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一直是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桎梏,对于购房者而言,首付款也一直是头疼之处。在分析"房金所"和"天下贷"两大代表性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产品属性基础上,提出平台运行中可能面临资金投放和标的脱节、借款人违约导致银行和金融平台双重坏账的风险,建议从制度、法律层面出发,结合大数据时代技术和分析手段,建立完善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以此推进房地产互联网金融平台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2.
戴望秀 《现代商业》2022,(35):116-119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2011年~2020年市级数据与我国A股和H股上市房地产企业数据匹配后,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房地产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会显著抑制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数字金融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和融资成本,从而显著抑制房地产企业金融化。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金融对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对房地产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房地产金融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根据多年从事房地产金融的教学与实践体验,提出了在能力本位教学思想下,通过引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完善教学环节,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并对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培养适合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断言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是"百年一遇".此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广大中国消费者所造成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使得广大中国消费者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从而导致中国房地产趋势更加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3季度末数据与2008年3季度末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2009年调整信贷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中,信贷资金的投入是否存在"金融歧视"和"行业取向"的问题,发现新增贷款中并不存在企业所有权性质的"金融歧视",但银行偏好将信贷资金投向房地产等行业。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舆论称,房地产金融政策将全面放松,以重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比如,金融监管部门开始放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金融监管"三条红线",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全面下降,同时加大了对住房租赁的金融支持力度等.有媒体认为,这是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危机不断爆发,大众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转变,如果政府不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但因其行业特殊性,易受外部宏观因素和金融政策的影响。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中,国家明确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在金融财政政策定向"宽松"的同时,房地产调控政策仍然"从紧",同时"房住不炒"的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改变,使得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加强内部控制成为房地产企业应对各种风险及挑战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提出提高内控意识、建立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及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由于土地供给大大减少,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低迷的市场使房地产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更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困难,寻找新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快速获得融资是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逐渐渗入房地产行业中,产生了许多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房地产融资模式。本文对比分析了房地产业的传统融资方式和互联网金融下的新型融资渠道,指出传统融资模式的缺陷,同时根据新型融资方式的特征、适用性、优势及风险,提出融资策略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行业在2009年的经历可谓是"峰回路转",从2009年年初的交易萎缩、价格回落,房地产业"危在旦夕",政府频出"救市"宏观政策、刺激措施,意在振兴房地产市场。到年末,楼市进入癫狂状态,房价疯涨,成交量飙升。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政府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继而在2010年春调控"重拳"频出。一年多的时间里,房地产行业"冰火两重天"房价再一次吸引万众的目光,房价会继续攀升还是在"遏制"下回落,在"政府宏观调控"行为下的我国房价将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经营》2013,(4):150-155
调控10年,70余项有关房地产的金融、财税、土地、行政四个方面的重要宏观政策出台,世所罕见。调控10年,70余项有关房地产的金融、财税、土地、行政四个方面的重要宏观政策出台,世所罕见。在这场漫长的"冬泳"中,房企呈现出迥异的命运色彩:万科逆势而上,绿城如履薄冰,而一度锋头劲猛的顺驰则早早在调控的阴霾下告别了这个宏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金融创新是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房地产金融创新也会产生业务创新、监管不到位、宏观经济调控导致房地产市场震荡等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现实风险,引起了金融界关于加强监管的反思。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以银行信贷为主导,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意识较弱。在我国房地产创新中应加强风险防范,继续推进房地产金融业务创新,稳步推出投资信托基金,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将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2.
金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途径.然后在模型框架下,证明在供给刚性的、潜在需求无限大的房地产市场上,金融发展可以使得购房者可获得资源增加、房地产投资价值上升以及购房者对房地产投资价值的分歧程度加大,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文章使用2000~2005年金融相关率(M2/GDP)和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HPI)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3.
正"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中国一定幅度的房价下跌对金融、经济影响有限。""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前,中国内地房地产价格终于出现了下降势头。然而,一种声音急迫地冒了出来,要求政府放松房地产调控,否则房价下跌会影响到金融、经济甚至社会稳定。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变相放松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严格的金融市场约束下飞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众多"谜题"之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股地互动"机制架起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间"融资通道"是理解这一"谜题"的关键。本文利用2004—2012年上市房地产企业投资活动及股票市场表现的微观数据对"股地互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房企的拿地行为对其股价有显著正向影响,房企股价上涨1~2季度后房地产投资也会显著增加。国有房企和非国有房企在"股地互动"方面的表现有显著差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市场参与者的预期高度相关,与利率管制、企业自有资金限制等因素关系很小,因此从金融管制视角看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基本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进步,使得房地产事业飞速崛起。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其资金的融通过程中,对金融的依赖性很强。广义的房地产金融,是一切与房地产有关的活动。因为房地产金融的不稳定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产业。采取对策应对和消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才能有效减少融资的难度,最终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深远.文章在剖析金融创新概念以及内容及方式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房地产金融的多样化,涉及到房地产信贷融资、房地产股本融资、房地产债券融资和运用信托方式融资等。  相似文献   

17.
商业房地产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随着中国房地产业改革逐步深入,房地产与金融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对商业房地产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商业房地产价值网和价值模块分析,对商业房地产的金融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并提出了商业房地产金融的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又会影响到区域金融稳定性。本文在对以往有关房地产周期性波动和金融稳定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性与金融稳定关系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利用1988~2011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与金融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之前存在相关关系。最后,为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与房地产唇齿相依,金融支撑和加速房地产发展,房地产促进金融繁荣,但过度使用融资手段会产生泡沫,一旦破灭,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0.
各类房地产金融创新为开发商和购房者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生产者主权市场。这些金融创新不仅抑制了房地产金融调控效果,还在商品房供给增加的同时推动房价不断上升,使得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加速聚集。对此应改变房地产调控思路,增加供给,管理预期,转变银行的信贷管理思路,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房地产金融业务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