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该规定与《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和《研制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相配套,为无线电发射设备进入流通市场之前的设备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发射特性及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空中电波秩序和无线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经审查下列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业经核准。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进口规定》,国家无委会办公室制定“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一、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 (一)各申请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的外国生产厂商(以下简称生产厂商)或其指定的代理商,按下列程序办理核准手续: 1、由申请单位填写“核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申请表”。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为加强对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试生产,下同)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在本规定中,无线电发射设备定义为各种发射无线电波的设备,但不包含可辐射电磁波的工业、科研、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 为加强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研制管理,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研制(含试制,下同)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单位必须遵守本规定。  相似文献   

6.
最近,国家无委发布了关于(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为确保其贯彻实施,国家无委又与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联合发文.随文将该规定发至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各机电设备一进口办公室、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等单位。该规定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其条款如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和“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在本规定中,无线电发射设备定义为:无线电通信 导航、定位、测向、雷达、遥控、遥测.广播、电视等各种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部要求清理整顿无线寻呼对航空通信的干扰信息盘点为减少和消除无线寻呼业务对航空通信的干扰,保障航空通信专用频率的安全使用,信息产业部就清理整顿无线寻呼业务对航空通信的干扰发出通知。(1)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要结合《高楼高塔高山设置无线寻呼发射基站管理规定》的宣传贯彻,对无线寻呼机站的布局进行调整,尽可能消除无线寻呼业务的互调因素而产生的对航空通信专用频率的干扰。(2)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要对无线寻呼台所有使用五年以上的无线寻呼在用发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使用五年以内的无线寻呼在用发射设备,无线寻…  相似文献   

8.
国家改革信息有关部门联合发布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为了加强对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并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实行"核准...  相似文献   

9.
1.面向宽带的频率规划及管理思路2.LMDS、3.5GHz、5.8GHz无线接入业务的频率资源配置政策介绍3.如何充分利用3.5GHz、LMDS等已分配的频率资源4.宽带无线技术的量新动态及宽带无线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5.LMDS、3.5GHz、5.8GHz等无线接入技术的新发展6.2.5G、3G乃至3G后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7.802.11X相关标准及技术介绍8.3.5GHz及LMDS商用试验情况介绍9.无线局域网试验情况介绍10.宽带无线接入运营模式介绍  相似文献   

10.
内外要闻     
据悉,自96年1月1日《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我国进口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型号核准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有20余家厂商到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理了型号核准手续,有关设备的检测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国家无委办同时强调,自今年7月1日起,凡未获得核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各级无委办将不予办理进口审查手续。国家无委办希望有关厂商从速办理型号核准手续。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对微功率无线电设备的管理,防止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对广播电视、导航、移动通信等无线电业务产生干扰,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暂行规定》(附后)。此规定共三章十八条,对确保各种无线电设备正常有序的工作,免受干扰,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规定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原国家无线电管理委  相似文献   

12.
一、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无线代替交换机到用户电话之间的连接,即无线用户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亦称无线接入,成为通信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80年代以前,用于无线用户环路的主要技术是各种用户无线电系统。由于技术落后,成本高,故使用极为有限。而今天,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和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给它带来了新的生命。无线接入技术吸收了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和无绳电话系统中飞速发展的各种新技术,特别是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采用,使之在提高频谱利用率、话音质量以及降低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业》2005,(5):73-73
WiMAX 全称为全球微波接入互通,是一项标准无线技术,用于为家庭和企业以及移动无线网络提供最后一英里高速宽带连接。近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推出全球第一款 WiMAX 产品,以支持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下一代宽带无线网络。全球多家服务提供商已宣布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进行基于英特尔芯片的商用 WiMAX 试验。届时参与试验的消费者和企业将能够提前享受到此项新兴无线高速宽带技术的优势。主要设备提供商也宣布推出基于英特尔产品的WiMAX 解决方案。英特尔 WiMAX 芯片具有丰富的特性,可为家庭和企业带来经济高效的高速无线调制解调器。初期部署将支持为当前 DSL 或有线网络尚未覆盖的偏远区域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同时将距离远至几英里的不同建筑物联系在一起。鉴于 WiMAX 技术基于标准构建而成,它将使新用户和现  相似文献   

14.
《邮电企业管理》2007,(1):79-79
10月16日信息产业部发布第40号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0月16日信息产业部发布第41号部令,《无线电设备发射特性核准检测机构认定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10月20日国际电联IPTV焦点组(ITU-TFGIPTV)第二次会议10月16~20日在韩国釜山  相似文献   

15.
无线接入是指从公用电信网的交换节点到用户驻地网(CPN)或用户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传输设备采用无线手段的接入技术,即用无线传输代替接入网的全部或部分,向用户终端提供电话和数据服务。将用户终端与核心网路进行连接的无线传输设备称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由无线接入系统所构成的用户接入网就称为无线接入网。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日前发布了关于无线接 入系统使用1880-1900MHz/1960-198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原国家无委《关于2000MHz频段部分地面无线电业务规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无管[96]22号)1880-1900MHz/1960-1980MHz可用于FDD方式的无线接入系统,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已批  相似文献   

17.
460.5-462.0MHz(中心站发射)/450.5-452.0MHz(终端站发射)频段:用于FDD方式农村无线接入系统,采用模拟FDMA技术。但并不是农村无线接入系统专用频段,在该频段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权指配的450MHz频段内,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农村无线接入系统可与常规调频对讲机共用相同频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无线电通信近些年获得了迅速发展,无线通信业务与设备市场日益活跃,无线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的不断发展变化也使得无线电管理越来越复杂了。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何福祺主任在全国无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对无线电管理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作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值得无线通信厂商一读。这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无线电管理》九五年第五期上,特摘录于此,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7年8月28日,江西省邮电管理局同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签定框架协议,将在鹰潭、新余两个邮电支局建设装机容量为1200户的无线用户环路商用试验网。由北京信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全套SCDMA无线用户环路设备,并负责安装调试,预计可在九月底之  相似文献   

20.
如果在采用WLAN系统的大楼或者其他场所没有敷设有线设施,则可以利用LMDS固定无线接入技术接入internet,在这种组网条件下,将WLAN系统的无线网桥或无线网卡的以太网接口和无线接入系统终端站的以太网接口相连即可。价格便宜的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和手持式设备的日趋流行,以及Internet应用程序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用户需要随时进行网络连接,因此一种联网的方式已经从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