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商》2005,(7):70-73
为了发挥浙商的整体优势,提升浙商品牌,由北京浙江商会发起与兄弟省市浙江企业联合会建立友好关系签字仪式,6月6日晚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参加商会签字仪式的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海南等。各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代表分别在签字仪式上抒发感言。  相似文献   

2.
杨轶清 《浙商》2005,(4):54-54
在强县济济的浙江,海盐县缺乏足够的亮点;在强手如林的浙商群体中,超同老板吴李明也许还算不上明星人物。但超同的轰然倒下,却让他有足够的理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浙商群体的关注焦点。因为浙商素以长寿稳健失败率低著称,十几亿规模的企业突然猝死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3.
苏旭 《浙商》2008,(17):71-73
随着中国浙江制造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随着企业浙江品牌在国人生活中悄然列席,奥运之于浙商,开始有了更为现实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夏宝龙 《浙商》2012,(3):28-28
全省上下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所以各地各部门要把继续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基层企业之所急,想基层企业之所想,努力让民企经济上有收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5,(2):122-122
江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受民政部表彰;永川浙商有了“娘家”;沈阳绍兴商会成立;五万浙商“安营”泰州;石家庄浙南商会举行成立6周年庆典;山东省浙江商会组团投资百亿元于沂蒙  相似文献   

6.
会刊速览     
《浙商》2006,(3):31-31
本刊这期推荐的商会会刊是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刊——《荆楚浙商》。目前,有20多万浙江人在鄂创业.在鄂浙江企业也达到了2000多家,《荆楚浙商》的出现,记录了在鄂浙商的奋斗创业历程.也为在鄂企业和浙商搭建一个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平台。本期《荆楚浙商》出刊恰逢辞旧迎新之际.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任雪涛在会长寄语中表示,在新的一年中,联合会将与广大会员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共求发展。会刊中《为浙商喝彩》一文.作者除了表达对浙商的钦佩、也希望去思索、发掘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过程中的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编读互动     
《浙商》2006,(11):18-18
《浙商》杂志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关注浙商、浙商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研究浙江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模式、新问题,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很好的口碑。现在,《浙商》杂志已经是广大浙商和财经界人士交流沟通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8.
金少策  王文正 《浙商》2007,(14):41-44
7月1日,国家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浙江四分之三企业被波及。 调整出口退税率仅仅是国家谋求产业结构升级的系列措施之一。除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外,国家正在研究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比如将环境、资源等社会成本转变为企业内部成本,解决出口商品成本虚低的问题等等。 这一重大政策调整在浙江形成的“;中击波”不仅引发了企业层面的焦虑,也再度深化了对浙商发展模式的反思。浙商正在面临十余年未遇之变局。浙江民企淡化劳动力密集型、低附加值特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几家欢乐几家愁。转型转得早,转得好的企业仍然活得精彩。这种挑战其实是浙商飞跃的一种动力,一个契机,逼着企业不得不去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往附加值高、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浙商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转战南北或行业转移,而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09,(15):22-22
浙商央视《对话》感慨当年创业经历;谢国忠:别追高,股市不可能重回6000点;毕马威向娃哈哈公开道歉;世博会历史上唯一的民企联合馆开建;汇丰中国首推中小企业金融在线学习平台;浙江民企并购意大利豪华游艇品牌。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7,(16):64-64
为什么复星这样高速成长的企业诞生在浙江以外?9月6日,《浙商》杂志组织几位专家,就复星集团与一般浙商企业的同与不同,进行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郑宇民 《浙商》2005,(12):20-22
浙商的崛起需要鼓与呼,于是郑宇民先生为浙商鼓掌;浙商群体现象需要研究,于是郑宇民先生从现象到本质,孜孜不倦地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独创见解;浙商的发展需要引导,于是郑宇民先生高屋建瓴,发表诸多观点,为浙商发展出谋划策。作为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先生能够如此关心浙商的成长和发展,实属难能可贵。他在第三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的演讲,被与会的浙商多次用掌声打断。现把他的演讲全文刊登如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年前,2006浙商大会召开之际,《浙商》杂志推出了第二份年度浙商(省外)投资环境分析评估报告。一年过去了,浙商们的投资眼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投资产业上又有哪些新趋势?通过对有关职能部门以及众多浙商的采访、各个省外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的调查,我们总结出这一年来浙商投资的新趋势。今年的报告,我们加大了浙商维权报告的分量,同时推出了“原生态”的浙商在各地的“投资名片”,以期更全面地反映浙商在外投资的真实情况。不周全之处,敬请指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5,(7):34-35
在浙商论坛2005年峰会之上受到隆重表彰的还有9名“回乡投资模范浙商”,他们是由全国20多个浙江企业联合会(商会)、浙江各级工商联联合推荐,并经浙商论坛组委会最后评定的。本此评选,希望引导更多在外创业有成的浙商回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司徒微微 《浙商》2008,(22):48-49
从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相继出现问题,反思整个企业群体可以归结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10月18日,由《浙商》杂志社在绍兴柯桥举办的浙商理事会10月聚会上,专家和浙商们对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作了进一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5.
朱健 《浙商》2011,(6):109-110
随着“省外浙商回归工程”的推进,浙江将迎来在外浙江资本的浩荡归来。而主力军正是省外浙江商会(企业联合会)团结的广大省外浙商。  相似文献   

16.
潘敏敏  徐燕娜 《浙商》2008,(14):71-71
江西省上饶市副市长徐南凯:上饶,浙商投资回报率最好的城市 上饶是离浙江最近的一个城市。过去20年里,浙商在上饶投资的企业有两千六百多家,投资的企业个数、累积投资和注册资本分别占到市外企业在上饶投资61%、53%和52%;上饶有“四好并一好”:区位优越,通达性好,资源丰富禀赋性好,功能齐备,配套性好,载体厚实承接性好。在未来20年里面,我相信,上饶是浙商投资的最佳承接地,也是浙商投资回报率最好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17.
龚艳 《浙商》2005,(1):117-117
《浙商》:郭会长,能否简单介绍重庆浙江企业联合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潘敏敏 《浙商》2008,(15):79-79
作为国内厨具业的高端品牌,茅忠群在接受《浙商》采访时展现了他对方太走高端路线的坚定信心: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属于国人自己的高端厨电品牌,抗衡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06,(10):106-107
浙江省现有中小企业约108万家,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但是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已经成为浙江企业产业升级、提高整体能力的制约因素。而与此同时,浙江电信提出了“伴浙商走天下”的响亮口号,整合IT与CT产业链,推出“商务领航”为客户品牌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为“浙商”提供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通信与信息服务。 2006年8月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本刊记者走进了这家全省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电信运营企业——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采访董事长、总经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级高工张新建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倪丽娟 《浙商》2005,(2):114-114
印度洋大海啸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还未显现,但灾后重建肯定会存在不少商机,浙商应及早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