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刚性的、多元化的、巨大的金融需求,而农村金融供给却表现为支持不足和功能弱化。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焦点在于加快构建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农村金融的供给,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2.
简论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迫切需要,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金融支持的必然要求。本文先是描述性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战略取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20字总要求,离不开金融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和总体要求下,立足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实际,分析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对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从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等层面,探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提出适应黑龙江省现代大农业发展方向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黑龙江省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4.
包卫平 《青海金融》2007,(12):56-57
省十一次党代会做出“四区、两带、一线”战略布局,决定将青海省东部建成综合经济区。纵观我省东部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基础,农业保险、邮政储蓄为辅,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框架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但据我们对东部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国务院选择黑龙江省作为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省,支持黑龙江省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并以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在此背景下,研究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和农业产出的关系,有利于分析黑龙江省现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找出不足,以推进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创新,建立适合现代农业的农村金融制度。本文选取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协整计量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供给对农业产出的作用,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涉农贷款和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存在长期的促进作用,而财政农业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着供给不足?与此相对应的是,为什么农村的民间非正式借贷普遍存在?已有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农民和农村金融机构是“资本主义企业”的理论假设之上,忽视了中国长期以来人多地少的人地关系现实情况。先入为主的理论预设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改革的理论思路一直围绕着市场制度而非农村内生的社会网络关系。本文基于农民的现实需求特征出发,分析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借贷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先天性不足,并根据我国农村金融现实需求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肃  诺敏 《税务与经济》2014,(3):109-112
当前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着农村信贷资金短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业保险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应采取落实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与风险担保制度等政策措施,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支持“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薄弱和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了农民增收。本文仅以吉林省德惠市为例,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沈华明 《金融纵横》2009,(7):I0031-I0033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本文试图以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滁州为样本,分析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三农"领域,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多年来,在农村、农业、农民急需生产发展资金的情况下,每年都有大量的存款资源流向城市,使得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是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能都占有较大比重的农业大省,但受农业生产资料价值低、可变现能力差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农民在传统抵押担保融资模式中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存在不足,影响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民创业和扩大再生产的进程。近年来,吉林省采取以财政直补资金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吉林省这一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启发,在哈尔滨阿城区委、区政府和人民银行阿城支行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12.
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至关重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本来就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调、缺乏效率、有失公平等问题的情况下,由于农业税费改革,使乡镇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主观愿望和现实能力更加不足,这非常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将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土地信托流转为平台,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信贷服务品种丰富、金融资源配置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改善的总体目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旧存在城乡差距大、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农村经济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机构中仍处于垄断地位,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占农村金融供给的绝大部分,所以,解决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问题将有助于缓解整个农村的资金需求不足,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关键是要靠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发展. 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改革:在探索中积极推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这个栏目报道的主要内容。本栏目着力研究“三农”新情况,解决“三农”新问题,促进“三农”新发展,关注农村金融改革,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日本农村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够,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供给不足,农业保险体系亟待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足等。论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在农村金融支持下,因地制宜地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化、集约化、效率化、生态化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由于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彻底化解,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仍然不足,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因此,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包括农业政策性资金投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强有力支持。作为地方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资金短缺、农民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和供给不足,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当前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唯一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农村金融主渠道作用。不仅是农业银行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农业银行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本报告以恩施州农行为重点。以武陵山区为研究范围,分析农行市场竞争力状况及潜力,探讨农行在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