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卫东  何丽 《当代财经》2011,(10):15-25
提高创新效率和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采取渐进式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等等,都可以激励企业家创新和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决定了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实现。随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断进行,生产模式将不断更新,那么前后相继新旧生产模式的生产曲线的包络线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路径。发展中国家依靠技术模仿,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而实现短期高速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很难持续。采用技术模仿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进步方式,才是发展中国家实现长期增长和经济赶超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首选战略,只有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采取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获得后发利益并实现经济的快速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枫 《经济学家》2014,(3):16-24
本文针对发展中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可以同时容纳向外模仿与自主研发这一特征,构建了一个自利企业即可模仿又可独立研发的增长模型。从技术进步的视角上,解释了后发国家经济实现赶超或者陷入模仿陷阱而停滞的可能性并存的增长事实,丰富了现有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赶超的解释。提出向下扭曲生产要素价格加速发展,并由此实现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路线图,以及中国新时期所提出的收入倍增战略的阶段最优性。  相似文献   

4.
发挥后发国家潜在的后发优势是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之一,而技术后发优势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和赶超的关键。本文对“技术后发优势”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对技术后发优势实现的障碍和条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后发技术优势实施的路径,为落后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享有后发优势,但是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发优势而言的,因而属于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在事实上真下享有后发优势,进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发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存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但实现工业化赶超的发展中国家却只占极少数。那些实现经济赶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积累。可以说物质资本投资是经济赶超的工具和途径,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赶超的前提,社会资本投资是经济赶超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后发优势理论指出,后发展国家可通过低成本地发展发达国家的技术和模仿其制度,从而实现其发展。然而,后发优势理论并未给出后发展国家持续发展的路径。弯道超车就是后发展国家赶超发达国家路径的体现。后发优势理论是发挥相对优势的战略,而非超越战略,要实现超越就必须发挥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职能,发挥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转折时期,国家以有效政策建立在新经济的内生比较优势,并实现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超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所谓跨越式发展 ,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后进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 ,打破旧的束缚 ,采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直接从当时最先进、最前沿的领域进行赶超、超越经济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和领域 ,在较短的时间 ,实现经济技术的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 ,是社会经济发展质和量的突破 ,是生产力发展的常规的线性发展模式的突破。跨越式发展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性。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 ,必须实现生产力总量的赶超 ,同时更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率 ,实现生产力的可持…  相似文献   

9.
《技术经济》2015,(9):32-37
通过对技术赶超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逻辑、经济史和创新政策等,总结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启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赶超并不是一个单调线性过程,成熟的技术轨道上并不存在赶超机会,只有在"机会窗口"时期率先进入新兴技术轨道才有赶超的可能性;第二,成功的赶超依赖于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的"创造性破坏";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政策不仅要能应对市场、公共机构和商业环境改变的挑战,而且要能改善国家创新系统的机能并增强赶超机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技术、人口、制度、管理、竞争等方面的后发劣势,拥有技术引进、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才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技术系统创新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日本的技术创新策略中除了模仿创新和组合创新外,更重要的还有相关技术的协同创新、产品技术与生产技术共同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等系统形式,这是日本赶超先进技术实现技术体系跟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在产业技术追赶过程中,除获得后发优势外,还可能产生"后发劣势"。"潮涌式"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是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追赶后发劣势的主要表现之一。在后发国家技术追赶模式中,路径追随式追赶最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发生产能过剩,因此,让后发国家实现由"路径追随式"追赶向"阶段跨越式"和"路径创造式"追赶的转变,才能真正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现代化和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为顺应时代潮流,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丑必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理论界围绕跨越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发展和创新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原理。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发展中国家越是能收到技术模仿的好处,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发展中国家,模仿型企业家的作用往往更明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通过知识过滤、吸收、模仿、"干中学",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自主创新积蓄力量,最终能实现模仿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200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使用固定效应、系统GMM和杜宾空间模型,探究信息通讯技术(ICTs)如何影响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结果表明:ICTs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但短期影响不显著;本省的ICTs水平对相邻省份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促进的空间外溢效应;ICTs水平对技术创新产出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明显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具有后发优势。由此,文章认为推动ICTs促进区域技术创新,需要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建设ICTs中心节点及优化技术创新的经济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生产者正在寻求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产权保障制度,就能吸引工业化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政府不仅应当承诺时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且也应维护知识生产者的利益,包括本地知识生产者和保存这种知识的人,保证他们能获得较高的回报。作为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无疑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后发优势的涵义进行阐述,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技术、赶超战略,在建周以来短短六十年里成功崛起,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的实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后发劣势。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后发劣势,对中国今后的持久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两型”技术创新系统具有明显的协同特性,只有保障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才能实现“两型”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分析了“两型”技术创新系统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机理,并从主体关系协同、目标要素协同和环境要素协同3个方面分析了“两型”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机理。最后,提出应强化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通过环境要素协同构建良好的“两型”技术创新环境,从而实现“两型”技术创新目标的协同。  相似文献   

19.
中共吉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确定了我省“十五”期间“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全省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十五”期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快一点、质量高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 下面,我代表省民建就如何发挥我省在农业方面的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技术后进国赶超技术领先国的唯一途径,技术跨越已经成为我国在短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必由之路。很多学者纷纷从后发优势或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机遇等角度论征了我国实施技术跨越的可行性,但是却忽略了技术跨越的内在根本——文化。技术跨越的文化根据是分析技术跨越何以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