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波动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本文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了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房价上涨促进了土地财政的增加,而土地财政增加反过来推动了房价上涨;(2)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增强和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3)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城乡消费差距间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双向促进作用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则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和QAP回归分析,考察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区域创新均不断加强,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区域趋向平等化发展,区域创新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创新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资源流入,并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有较大影响,其区域创新联动也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区域差异均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应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区域在整体创新网络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创新环境和创新活动的区域差距,促进整体区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5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各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大小进行测算以及对区域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性进行研究。在适应性预期的框架下对各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测算的结果显示,城市房价泡沫大小与房价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另外,利用CD检验统计量对各区域城市间的房价泡沫的相关性进行检验认为,房价泡沫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传染,东部地区城市间传染性最强,而西部地区城市与北部地区城市之间的传染性不显著;同时,本文也对各地区城市间房价泡沫的传染态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住房供求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城市化、收入差距对区域房价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率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化率的提高推高了房价;收入差距对房价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推动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城市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差距对房价的正向作用程度加大,在城市化率高的东部地区,收入差距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地方政府的供地策略和住房价格波动对制造业集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供地策略和房价波动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供地策略对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价对制造业集聚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且供地策略还会通过房价上涨弱化土地要素促进城市经济集聚的效力。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地策略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供地策略有助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提高,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但房价促进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制造业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此外,供地策略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序异质性,其中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正向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对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区域比较的视角,以2002-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不同区域房价上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各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东部地区及周边地区表现为扩大效应,中部地区无明显影响,西部地区有扩大效应但对周边地区为缩小效应,东北地区均表现为缩小效应.因此,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实施差异化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7.
土地供给政策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房价和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1999--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土地出让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土地出让与房价存在负向的互动关联,两者的相互作用抑制了房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土地出让面积的增加通过房价的传导作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会推动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又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二者存在正反馈效应;人民币升值无法抑制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会推动人民币升值;房价上涨抑制了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没有推动房价上涨;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国际投机资本和国内投资投机资本是推动我国房价升高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我国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加强环境规制抑制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加强环境规制对就业存在负向影响。(2)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存在策略性竞争行为,从全国层面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以逐底竞争策略为主,而分区域来看则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体现为差异化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则以逐底竞争为特征。(3)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某一地区放松环境规制将会对邻近地区的就业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出口有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迹象。建立一个国内两地区模型对制造业出口的区际转移进行理论分析,结论是地区间生产率的相对变化是其根本原因,而要素价格的差异并非原因。用2013—2016年分省数据对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的相对生产率对该地区的出口份额影响显著;地区间的工资差异并不影响出口份额,但是较高的房价对出口份额有负面影响。各地应重视促进生产率的发展,对房价的不合理因素进行调控,而不必过于注重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从网页下载的二手房信息数据探究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是我国东部城市房价的空间集聚效应非常明显,房价呈现出较强的空间上的相关性,中西部城市房价则较弱;二是地区GDP、财政支出等经济因素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三是考虑住房自身的因素,房间面积越大,房价越高;另外,房间布局也会影响住房价格,卧室和客厅个数越多则房价越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测度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状况;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状况;省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大致呈“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创新发展、开放程度和协调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基础、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但各影响因素对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的大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20年31省面板数据匹配构建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贡献、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乡村振兴水平大幅提升,随着振兴乡村不同阶段的演变,全国及各省的乡村振兴水平增速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但各区域省份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发展。(2)全国及各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中、西部的区域内差异均显著缩小,而东部不明显;东-西部的区域间差异大于中-西部和东-中部;区域间差异始终是乡村振兴水平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则均有所上升。(3)全国及中、西部区域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均呈明显的σ收敛趋势,东部区域发散;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全国>东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4)全国层面看,乡村振兴增长对邻近省份产生微弱的正向空间溢出;分地区视角下,一省乡村振兴增长因"虹吸效应"显著降低了邻近省份乡村振兴的增速;财政支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虑空间集聚效应情况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创新能力和空间效应方面实证分析了各变量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考虑空间集聚效应后,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略有降低;中国区域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对区域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我国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呈以多个增长极为中心的组团分布,东部地区的创新优势区域相对密集,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增长极相对分散,各省份两阶段创新绩效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一步构建科技研发绩效和成果转化绩效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表明: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显著空间正相关,基本形成互动关联的协同创新链式结构,其中“学研”对“产”的知识溢出效应明显,而成果转化对科技研发的反馈影响较弱;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强强联合的创新优势区域带,而中西部省份的链式创新结构尚不完整。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绩效的过程溢出和空间关联效应,强化成果转化对科技研发的反馈作用,破除区域创新壁垒,加强区域创新协作,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绩效。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和基于预期的供需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RDiT和强度DID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定房价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与路径。从理论上提出以下假设:房地产长效机制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程度,会影响其在房地产部门的资源配置,从而影响房价波动;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对房价预期进而对房价波动产生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假设。从短期来看,房地产长效机制不仅使负向偏离均衡的房价回归到均衡水平,也使房价波动幅度大幅减小;从动态来看,长效机制对房价的正向提升作用显著且具有持续性。从区域来看,长效机制对中西部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东部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并不明显。长效机制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分析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下,政策不确定性是推动房价波动的显著力量,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程度正向促进了其对房价的影响,相对而言,房地产税收依赖度越高,长效机制对房价的影响越为显著;政策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预期成为影响房价的重要路径,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强度对供需双方的房价预期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而政策不确定性通...  相似文献   

17.
陈崇  葛扬 《产业经济研究》2011,(3):72-78,94
本文利用1997~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房地产价格和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区域和省际间实证结果的差异,主要缘于房价对储蓄特殊的影响机理:被动储蓄效应和结构储蓄效应。此外,房价对储蓄的影响还存在间接储蓄效应,这个效应说明房价在短期对储蓄具有正面影响,在长期对经济发展结构具有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中部和西部地区,房价与储蓄存在高度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明显的储蓄效应,但东部一些省份的估计结果却显示房价对储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分析1996—2011年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年FDI仅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上一年度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负向效应,但仅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滞后2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滞后3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创造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R&D投入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SFA)对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利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各区域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继而利用测度出的技术效率与各区域的R&D投入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能显著的改进技术效率,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其区域内技术效率的积极影响有限。这意味着东部地区R&D投入的内部结构相对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更为合理。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应适当的调整R&D投入的内部结构,使R&D投入能更多的促进技术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全国和东、中、西部,FDI、国际贸易、金融发展存在着协整关系。由协整方程知:在全国、中部,国际贸易显著促进了FDI的流入,而金融发展则显著抑制了FDI的流入;在东部,国际贸易对FDI的流入作用显著的为正,而金融发展对FDI的流入没有显著的影响;在西部,国际贸易和金融发展都对FDI的流入作用不显著。采用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FDI、OPEN、FIR之间短期关系;接着构造动态面板模型,应用Dif-GMM、Sys-GMM两种估计方法分析了国际贸易、金融发展对FDI的短期动态影响,发现:上期的FDI对进入我国的FDI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聚集效应,而外贸依存度、金融发展对FDI的影响是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