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0倍,平均每年以约10%的增长,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依据定性研究结果对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资本等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1978-2012年,市场化程度等对我国经济增长都起到正向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东部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水平等具有正向作用;中部受市场化程度等正向影响;西部受外贸水平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突出。此项研究通过对地区经济差异的统计描述,并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在传统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变量来考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得出了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依广  曹乾 《经济地理》2003,23(3):304-307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c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及其趋势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背景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是在四方面特殊背景下展开的。一是持续高速的特殊增长背景:改革开放26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9.5%左右,并且预计到2030年之前,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仍会保持在8%左右(2000年至2010年为8—9%,2010年至2020年为7—8%,2020年至2030年为6—7%),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持续了26年的高速增长,并且还极可能继续保持25年的高速增长,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期,中国2004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总量,已相当于1978年的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周沼竹 《当代经济》2016,(30):47-49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地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快增长,但各地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不平衡性.本文选取了2000年~2015年的数据,以山东省为例,将山东境内17个地市划分为半岛地区、鲁中地区、鲁南地区、鲁北地区、鲁西地区五个区域,研究了五个区域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动因及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促进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区差异条件下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地区差异条件下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从单因素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中西部地区:二是从多因素关联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于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对外借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其它因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边际产出有一定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西部地区劳动力投入的贡献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通过对解释变量的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本文对模型的系数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提出西部地区更应创造条件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1.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幅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工业为主的集体工业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以及“船小好调头”等优势,迅速崛起,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按工业总产值计算,在1980、1984、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探讨三大都市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明确旅游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三大都市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影响其旅游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三大都市圈旅游经济增长的战略构想,即确定旅游为新经济增长点,推进旅游业技术进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9.
周小云 《经济论坛》2006,(16):15-17
改革开放25年来,深圳以年均2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超过2万亿元的GD P,累计向中央上缴了4000多亿元的税收,创造了每平方公里土地产生1.75亿元GD P、6000万元税收的效益水平。深圳经济增长的巨大成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其中之一就是深圳经济高速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在深圳经济特区制度的背景前提下是劳动力、资本还是技术的有效配置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深圳经济高速增长的路径选择中,除了经济制度因素所带来的推动力外,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权重表现如何。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借助现代经济计量学工具进行分析以…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增长与地区差距 中国的经济改革通过改进经济激励提高了技术效率,通过资本和劳动从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流出来而提高了配置效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改革阶段(在农村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在城市是进行国有企业放权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经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因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因素.下面本文就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出发,具体谈谈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平 《技术经济》2000,19(3):39-41
经过 2 0年快速发展 ,以短缺经济消失为标志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买方市场的形成 ,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增长遇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一、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绝大部分商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 ,经济发展面临着低水平过剩的新挑战。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简单失衡 ,也不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对供求平衡点的短期偏离 ,而是从短缺为经济常态到以过剩为经济常态的根本转折。市场需求约束明显增强 ,最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消费在不同区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为四个方面: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技术水平、能源资源集中度和环境约束以及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速度长期滞后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在2001-2004年间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迅速提高至14.8%,高于同期全国13.3%的增长率。同时,在中西部地区迅速崛起的一批新兴煤炭资源型地区(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宁、新等地,如山西的忻州、阳泉、晋城,陕西的榆林,内蒙的鄂尔多斯等,这些地区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佳、开采条件好,都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经济增长速度更高,如鄂尔多斯、榆林、晋城、忻州、阳泉在2001-2004年间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分别高达3o.3%、28.9%、17.9%、17.6%、16.4%。新兴煤炭资源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及高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1993、1998和2003年我国地区人均GDP数据,采用GEM方法来分析其差异及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人均GDP在带内和带间以及省内和省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运用适当的经济数学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及2002年全国各地农民的收入进行分解分析,寻求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再分析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关键问题所在,最后就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家们高度关心的问题,然而在诺思之前,经济学家们一直把制度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诺思则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增长周期与通货膨胀周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联系。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持续扩大的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本文运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检验方法,对陕西和浙江两省的经济增长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与浙江在市场化引导下主要依靠民间投资的利益驱动型增长模式不同,陕西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来实现的.以市场机制代替政府意志才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邹玥名 《时代经贸》2007,5(9Z):123-125,127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然后设计一定的经济变量来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化,再运用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来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各个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