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强调集体意识、政治意识,忽视个体意识和女性意识,其与20世纪50—70年代以公有制商业为唯一主体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和重集体、轻个人的商业文化氛围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由于女性主体意识的薄弱,导致职业女性在职务犯罪中被动型犯罪明显、为情所困犯罪突出、虚荣心强.这源于已经实现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其女性主体意识具有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交互并存、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不一致的特点.提出要加强性别意识教育、提高女性自我认识、优化女性发展的社会环境的对策,通过提高女性主体意识来减少女性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定义及其播散反映出“文学性”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和研究思路:文学属性角度和文学相关性角度。以此为切入点,大学英语文本教学中的“文学性”研究主张把“文学性”付诸具体的教学实践,关注文本语言内在“文学性”的教学处理和文本整体层面上的文本教学“文学性”。并认为这是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分野,是追求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大学英语教育最终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审视女性自身的弱点,侧重从深层剖析女性在传统意识熏染下变异的灵魂,从而试图解析造成女性悲苦命运的内因,探求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因素。这种带有强烈的女性本体意识的创作深化了五四时期女性文学觉醒的内审意识,对以后女性文学探索女性自身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忽略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性主体意识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呈缺失状态,及至近代开始觉醒。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表现为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历程反映在中国伦理本位型的文化体系中,表现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道德内涵。社会转型期间各种价值观纠结在一起.引起人们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质疑。笔者就女性责任、女性气质、女性性权利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女性新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以前,文人对女娲神话非常重视,文学和史学作品中大量写到了女娲.这一阶段,女娲神话的书写是以恢弘的政治意识表达对女娲作为圣王和英雄的褒扬,这种书写使得女娲神话呈现出表现宏大理想的集体政治意识.在女娲神话发展演变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对女娲这位原始神、人祖神和巫术神三位一体大神的敬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强调集体意识、政治意识,忽视个体意识和女性意识,其与20世纪50-70年代以公有制商业为唯一主体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和重集体、轻个人的商业文化氛围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背景,女性话语在网络间也以生活化的姿态展现:女性主义学者以及更多的知识女性借助网络所赋予的话语权,展开了充满勇气的表达,抒写出女性的生活梦想。她们的网络书写,不仅以生活化、中国化的姿态表达了女性主义理论,也流露出当代女性的精神探索与自我发现。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学和以男权话语系统为主的传统文学一样,都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的语言艺术。但由于女性扮演的社会角色特殊,因而女性文学也显得“另类”。该文从性别差异入手,分析了女性文学所展示的女性性别意识自觉的演变和特点,认为女性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并养成自主的品格,建构女性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是美国当下最活跃的后殖民批评家之一,她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属下女性”为批评和关注的焦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策略,坚定不移地针对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的种种问题进行着文化文本政治批判,因此她将自己描述成“实践性的解构主义女性马克思主义者”。她的“属下”概念是其后殖民批评的理论根基,又是其女权主义批评的精髓所在。从“属下”出发,通过解构和批判,她剥去笼罩在“属下女性”身上的各种权利话语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遮蔽,揭露出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对第三世界的统治和压迫,并通过解构历史的方法为属下的主体意识去蔽,批评矛头直指西方的话语霸权和认知断裂。  相似文献   

11.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是美国当下最活跃的后殖民批评家之一,她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属下女性”为批评和关注的焦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策略,坚定不移地针对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的种种问题进行着文化文本政治批判,因此她将自己描述成“实践性的解构主义女性马克思主义者”。她的“属下”概念是其后殖民批评的理论根基,又是其女权主义批评的精髓所在。从“属下”出发,通过解构和批判,她剥去笼罩在“属下女性”身上的各种权利话语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遮蔽,揭露出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对第三世界的统治和压迫,并通过解构历史的方法为属下的主体意识去蔽,批评矛头直指西方的话语霸权和认知断裂。  相似文献   

12.
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特色,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译者要想译好这两种文本,让译文与原文具备同等的效果必须先全面分析了解不同文体特征,再决定选择何种翻译策略。本文分析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色,并将探讨它们在翻译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在福柯认为,话语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正是在不同的潜在时代场域里,带来了萧红、张洁、铁凝女性创作呈现出不同的女性话语空间。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到女性“精神主体建构”,直至女性“生命主体建构”,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不断确立完善的历史过程.也透视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社会运动中“人”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以时代思潮为切入点,考察比较三位女作家创作,究其深层意义远远超出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14.
角色意识与女性诗歌沈奇1.作诗人,且作女性诗人,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陷阶。至少在现时空下的中国,我们还没进步到已经在文学阅读中消解了性别意识的地步。在普泛的读者那里,对女性诗人/作家的作品的欣赏和对男性诗人/作家的作品的欣赏,依然是不同的。我们在读北...  相似文献   

15.
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为基础的女性文学正以从容的姿态步入新世纪,从五四时期平地崛起的女性文学,对强大的男性世界由艰难的抗争到自如的应对,走过布满荆棘的漫漫长路。湖北文坛作为创作大省,也在女性文学的衍进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全国文坛有不俗的成绩。面对新世纪为女性文学提供的多元与平等的话语空间,湖北女性文学将如何发展。笔者试图在粗略梳理湖北女性文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湖北女性文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华裔女性是如何从文化、种族、性别的"他者"地位,逐步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开拓的.通过文化研究及文学比较等手段对各阶段的文学文本和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追溯了华裔女性生存、发展的艰辛与挫折,揭示华裔女性形象随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而演进的脉络;从若干女性问题出发剖析了华裔女性自身的矛盾与迷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文学史、女性社会学和当前女性文学发展趋势等角度对“女性文学”的数种界说进行了理论辨析,指出“女性文学”界说众说纷纭的原因及对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文艺学杂以政治视阈的阅读文本,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阅读文本,它对文本的阅读就会有两种不同的阅读效果,并影响着读者的思想。该文以余华的《活着》为例,来进行两次阅读的尝试,并不作结论。因为任何结论对于文本,也许都可能会产生误读。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以其自觉的女性姿态为人们所推崇,她作品中独特的女性意识使其在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文首先阐述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表现和特征,然后探究了张爱玲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更加深入地剖析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