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鹏  胡建辉 《新财经》2002,(7):36-40
周鸿祎最爱说的是"土鳖"和"执著"两个词.他好像有点怪,他不愿让人说他是个狂妄自大的人,常常以"土鳖"自居,但是却从不否认他的执著,甚至引以为自豪;还把执著说成是他和他的3721公司成功的要素.他最爱表现他的执著.非议声越大,他就越执著.从他公司的名字里,就可以得的出,他不太听"劝"  相似文献   

2.
他是时代的歌者,笔墨是他的音符,诗文是他的歌词,才情是他的旋律,馨德是他的琴弦,远见是他的歌魂——他,就是当代中国著名书法篆刻家、文化艺术思想家言恭达先生。  相似文献   

3.
邓新华 《新财经》2009,(9):35-35
小时候有个伙伴,他父亲在城里当工人,他妈妈带着他和妹妹在农村。他对付妈妈有一招:如果妈妈对他太严格,就趁妈妈不在家时打妹妹。他妈妈知道他这一招,但又不能时刻看着他,因此,也就经常对他让步。  相似文献   

4.
霍尔顿似乎一直被他周围的世界所排斥,所欺骗。他觉得自己陷在生活的"另一边",他不断试图在这个他觉得他并不属于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他用孤立来证明自己的清高,他不屑与周围的人交往。但事实却是与他人的交往总会令他困惑,使他受打击,于是他那愤世嫉俗的优越感就成了他自我保护的屏障。可见,霍尔顿的孤立是他生活中仅有的那点儿稳定因素的源泉。霍尔顿的中心目的是抗拒成长的。  相似文献   

5.
父亲已经70多岁了。他说,他不怕热,就怕冷。所以,每年冬天,我都动员他到济南来"猫冬"。前几天,他又来了。如果是前几年,我不会去接他。因为他也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县里的知名企业家,出了车站,打个车就到我家了。他也不喜欢我接他,因为这样他可以显示并未老。但今年有些不同,虽然身体看起来还硬朗,但中秋节回家,已经看出来他的身体和智力水平已经远不如从前。虽然他永远不会承认这些。这次接他,时间上有点差错。他是上午11点半到站的,而我们此前掌握的信息是下午1点才到。我们从家出门的时候,他已经下车了。路上,他给我打了两次电话,一次是问,到哪里了。我回答说,再有20分钟就到了。他  相似文献   

6.
快乐 《西部人》2004,(11):39
书生拿着书在打瞌睡。 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用功,睡着了还拿着书。 不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懒惰,一拿着书就睡着了。 看的人不同了,书生就不是那个书生了。 你爱他的时候,他的缺点都是优点;你不爱他了,他的优点也成了缺  相似文献   

7.
乔布斯的精髓,我认为是他的个性已经融入了他的商业行为。他将激情、力量和强烈的情绪主义这些他每日都带进生活的内容,都倾注进了那些他制造的产品之中,同时他的易怒和缺乏耐性也是他的完美主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儒雅、干练、沉稳、亲和,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让他不断创新思路,使他带领的团队再上台阶;严管队伍,厚爱干警,是他  相似文献   

9.
他们都叫他“峰哥”。在他们的圈子里,当然他并不是年龄最大的。 他的头脑、他的精神、他的毅力,以及他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所做的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事,使他当之无愧地被朋友们称一声“峰哥”。  相似文献   

10.
他当了不少年官,但称他官衔的人并不多.有人喊他王大爷、王大伯、王叔叔;有人叫他老王、王老、甚至称兄道弟。他和群众近乎的象自家人,群众则把他当作是百姓的代言人。他,就是泗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美。  相似文献   

11.
游江逆行     
关于轨迹什么是轨迹,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许是一种天意的注定,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安排、尽管辗转千回,可能都要回到那条既定的道路上,由不得你。比如游江,走了那么久,他终究还是走回到了他还未出生的时候,他的外公就已经为他指定好的一条路。只不过,这已是在他出生40年之后,他的外公王君异老先生过世46年之后。他并没有见过他的外公,但他说,他在梦里和他遇见过。  相似文献   

12.
高力平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1,(12):112-112
我的父亲叫高金煜,他一生痴爱电影。虽然他从未走入银幕成为演员,也未参与任何制作在幕后出力,但他以一个金牌影迷的角色走完了他的一辈子,直到2004年他去世,他的观影人生才徐徐退幕。  相似文献   

13.
李骁 《沪港经济》2011,(6):26-27
他是地产商人,时常处于舆论漩涡中心,锋芒毕露,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人爱他畅意直言,有人恨他顽固粗暴;有人畏惧他严肃冷峻,有人欣赏他诚实较真。他,任志强,华远地产董事长。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他是个能人,因为他让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而在700多名职工的眼里,他还是农民的儿子,他的质朴与真诚早已化为血脉,凝结成他的心魂  相似文献   

15.
1976年9月7日,毛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的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他的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懂他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什么。他着急了,示意给他拿纸和笔来,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个“三”字,给了  相似文献   

16.
尼克松逝世了.“在半个世纪里,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有人称赞他,也有人厌恶他;他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他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有荣耀,有欢乐,也有悲痛.他把他的形象深深印在人们的脑子里,印在这一时代里.”这段话概括了尼克松的一生.尼克松生前嘱咐:不愿让医生采用任何器械来维持他的生命.4月18日,尼克松一天都在撰写为共和党募捐的讲话稿.傍晚,他十分兴奋.走向厨房时,手中的玻璃杯突然落在地上.正在准备晚餐的保姆雷特立即扶他到沙发上休息,并打电话呼救.  相似文献   

17.
孙启玉是个农民企业家,他引导村民共同富裕。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仅要在物质上富裕农民兄弟,还要在精神上富裕农民兄弟。所以,他从他土生土长的村子开始,在思想上改造农民,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华西村的"理想国"。他成功了,并且已有邻近的4个村庄复制了他的岜山村。他是如何打造他的"理想国"的?这个"理想国"究竟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他才意识到:这一生始终没有同张家港脱离过关系。城市的马路常常会在他脑海里幻化成他所熟悉的乡间村头的那条黄泥路。他发现,直到他过了45岁生日那一天,_直到他觉得这一辈子终于有那么一点想歇一口气、再继续前行时,他才'意识到二这一生始终没有同张家港脱离过关系。城市的马路常常会在他脑海里幻化成他所熟悉的乡间村头的那条黄泥路。有时候,他坐在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科研,他孜孜以求,力争上游;对于教学,他诲人不倦,倾囊相授;对于创新,他以史为鉴,不断反思;对于真理,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威。他是一位科学家,但他说科学家不等于科学,科学也不等于真理,科学是相对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的;他是一位师者,但他已经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更像一位慈父,对学生的方方面面都提供帮助和支持。勤  相似文献   

20.
他平平凡凡,没有铿锵激昂的宣言,然而他的业绩让人荡气回肠;他朴朴直率,没有眼花缭乱的包装,然而他的作为让人刮目相看;他,就是上海月浦经济发展公司的总经理严锦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