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从10个方面对世界官方发展援助(ODA)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其产生、发展和运行的若干规律。官方发展援助源自于又超越于援助国的国家利益,其政策目标可分为经济、政治和公共目标三大类。官方发展援助的基本模式可划分为战略型、发展型和人道主义型,其管理体制、决策机制、援助规模在各国存在诸多共同特点,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政府资金来源和对外政策目标的约束,各国财政部、外交部和特定金融机构在官方发展援助中发挥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本从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出于多种原因,以ODA(政府开发援助,官方发展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开发合作迅速扩大。近年,NGO(非政府组织)也益发活跃,迄今,日本ODA已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其中,农业领域(含林业,水产业等)的国际开发合作也颇 发展,本文将聚集于阐析日本农业开发合作的地位,现状及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以便为我国在农业领域更好地利用日本OD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际比较框架中的日本ODA全球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方发展援助(ODA)作为发达国家一种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其初衷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福祉。然而,日本却借机将ODA作为其重要的和富有效率的外交手段之一,其日益彰显的政治性正逐渐受到世人关注。基于20年来全球ODA数据的全面分析,作者将ODA政策的经济性与政治性相结合,运用国际比较的研究方法,就总量、类型分布、主要地区分布、援助形式等方面,从结构战略、区域战略、发展战略三个维度对日本的ODA战略进行了剖析,深入讨论了日本20年来的ODA全球战略演进。作者认为,日本的ODA战略有其政治与经济动因,主要包括强化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确保自然资源的可靠供给和进出口运输以及争取受援国支持、扩大国际影响力以实现"政治大国"等政治经济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与OD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就是以政府行为为主,民间组织予以协助;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行为方式,以对外开发援助为中心和先导,以扩大海外市场为直接目的,同时谋求长远的、潜在的政治、军事和安全的战略目标的外交行为模式。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经济行为、经济方式和经济手段的实施,谋求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综合性战略目标及利益的国家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则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中最具战略意义和政治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在经济利益驱动和主导下的对政策导向和餐交行为模式,又决定了日本ODA的“开发援助”特点。  相似文献   

5.
ODA(政府开发援助)是国际经济技术援助的主要内容。国际经济技术援助按基本渠道可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按主要形式可分为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按援款使用方向可分为项目援助和方案援助。与此相适应,ODA也可以做同样的分类。不过,在DAC[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发展援助委员会]的统计中,ODA一般是按下列方法进行分类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华援助(ODA)对中国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点中国从来就没有否认。但事实证明,对华ODA绝不是免费的午餐,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双赢事业,如果日本欲将对华ODA当作一张“政治牌’来打.那这张牌恐怕是出错了!要真正改善两国关系就不应该让ODA政治化,不能让双方对立的情绪影响中日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外务省去年10月5日发表的1990年的政府开发援助(ODA)白书获悉,1989年日本的ODA 实绩(供给额扣除偿还额后的支出纯额)为896500万美元,超过美国的766400万美元,首次跃居世界榜首。但是,日本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 ODA 比率却为0.32%,仅为国际目标0.7%—半,在经济开发协力机构(OECD)的开发援助委员会(DAC)18个加盟国家中仍居第12位。另据大藏、外务两省同日发表的“1989年我国向发展中因家的资金流向”表明,在 ODA 中加进民间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非营利团体的增与等,官氏投资合计为2413300万美元,连续3年世界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ODA支出国,其援助重点是亚洲各国。日本对亚洲各国的援助项目以运输、通讯、能源等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日本ODA与日本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相辅相成,即一方面将其作为减轻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是为其加速对外直接投资而铺设道路。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日本提供ODA主要是为了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同时其ODA的项目质量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援助治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国家倡导的新兴援助模式对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为代表的北南传统援助模式形成冲击,引发了全球援助治理是否需要改革之问。作者以世界体系相关理论为分析框架,从价值、制度和工具三个维度论证全球援助治理改革的必要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旨归提出一个包容性的全球援助治理框架。具体而言,当前的全球援助治理在价值之维体现为传统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内化的不平等性,以自由主义和普遍主义对东西方关系和南北关系的影响为表征;在制度之维呈现出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的不平衡性,即传统援助国相对于受援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的制度性领导和相对于其他援助国在全球援助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在工具之维表现为受援国对传统援助国的依附性,即传统援助国对发展援助知识的垄断性和内在矛盾性。三者共同作用影响了治理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全球援助治理改革应以价值之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之维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和工具之维的发展理性,实现治理结果的有效性,促进受援国实现“发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经济协力开发机构(OECD)的开发援助委员会(DAC)1991年9月30日报道:DAC 参加国1990年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暂定值为5407700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5.7%。1989年首次成为世界最大的 ODA 出资国的日本,1990年除了向东欧的援助外,增长1.2%,为906900万美元;而上一年位居第二的美国则  相似文献   

11.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经济合作成果尤其显著,其中日本ODA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维系中日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分析范式,从政策决定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互动、中日关系互动的视角来分析和考察日本对华ODA决策、实施的过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未来走向,有助于我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适时制定灵活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日本官方发展援助总额持续下降,但是对非洲援助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日本对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政策呈现出政治利益优先,强调亚非合作和经验交流,以及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新趋势。入常和能源是日本对非洲援助的主要目的。为此,日本希望能成为亚非合作的主导者,通过中日合作,借力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但是,从非洲国家的角度看,日本试图通过援助换取政治影响力的作用有限。由于援助的宗旨和原则不同,中日在非洲开展援助合作的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也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日本发展循环经济是客观资源条件、经济快速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多年来,在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运作方式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因泡沫经济破灭而步入了经济萧条期,这迫使日本政府对其宏观经济战略做出调整。从历史着眼,可对这一时期日本经济战略的调整有一个纵深的把握,也有助于对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调整有着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要振兴日本经济,关键不在于依托FTA这根"救命稻草",而是要克服原有制度"被锁定"的困境,并进行战略上的调整。一言以蔽之,结构性改革或者说制度改革是日本经济的唯一出路,要迈出这一步,日本政府需要足够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并非是简单的经济行为,其中,政治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一,在国际上,从东亚冷战战略出发,美国对日本经济状况的考虑,使它极力主张日本入关;二,在国内,日本社会党在对外贸易上的不同看法,对保守党政府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迫使它通过入关来振兴经济,从而巩固在国内的统治,在这两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顺利地完成了在入关过程中最关键的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巨大让步,政治对经济的强大反作用力,最终物化成看得见的经济红利。  相似文献   

16.
S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 in 2000, Chinese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to Africa has increased drastically. Only few analyse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DA allocation to African countries are available. Moreover, existing literature mainly focused on total aid flows while Chinese motivations for aid allocation might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ODA sector considered. Our objective is to study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aid allocation to African countries by sector between 2000 and 2014. We consider three ODA broad sectors as defined by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the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and the production sector. Chinese ODA is measured using AidData's Global Chinese Official Finance Dataset, 2000–2014, Version 1.0. Over the 2000–2014 period, China allocated 971, 218 and 138 ODA projects to African countries in the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and the production sector respectively. Between 2000 and 2014,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was the first sector in terms of ODA amount with a total of US$18.9 billion ahead from the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with US$7 billion or the production sector with US$3.1 billion.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motivations of Chinese aid allocation to African countries differ by sector. Chinese ODA in the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appears more responsive to the economic needs of recipient countries but is also more driven by foreign policy considerations. Chinese economic interest, in particular for natural resources acquis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hina's ODA allocation in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Finally, while governance quality in recipient countries is not related to Chinese ODA in the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we find that China allocates more ODA in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sector and the production sector to African countries with weaker institutions. One of the strong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that considering only China's overall aid to Africa can be misleading as to its underlying determinants, and therefore to point out the need to disaggregate the analysis by ODA sectors.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农业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芳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4(6):42-46
日本把发展农业教育作为振兴农村和农业、挽回农业经济地位下降的根本措施。文部省系统的学校农业教育、农林省系统的农业继续教育是日本农业教育的两轮。它反映出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资助.资格制度与表彰激励相结合的特点。在进入新千年后,出现了增设新学科、改善和充实教育内容、加强推荐入学和体验入学、促进教员知识更新、建立健全多样的务农女性能力开发体制等趋势,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通过实施一系列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政策,经济得以迅速恢复,而且在之后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灭前,其平均增长速度均超过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共投资的效用下降,原有的公共投资制度受到了广泛质疑。回顾日本公共投资的历史,不难发现公共投资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新世纪掀起了公共投资改革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referred to an “anti‐corruption movement” beginning in the 1990s by maj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none has empirically tested its effectiveness on corruption. The data show that from 1997 onward, the impact of multilateral aid is strongly and robustly associated with lower corruption levels, while bilateral aid is shown to be an insignificant determinant. An increase in any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 pre‐1997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corruption or has no impact at all. Using panel data from 1986 to 2006, this study reveals a more nu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DA and corruption than previous studies and demonstrates that when disaggregating the time periods, there are sensitive temporal effects of ODA's effect on corruption overlooked by earlier studies, and provides initial evidenc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ti‐corruption move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产价格膨胀与日本泡沫经济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中国资产价格上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与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的情况如出一辙。_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宽松的资金面和市场信心是推动中日两国资产价格上涨的共同因素。而中日两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依靠间接融资的金融体制,成为导致两国资产价格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与日本相比,中国资产价格膨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化解,不会重蹈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覆辙。但短时间内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成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为此,中国应该积极总结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教训,从日本政府的应对政策中得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