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透过金融危机反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向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经受着严峻考验。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因为美国的金融监管处于严重缺位的状态。反思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找出一条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监管机构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国银行业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着力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电立足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改善支农服务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业务经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进了电子化经营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中国银监会分别制订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对国内银行业进行监管评级。此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适用的指标要素和评分标准与商业银行有较大差异。2006年银监会修订下发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和《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指引》(以下简称《评级指引》),农村银行机构监管评级依照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农信社评级标准和程序大致与商业银行相同。  相似文献   

5.
下文作者在回顾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评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扬州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评级的现状,对当前监管评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最后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量化监管作为银监部门审慎性监管的手段之一,意在通过加强对银行业机构日常运营的风险性非现场监管,及时采取强制措施,控制银行业风险的形成、积累和外溢,以达到事前预防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近期,我们对辖区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行业管理指标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指标体系与监管部门的量化监管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这影响了监管政策的传导和落实,导致监管效果不佳,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监管的效率,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中国银监会明确了“监管目标、区别对待、分步提高”的基本原则,其风险监管已从传统的事后监管方式向事前、事中监管方式转变,风险监管敏感性也在不断增强。然而,目前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县(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县(市)农信社多元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农村合作银行以及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等新的组织形式快速发展。针对河北省县(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五个方面加强监管。法人治理的完善性科学的法人治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9.
杨栋  赵巍 《农村经济》2006,(9):75-78
我国原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体上是资不抵债,这就意味着其产权结构中不存在资本金,现有资本理论并不能解释这个结构。在改革的方向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能在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支农中择其一;在改革的路径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引入民营资本分割金融资源应是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法人治理和内控机制逐步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大幅下降、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自身化解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经营机制有所转变。但在此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切实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控制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对市场风险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操作风险具有难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特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操作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实际监管评级操作中,由定量指标门槛设置、评级指引内容要求、定量指标计算公式、评级人员信息占有等因素导致的"两偏三难"现象日益凸显,值得我们研究关注。宁波银监局结合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近几年监管评级工作实际,对上述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也是农村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银监会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针政策。尤其是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贷款五级分类的实施、案件专项治理的深入、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围绕一年来合作金融监管与改革的中心工作,让我们在辛苦之余再回首——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加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日益成为银行问债券市场交易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银行问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和交易方式、交易品种的增加,相对于其他市场成员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在对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以下简称市场业务)的调查中发现,其风险隐患存在于业务经营与管理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金融需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探讨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模式,构建符合中国农村新时代发展的金融风险控制模式,并设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分析表明: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具有是独立的;明晰的产权和职责;健全的监督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完善的法规体系,才能达到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银监会以“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全新监管理念作为开展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改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从根本上促进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由粗放式经营向建立以资本自我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7.
前言近年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落户县域地区,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活跃,众多符合监管准入标准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作为发起行投资入股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合机构间战略投资、向商业银行投资入股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在机构和业务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自身体制上的一些原因,全行业仍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规范管理,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能否良性循环,信贷过程的监管至关重要.在借鉴西方国家监管中小金融机构经验的基础上,要重点做好建立多元化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监管体系,完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监管法律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月,银监会颁布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体系》)。《体系》首次提出对全国3万多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价,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从此揭开了农村合作金融帆构监管史上新的一页。然而,从2003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的风险评价结果看,《体系》虽较以往实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