等的对待与关怀,享有平等的权利。农民工的权利平等是一个宪法问题,其基本权利的保障必须在宪法层面上予以解决,即农民工的权利应当得到国家政府的平等关切;农民工平等权利需通过宪法诉讼与宪法救济加以实现;国家需修正分配平等的理论与政策;废除农民工的观念歧视。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民工失业后缺乏经济救济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构建农民工失业保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失业保障,既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促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而就业促进机制的构建则是农民工失业保障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权利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现状而引发的农民工权利保护问题,从制度层面来看,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问题产生的首要因素,还有限制性就业政策的阻碍、接受教育和培训制度的不平等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从非制度层面来看,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的欠缺和组织化程度低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农民工权利问题的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民工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又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居住环境比较恶劣,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现有住房保障制度是造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一个原因。根据发达国家(地区)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实践给我国的启示,我们可以从界定保障对象、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住房金融政策和农民工住房保障配套法规、健全保障退出机制等几方面着手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农民工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没有保障。近几年,要求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越来越大,已引起政府和学术界、媒体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待遇意义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建议,以期对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工权利被侵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权利难以保障;第二,劳动权利受到侵犯;第三,社会保障权利难以实现。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立法缺陷;第二,行政执法和监察不力;第三,司法救济不足;第四,维权组织作用缺乏。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具体法律措施为:首先,应该制定专门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其次,强化行政执法和监察力度;再次,完善司法救济机制;最后,充分发挥维权组织的作用。建立以工会组织维权为主,农民工协会组织为辅的维权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庞大队伍,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由于社会的歧视和现行法律保障的不完善,农民工权益经常遭到严重的侵害。因此,维护农民工权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试图分析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缺损的种种表现和原因,以期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农民工权利保障缺乏的背景下,用“核心劳工标准”保护农民工劳动利益有着特殊的意义。由“核心劳工标准”所确立的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宪法权利的存在并不一定要求权利得到细化,更多的应是国家公权力对其保护手段的具体化。国家应当通过积极的财政倾斜政策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消除童工的存在;国家有积极维护农民工平等劳动权利的义务;公权力应当积极促使农民工自行组成工团组织,并为此提供积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工作技能低、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失业风险远高于城市劳动者,但由于我国目前有关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从而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与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农民工失业保险制度,既保障了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特殊性和过渡性的群体,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利益,不断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权利贫困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一个缩影。这不仅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运行系统有关,还与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排斥息息相关,而这一切源于"一国两策"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其中这些制度具有关联性,使农民工深陷"制度性贫困陷阱"中。对此就农民工的兴起,并对权利贫困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阿马蒂亚.森的权力方法和可行能力进行探讨,再此基础上给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