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发达程度不同地区的1745份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检验财政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实践效应,结果显示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类别的财政民生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医疗卫生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体育和住房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为此,政府在实施民生导向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财政民生性支出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在保持税负稳定的前提下,着力通过降低公共品价格和提升公共品质量以推动城镇居民消费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及东、中、西各地区1997-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同时,这种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提出一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民生性支出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互补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作用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相差不大;收入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基于此,广西民生性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经济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因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达到拐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1996--2009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存在预期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本文最后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出发,提出了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并有效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6--2007年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长期内,“瓦格纳法则”在西部地区是成立的,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在扩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的政绩考核方式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投入偏向.文章通过数理模型对此进行了推导,然后运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民生权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以上公共品的投入水平与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4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包含人口流动因素的非线性门槛模型对各地区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民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民生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人口流动因素则是导致这种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区人口流入规模扩大时,提高民生财政支出水平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我国仅有少部分地区处于这个区间内,意味着财政资源配置空间失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及建立适应人口跨地区迁移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并且与财政政策的侧重面紧密相关。本文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都不一样,从而为政府合理分配资源来适度控制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报酬占比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对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对提升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有积极影响,其中出口的作用最显著,从区域来看,对外开放对东部地区提升劳动报酬占比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要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应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合理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13.
以我国1999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以来,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就资本而言,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能够显著影响资本产出弹性;就劳动而言,税制结构调整对劳动产出弹性的影响比较显著,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其影响却不显著;就经济总量规模而言,税制结构的调整对其影响效果比较显著,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其影响效果相对弱些。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对税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于统计局和城市调查队城乡居民定点入户调查平台,分季度组织汉中市城乡居民消费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及消费意向、消费需求结构等有了初步认识,对满足、引导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华东地区各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有相互促进的影响,根据1996-2008年华东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时间序列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理论,运用定量方法加以分析,表明华东地区城镇居民受到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总体上人均消费增长速度略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之间可形成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危机后时代的大背景下,出口需求受阻,通过刺激包括政府消费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尤显重要。本文以中国为例,基于经典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扩展,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控制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变量后,结论认为政府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考虑居民消费和不变价的因素后,政府消费的刺激作用减弱,但作用仍显著。最后本文对促进政府消费提出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不同,且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三大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仅就全国范围进行考察,还需分区域进行。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份1981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PCSE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效应总体上比较微弱,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而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了构建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的区域结构、完善农村居民对农业公共产品的需求意愿表达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完善农村消费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事业对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对2005-2007年我国省级数据的描述统计发现,各省的财政文化支出占本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小且省际间差异较大。通过三因素文化支出模型的构建和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省财政文化支出的多寡主要受制于该省的财政能力,其次才是市场投资的推动,而公民文化需求的影响则最弱。这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文化投入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还很远,应当引起决策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田野 《全国商情》2012,(6):62-63
随着中国内地和香港CEPA实施程度的不断深化,CEPA给两地的贸易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CEPA自签署实施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贸易的静态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