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 《宁波经济》2010,(10):25-25
上海在杨浦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区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营造更为良好的综合环境。最近,杨浦新江湾城人才公寓奠基,与此同时,杨浦海外人才创业大厦揭幕。上海正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高层次人才的集聚。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3):3-13,F0004
目前企业人才开发亟需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人才开发“双轨制”导致企业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严重失衡;二是企业人才开发“转型”特征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人才开发制度缺乏,不利于人才能力及价值的充分发挥。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积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建议:实施集聚优秀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围绕国家关键产业发展战略培养造就一批企业精英人才;引导人才有序流动,优化企业人才结构;规范企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企业和市场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培养岗位型医学检验人才途径: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就业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以适应检验专业岗位需要;再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岗位型检验人才。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06,(7):F0003-F0003
近年来,江东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紧紧抓住加快紧缺人才队伍建设突破口,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上进行了创新探索,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才聚则事业兴,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响水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围绕产业吸引人才,优化环境凝聚人才,创新机制激励人才,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活力,同时也带动了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由于政府定位不当、仅注重人才“数量”积累、人才缺乏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很少关注人才个体的“主观诉求”等原因,人才工作难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此,根据人才资源开发科学理论,提出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四大举措:动员各方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和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不断扩大人才储备基数;合理配置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匹配度;搭建平台,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引导人才“非认知型技能”培育,充分发挥人才效能。  相似文献   

7.
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福建人才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福建省人才战略面临着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的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人才使用效能低等的挑战。要实施人才战略,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重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利用海外华人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8.
对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上海国有企业集团来说,解决高级人才特别是海外紧缺人才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近日,包括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上海医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在内的9家大型国企,首次通过专业平台联合招聘海外专家级人才。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的决定》,是加快宁波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上要注意处理好几对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4,(4):1-1
在本刊付印前夕,《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的决定》在有关媒体上全文刊登了,《决定》的出台与公开发表,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坚强决心与坚定信心,从而奏响了宁波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强国战略内涵至少应包括人才资源的国际化战略、人才资源的价值化战略和人才资源的现代化战略。人才机制创新是香港和宁波经济成功的基本经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靠完备的机制体系来保证。  相似文献   

12.
围绕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港口城市的宏伟目标,顺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国际化趋势,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致力于营造吸引、培养、激励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卓越环境和制度,尽快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意识、有强竞争力、结构合理、能适应国际化竞争挑战的人才资源队伍。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报告》2007,(27):1-14
国际人才引进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当前也存在“重引进,轻监管”、“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规范”等主要问题,特别是前期人才需求分析和后期的人才监管工作远未到位。在“共享全球人才资源”的前提下,应该坚持“政策引导、建设环境、强化法制、规范程序、分类监管”的原则,大力引进、使用全球人才资源。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营造良好的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氛围,引导各类微观组织引进、使用人才,并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引进、监管战略性高精尖人才。  相似文献   

14.
人才特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概念及经验向人才要素领域的延伸,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实验区^[1]。人才特区是中国特有的概念^[2]。发达国家没有“人才特区”这一概念,但都在特定的区域实施了特别的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来引进高端人才^[3]。如美国硅谷、德国的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日本筑波等世界著名的人才集聚区,其实质就是人才特区。分析这些发达国家高端人才集聚过程中采用的工程和政策,可为我国人才特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晓周 《中国经贸》2010,(18):70-71
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人才竞争成为决定各国走向世界命运的重要问题。而我国却成了高端人才紧缺、世界上人才流失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升产业链、市场链的国际水平,培养世界性通用型人才:“国际化的领军人才;低碳经济人才;懂企业管理的高级法律人才;科学前沿与核心技术高端人才等”。实施国际化高端人才战略工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辉 《当代陕西》2011,(2):60-61
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渭南高新区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两项制度,狠抓三大平台建设,竭力为企业搞好人才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木 《开放潮》2002,(2):11-13
有人这样描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野心”:先“吃人”,再“吃市场”,最后“吃企业”。显然,入世后中国面临一个突出的危机就是人才竞争加剧。当国外公司、银行等机构进入中国后,基于成本和文化融合的考虑,必然要实现人才本地化,实施“吃人”战略,利用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争夺国内本已稀缺的人力资源。从目前已获准进入中国人才市场的外国猎头公司来看,据说这些公司还未在中国上岸,手头就已持有一份国内企业优秀管理(技术)人才的“黑名单”了。资料详尽得令国内企业闻之不寒而栗,“人才危机”的预感愈发强烈。在“人才危机”重压下,我们是该到采取务实态度,切实转 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用人机制的时候了。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入世后中国面临“人才危机”所指的是精英人才。我们不能因此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视而不见。贾保华博士的《中国人才是“不足”,还是“过剩”了?》一文或许能给我们以 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这一问题,为此,本刊特意编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剑 《科技和产业》2020,20(5):20-25
加大泉州“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力度,既是文化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手段。基于 SWOT 方法,在分析泉州“海丝”文化优势、地方文化产业优势和人才政策优势以及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实施困境的基础上,以数字中国战略以及泉州实施海丝核心区建设为历史契机,对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产业为载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策略,从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提升产业科技能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营造生态氛围等方面进行“海丝”文化数字化传承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9.
加快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对于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陕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素质要求进行了调研,提出行业和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客观要求:即具有国际意识和时代觉悟;熟悉国际惯例和执行规则;熟悉国际礼仪,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融通国际规则,具有竞争实力。分析了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趋势及现状:外聘效果有限,内训投入不一;“双料”人才需求是大势所趋;要有本土性和国际性的交织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