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活动晚上7点开始。5点半不到座就全占满了。彼得来教室看了一眼,放弃了试—下大提琴演奏效果的念头,这个环节最终也因学生们无数的提问而取消。 相似文献
3.
人是怎么富起来的?正当的财富,都是你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而得到的报偿。如果你想成为未来一代的领袖,就必须学会做一个“为了别人的人”。 相似文献
4.
从“飙车炫富”到“接班创业”,“富二代”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富二代”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继承”的烙印。并且他们接班之后每年至少要保证创造20万亿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国内富豪越来越多,富二代也越来越多,而随着富二代飙车事件、政府出资培养等问题的出现,有关富二代的培养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富二代的培养问题真的是个难解的方程吗?因工作原因,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企业家年会。出席这次年会的都是身价不菲的国内知名企业家,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当话题转到对接班人的培养及子女教育方面时,这些大老板都对在国内食品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民营企业家王老板推崇备至。王老板的儿子今年才15岁,在他的精心培养下,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惊人的潜力。以下是他对儿子的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掌门明确开放企业分或新希望集团的新时代迎来了“富二代”刘畅娃哈哈的宗庆后也多次要将娃哈哈交给女儿宗馥莉。改革30多年后,摸着石头过河的老一代家们已经逐渐开始将企业的权力部者全部地转移给后代。 相似文献
11.
12.
他们是一群80后,多数还一脸稚气像个大学生,手里拿着时下最流行的iphone或ipad,发微博,穿个性的文化衫……由于家族(家庭)已有不菲产业,这些大孩子掏出的名片已冠上“总经理”“董事长”等头衔。日前,在宁波大红鹰学院杭州湾校区举行的一场“创二代”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上,这群年轻的企业家们和他们身后正在转型升级的民营企业,一下就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富人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105万名千万富豪和6.45万名亿万富豪.与“富人崛起”现象相伴而生的是“富二代”阶层的出现.不同于普通青年,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以其张扬的个性、高端的消费能力及超群的人生经历,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今“富二代”群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并不局限于家族企业的小圈子里,而开始逐渐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渗透.面对这个被贴上“桀骜不逊”、 “眼高手低”等标签的特殊群体,管理者们开始疑惑:如何调整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富二代”员工的激励、约束、考核等相关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横生变故,“富二代”想赚快钱刘飞恒今年30岁,是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县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爸爸刘红运和妈妈杨巧玲从兔毛生意做起,赚到第一桶金后又在济南市西郊办起了一家服装厂,资产超过千万元。 相似文献
15.
日前,广东佛山市首批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结束了为期半年的国企挂职生涯。去年11月底,佛山市委组织部从100名报名者中挑选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分派到36家国企挂职。48人中超过一半是70后至90后的“富二代”。有人质疑,政府操心干预民企接班人是否有此必要?挂职模式成效几何?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明阳带领的团队做的最新一次调研结果表明,82%的第二代企业家,不愿意接班或者是非主动接班。他们做了182个样本,全部是中国最好的民营企业家。其中核心样本是54个,这54个样本全部是中国同行业当中排在前三位的企业。(8月13日《证券时报》)孩子不仅是父母血缘的延续,更承载着继承和超越父母事业的期望。曾几何时",子承父业"被当作了天经地义。但这一传统正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呈现给我们的是超过八成二代不愿接班或者是非主动接班,另一个调查显示的是超过六成的民营企业家担心孩子能力不足以接班。 相似文献
17.
18.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价值取向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改革的进度和社会的进步。作者就当前“富二代”青年发展的变化情况出发,在充分把握和关注“富二代”青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有利于“富二代”青年成长创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作者主张立人为本、倡导社会包容、坚持分类指导和引导观念更新等观点,为促进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营造创业氛围,从而实现青少年自身价值的增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陆雅铃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4)
中国民营企业正陆续进入"交接班"关键期,作为接班候选人的"富二代"不愿意接班却成为一种反潮流现象凸显出来。本文从"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当前社会中"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民企"富二代"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在公众舆论中多以负面形象出现,其中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们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