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再融资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现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上市公司审慎进行再融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陆竞红 《商业时代》2004,(11):31-32,34
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再融资次序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本文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方较为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回归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秀秀 《现代商业》2014,(29):230-231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所使用的再融资方式不断创新,由配股转向增发,而且从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进行再融资。定向增发作为资本市场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已日益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本文将对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此种融资方式的过程中会遇见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相关利益主体非理性行为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不完善,导致再融资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非理性行为产生,从而加剧了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是各相关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本文从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非理性行为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随着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再融资手段来获取资金,以减轻企业发展中资金方面的压力。我国的再融资始于1993年,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大量问题,因而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并分析了公司债的启动给资本市场发展与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结论并不支持权衡资本结构理论和代理成本学说,对照西方再融资顺序理论,内外部融资偏好是一致的,而在股权和债权的融资顺序上并不适用,因此提出建议:切实提高上市公司内源融资能力,开拓和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寻找最优资本结构,使上市公司再融资顺序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王洪云 《致富时代》2009,(9):118-119
分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融资偏好的现状和原因,探讨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治理的对策,提出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展望未来,股权再融资仍将会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陈文斌  陈超 《商业研究》2007,(4):147-150
上市公司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内容。从募集资金使用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研究,提出信息披露的三个动机,包括公布好消息、再融资和降低代理成本。对我国股票市场1995~2000年上市的418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以上三个动机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都有影响,其中再融资动机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增发是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无论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还是在中国这样新兴的市场,上市公司都试图通过增发对新项目进行融资,但是相比较于这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增发历史比较短,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上市公司增发的特点,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再融资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再融资市场对市场的影响加深。以此为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现状与特点,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全流通时代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将快速进入全流通时代。全流通时代可以界定为是一个投资者的主权时代,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有定价权、购买权,再融资的价格由市场决定。这一时代的到来不仅会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模式、股东的行为模式发生变化,而且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市场的操作也将会出现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希望六和四次再融资对盈利能力都有影响,第一次与第二次带来的积极效应更为突出,后两次并没有带来比较明显的效应,因此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公司、行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比较不同再融资方法的优劣从而做出判断。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筹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可转换债券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它在我国更多的是被上市公司作为继配股、增发后的新的再融资方式使用。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入手,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弄清近年来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市场迅速发展,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整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极强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然而实证分析表明股权再融资绩效低下。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市场考察,分析了这一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再融资将更利于上市公司为规模扩张筹集现金。一方面是因为赋予了上市公司更为灵活的时机抉择,在全流通的预期大背景下,二级市场价格将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形成价格约束机制,所以,上市公司往往会从经营所需的角度去考虑再融资。再融资可以择机发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把握经营机会,从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再融资。基于此变化,本文就上市再融资的基础、影响再融资的市场环境以及再融资的发展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黎 《商》2013,(6Z):81-8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由于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控股股东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随着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股权融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那么,在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方式下,控股股东行为有哪些特点?本文试图研究定向增发下控股股东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证券监管     
《对外经贸财会》2008,(7):31-32
上市公司整改未通过 再融资申请不受理;中国将全面开展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评估;财政部证监会明确申请证券评估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重要方式,适度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过度的"融资饥渴症",特别是在再融资市场上,存在着一些恶意再融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时偏好股权融资,普遍存在"圈钱"冲动,并且随意改变资金投向,以及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等现象严重,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而详细地对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证券监管     
《国际商务财会》2008,(7):31-32
上市公司整改未通过 再融资申请不受理;中国将全面开展证券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评估;财政部证监会明确申请证券评估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20.
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手段。过去由于受市场和政策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是通过向原股东配股实现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新股发行的新办法。在新办法中规定的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条件要比配股条件低,这就决定了增发将取代配股并且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