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雪梅  高伟 《商业时代》2003,(243):16-18
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对于儿童的极度重视,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培养孩子或者满足孩子的欲望,甚至以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代价,但另一方面,是对儿童极端的不尊重,忽视儿童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与尊严。  相似文献   

2.
没有别的广告像儿童广告一样令社会和家长如此不安了,现今的儿童在消费主义的赤裸进攻或耳濡目染下,巳成为传媒、消费和广告所引导的世代。  相似文献   

3.
徐小娟 《商业文化》2004,(B09):49-51
“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据统计。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2亿多人。儿童群体作为一个潜在收益巨大的市场,其购买力在日益上升。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影响了大约68%的家庭消费。在传播业日趋发达的今天。儿童肯定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广告信息的影响。而儿童身心不成熟、对是非判断不清又特别善于模仿。这一特点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不良广告的伤害,所以,儿童应该受到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对于儿童的极度重视,不惜投入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培养孩于或者满足孩子的欲望,甚至以牺牲自己的事业为代价,但另一方面,是对儿童极端的不尊重,忽视儿童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与尊严  相似文献   

5.
广告监督管理职能的逐步到位。广告发布前查验有关广告证明的程序逐步规范.有效地制止了虚假广告的发布。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一些依据有“根”有“据”的证明材料而发布的广告中。却仍然存在着一部分虚假广告。且常常让消费者受骗上当。也让广告监督机关一时难以辨清,对此我们应小心提防。这些虚假广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主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源头,把源头的事情做好,即是把我国广告业的基础做扎实了。为广告的成功传播铺平了道路。我一直感到个人并没有广告从业的经验,至多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广告受众。但斯林会长,问我:“你这七八年都在干什么呢?”我回答他:“我在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他说,  相似文献   

7.
王毅  杨欣  阚迪 《消费导刊》2012,(4):2-2,6
在当今社会,广告和消费涉及每一个人,广告是人们无法忽视的营销手段,它在人们的消费决策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广告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同时,广告也反映出人们消费意识的发展变化。本文以中国消费者的饮食消费为例,解析广告如何反映出消费者饮食消费意识的转变,在引导消费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心理及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翔“伤退”,留下的是一个悲情英雄的背影,它愕然神伤了亿万观众。如果伤痛难以忍受,任何运动员都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参加比赛。然而,刘翔退赛还是引起了“强震”。“真正的谜底是:刘翔已不是一个田径运动员,而是一个赋予更多复杂意义的符号。”一句话,他不仅是一个运动员,也同时是广告明星和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9.
广告策略的灵活运用——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确定广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志忠 《商业研究》2003,(6):155-155,177
广告的表达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要有灵活的广告策略。在产品的导入期 ,广告要以“新”和“知”为主。在产品的成长期 ,广告应围绕“独特”做文章。在产品的成熟期 ,广告应以提示为目的 ,确定广告诉求。当产品进入衰退期 ,广告表达要突出“价格低廉”的特点 ,尽可能延长产品市场寿命。在遇到偶发的危机事件时 ,应把广告与公关相结合 ,来确定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0.
星河 《中国广告》2002,(11):84-84
如果说,前几年人们还在呼吁广告界必须重视"创意策划"的话,那么,现在企业界已经厌倦于喋喋不休而空洞无物的种种"广告与营销策划"了,这些满天飞的策划往往来自于一个人的"灵机一动"或者一群人的所谓"头脑风暴",但这类策划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回避广告主体所在的市场,或者面对一个臆想中的市场。两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目前80%以上的广告公司号称具备策划能力,然而90%以上的广告公司没有正常运转的市场调研或市场分析部门。创意策划已经被曲解为纯粹主观化的"拍脑袋"。于是,似乎有必要回过头来思考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广告策划?回答是不容置疑的:广告策划的起点是市场研究,广告策划是在充分地认识市场的前提下,对于目标市场的创造性的把握。因为广告的根本目的毕竟不是为这个世界锦上添花,而是把产品卖出去。因此,可以明了,目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许多广告让观众的遥控器捏死,以至许多企业认为是自己的广告创意不够好,有的便又重新设计广告来试图吸引人,不然,高收视率的节目怎么会没有广告效果呢?甚至有的企业经过半年的广告密集轰炸,外界反应还是平平,不但观众不太有印象,连诚征经销商也因为电视广告不够普及而无法达到落实。在电视广告泛滥的今天,发觉光靠在电视剧前或一些精彩的节目前投放广告,已经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其原因是在遥控器的按键下,广告费不知不觉地流失。究竟有没有办法不让遥控器捏死广告?  相似文献   

12.
刘悦坦 《广告大观》2005,(5):158-161
广告:不是游戏,而是“把戏” 广告“菜鸟”们如今也都已经知道,现代广告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消费者。在现代广告界,谁不在乎消费者就等于不在乎自己的腰包。于是,一时间,如何关注、讨好消费者,如何与消费者搞好关系成了广告人关注的头等大事。“百年麦肯”一再宣称:“站到消费者立场上去”,连台湾的广告“大虾”黄文博先生都承认:“广告是一种游戏,它有电子鸡一般须取悦讨好消费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   

13.
何海明 《广告大观》2004,(6):132-133
2004年,随着广电总局17号令的出台,全国大部分的电视媒介或明或暗的调整了广告价格。所谓明,指媒介的广告刊例价;暗,指媒介给广告主的折扣、广告公司的代理费和奖励。本次的调价以上涨为主旋律,因此媒介的广告价格成为广告界议论的热点话题。我们在与客户沟通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在媒介越来越多,受众的分散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样量的广告效果也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为什么媒介的广告价格不断上调?为什么媒介不让价格下调或保持不动,  相似文献   

14.
《连锁与特许》2005,(2):29-29
“广告”两个字总是让人心烦,电视连续剧在播出时总是不时来一句“广告之后继续收看”,报纸、杂志的广告也丝毫不逊色于电视。现实生活中,如果观众对广告内容没有共鸣,就总嫌广告烦人,可一旦广告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看广告就不那么烦了。有时看了这家看那家,那种认真、慎重的情状可想而知。看来广告还真是少不了,正如人吃草莓,酸归酸,但还是要吃,很少有人因为酸而不吃,  相似文献   

15.
3月份,L品牌冰箱业务员小刘一直在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今年总部转变思路,要求重点运作三四级市场,在这冰箱旺季市场将要启动的关口,亟需打打广告,让乡镇经销商、更重要的是农村老百姓对L冰箱加深印象,以唤醒农村市场。但乡镇这一层次的经销商、消费者压根就不关心公司总部在央视经济频道投放的宣传广告,反而总是向自己抱怨说:怎么看不到你们厂家投放的广告啊,是不是没有经济实力?小刘知道,他们把看电视的时间都花费在热播连续剧上了,即使收看央视,也一般限于央视1套,对2套的经济频道并不关注。再说一些农村也还没有有线电视。厂家对这些细节问题还顾及不到,更准确地说,在广告投放方面还集中在一二级城市,那么,三四级市场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史琼 《广告大观》2004,(7):145-147
文学与广告的纠缠,几乎是源于广告诞生那一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告由于其通俗化的需要使得主流文学在这一领域显得曲高和寡,难于应用。台湾意识形态广告公司为中兴百货所做的长达十余年的广告,以其另类的诗文案文风和实验性的视觉冲击,赢取了各大广告奖项和广告人敏感而向往新鲜  相似文献   

17.
杨舸 《中国广告》2003,(6):56-63
很多媒体做自己的广告,经常会陷入一种悖论。犹如一个理发师说,"我给所有不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自己呢?他给自己理发,就意味着他也给"能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如果不给自己理发,就意味着他不能给"不能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媒体是发布别人广告的地方,要不要为自己做广告,当然要,但不一定在自己的媒体上,因为如果你是要吸引新的阅读者或观看者,他们正在看其他的媒体。看媒体的人,是已经争取到的,将广告登在自己的媒体上,去争取已经争取到的读者,是一个悖论。而《The Economist经济学家》杂志则不同,除了自己的媒体,也将广告刊登在飞机上、刊登在俱乐部、刊登在户外,因为大多数媒体都希望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阅读群,而非只是想留住已有的读者或观众。(后者只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对事物接受程度的差别是很大的,而构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心理上的差异性。作为广告受众的消费者究竟是怎样认知和接受广告的,能否准确的把握广告内容,直接关系到广告活动的根本目的——销售能否实现。企业在策划中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注意创造热点,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向有利于营销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潜在心理因素的研究,设计完美的引导型策划,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没有自己行业博物馆的行业,是一个没有记忆的行业,一个没有记忆的行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行业。”这样充满感召力的话语来自2006年3月1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的中国广告博物馆发起人第二次大会上,广告博物馆筹委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林莹 《中国广告》2010,(6):111-111
《中国广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吗? 骆耀明: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小孩.至少我妈妈和我妻子这么认为:)我相信有童心的人是单纯、没有偏见的。看到汽车漂浮在空中,他不会问“为什么?”而是会想“为什么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