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家地质总局1977地科191号文下达的任务及蓟县会议协调工作的安排,河北地质学院与有关单位共同承担“中国天津蓟县及邻区震旦亚界研究”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分工承担了燕山西段震旦亚界辅助层型剖面的测制和研究任务。燕山西段指北京以西到河北张家口地区的西部边缘地区。地理范围大致在东经114°~116~;北纬40°~40°50′。包括了张家口地区中南部(坝下地区)大部分地区。这一地区震旦亚界发育,出露广泛,约占全区面积1/3以上,层序基本完整,沉积较厚,上下限清楚,迭层石微古植物及藻类化石丰富,是一套未变质或轻变质、由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  相似文献   

2.
震旦亚界在我国分布广泛,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并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各种类型的化石层位;其时限约在815±20百万年到1950±50百万年之间。现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放射性年龄等方面资料,可由下而上分成长城、蓟县、青白口和震旦四个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北部燕山地区斑岩型铜铝矿床的勘查、研究已有许多珍贵成果。探讨燕山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尤其是斑岩型铜矿床的远景,涉及对区内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以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一些基础地质问题的全面分析和正确辩识。一河北省境内“燕山地区”概属中朝准地台近北缘的“燕山台褶带”的一个部段,在省境内范围有限,但却是省内内生金属矿床的重要成矿地带。变质程度较深、构造复杂、厚达数  相似文献   

4.
赵家庄组是笔者研究太行山中南段长城系时提出并建议命名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该层在河北赞皇县赵家庄地区出露最好;距区域代表性的郭万井剖面仅十七公里,为蓟县剖面所没有。建组的主要依据是:①剖面连续,层序完整。岩性以紫红色页(泥)岩夹白云岩为主,属半咸化泻湖或海湾相沉积;②上、下限清楚。与上覆常州沟组或串岭沟组大都成明显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滹沱群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按触;③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在太行山五台山,中条山地区均有出露,沉积于古地形低凹处,并始终位于长城系底部:④富含多层以Gruneria——Xiaλingella组合为主的迭层石。该组(段)的建立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最好证据。综上所述,笔名认为:太行——五台山区长城系与滹沱群,不论从地层层序,岩性,接触关系,迭层石组合,构造特征,变质程度,含矿性以及同位素年令等方面,均说明二者纯属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5.
冀东金矿主要是燕山期形成的。它的分布在空间上同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关系。冀东金矿产部在绢云母——绿泥石化带中,矿脉边缘存在黄铁绢英岩化边。太古代晚期侵位的基性岩墙变质达角闪麻粒岩相,说明太古代末期冀东地区发生一次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该地区在早前武寒纪可能存在多期成矿作用,但在多期区域变质作用下,太古代生成的金矿不可能被保存下来。燕山期是最晚一次规模岩浆活动,它是金活化、迁移和集富成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冀东是我国重要产金区,始采对唐,至清开采盛行。本文着重对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占冀东总储量近90%,为总矿床(点)数的96%)成矿机理试做初步探讨,谬误难免,望指正。一、区域成矿机理的探讨冀东隆起由马兰峪隆起与山海关隆起组成。位于燕山沉降带的东段,区内前长城系地层出露较全,是我国目前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分布区。经1983年9月所发表的钐钕法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郯庐断裂带北延重要分支密山—抚顺断裂带西南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动力学角度对该断裂带中、新生代不同尺度构造形迹分别进行研究。分折了与该断裂带有成因联系的大、中型伴随构造反映主干断裂活动时限及应力场方向的情况。并结合节理统计、岩组分析资料,得到一个统一的、有联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即燕山早期该断裂带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σ_1方向为近 SN 向(NE10°±10°);燕山晚期σ_1为北东向(NE50°±10°);喜山期σ_1为近 EW 向(NE90°±10°)。作者认为该断裂带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规律与板块运动存在着联系。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蓟县以震旦亚界地层闻名中外,但对第四纪地层研究不多。我们于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在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对蓟县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下列看法: 一、更新世地层特征及其新老关系蓟县第四纪更新世地层划分为三个统七个组和八种成因类型,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早更新世地层绛红色泥砾,又称高地泥砾。多受后期破坏,出露较少,仅零星分布于青山岭、郭家沟两侧(图1)、小港、穆马庄等地。多掩盖在高地剥蚀面上,海拔标高在200—300米间,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内蒙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白音诺尔大队大约100km~2面积为讨论范围(图1)。此区大地构造位于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系南缘温都尔庙复背斜的核部。主要出露一套下古生界温都尔庙群的中浅变质岩系,地层划为二组三段(表1)。  相似文献   

10.
在华北震旦亚界中能否找到肉眼清晰可见的藻类化石,一直是地质界和古生物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最近蓟县井儿峪组 Chuaria 的发现和笔者等在怀来长龙山组 Chuaria 等多种藻类实体化石的发现,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资料。怀来发现的化石的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老、层位低、个体最大、种类较多、演化较快、而且保存完好,产最较丰富的藻类化石,有着重要的生物演化和地层意义。现仅就初步成果作一报告。  相似文献   

11.
一、地质概要石峡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约80公里处,行政区属延庆县西拨子公社。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的东南和新华夏构造及东西向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从局部构造范围来看位于中生代岔道火山断陷型陆相盆地之西南边缘。其西邻中生代辛坊火山断陷型陆相盆地。工作区内出露的主要是一套侏罗系中上统中酸性火山岩系地层,其下伏地层为震旦系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寒武纪地层中“滹沱”与“震旦”关系这一重大问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此问题研究取得的进展。现在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一、华北地台内部“滹沱”与“震旦”地层关系可初步肯定为上下关系。二、华北地台边缘及以外地层,随着对其“震旦”地层的厘定,下伏滹沱群的基底变质岩系的全部或一部可能相当长城系和蓟县系。  相似文献   

13.
一、燕山运动幕及其时代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造山运动,它不仅在中生代中国境内普遍发育,在太平洋两岸地区也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因此,又称为中生代或太平洋运动。燕山运动是翁文灏(1926)在50多年前根据北票地区上煤系和北票上火山岩系的不整合关系而首先建立的。当时认为是侏罗—白垩纪之间的褶皱幕。1929年翁氏又修改为两期:A期指侏罗纪末或白垩纪初的宽广褶皱,是为绪动;B期指早白垩世后或白垩纪间的急激褶皱  相似文献   

14.
华北陆台北缘的张宣地区所出露的太古代桑干群变质岩系退变质作用比较普遍。退变质作用使麻粒岩相岩石退变到角闪岩相,保留的麻粒岩成为“残骸”状、“孤岛”状存在于角闪岩相的“海洋”中。并且由于退变质作用影响变质岩类型较多,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常出现反应生成矿物与反应残留矿物共存。矿物变化主要是单斜辉石,其次是角闪石、斜方辉石、石榴石等暗色矿物退变生成新的矿物,最终形成新的岩石组合类型。Rb—Sr 等时线年龄是退变存在的较为可靠的证据,所测该区的变质作用年龄为28亿年左右,退变质作用年龄大大晚于28亿年,或许靠近20亿年甚至更晚一些。经研究认为,靠近20亿年的年龄代表使麻粒岩相岩石向角闪岩相岩石转变的较大规模的退变质作用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中条山地区为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分布的铜矿类型主要有横岭关,铜矿峪、篦子沟三种类型。横岭关和篦子沟两种类型铜矿为沉积变质型,铜矿峪型铜矿为变质斑岩型。它们分别产于中下元古界不同时代地层中。中条山地区为一古岛弧区。实际资料表明,中条山地区产于不同时代地层中的铜矿具有成矿继承性。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都遭受变质作用影响。除对其原始矿床形态产状进行改造外,主要是后期变质热液活动,淬取矿床或含矿岩石中有用组分,在条件适宜的场合下形成脉状铜矿,使矿床变得更富。总之,中条山地区各种类型铜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与古岛弧区的发展演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动、沉积及变质作用等重大地质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推覆构造概念的发展是和人们认识地壳水平运动的存在分不开的。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移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种构造形态。它不仅在地槽褶皱带而且也在陆台范围内广泛发育,对很多有用矿产起着控制作用。十三陵—下庄一带是由数条推覆断层组成的迭瓦式断层组合。这里还有独特的飞来峰、混杂砾岩以及动力变质等现象。古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当时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挤压力,推覆构造正是由这种侧向压力造成层间剪切所引起。十三陵—下庄一带的迭瓦式断层组合属于燕山西部地区北东向断裂带的组成部份.其形成是中燕山亚旋回中期受到来自南东方向的地壳挤压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一期(总第9期)用R一C电网络模拟方法研究多层结构的水文地质模型·········……水工系电模拟肃宁组(1)矾山岩体辉石岩类中含钦磁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华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研究室许晓峰(13)冀西北怀来震旦亚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CHUARIA等藻类化石的发现 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北庄太古代变质铁矿床位于燕山沉降带北侧与内蒙地轴的交接部位。铁矿床赋存于桑干群谷咀子变质岩系中。含铁建造下部和中部以细粒含石榴石斜长角闪岩为主,上部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铁矿床主要产在上述两种岩类转换部位的斜长角闪岩一侧.初步认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为一倒转背斜。含铁建造原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其变质相主要为较高级的角闪岩相。后期有混合岩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的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地质构造的成矿控矿作周。研究认为前燕山期古亚洲域构造演化阶段,华北地台北缘作为华北板块陆缘活动带形成了多条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燕山期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使华北板块成为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区。地慢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控制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共同控制着冀北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基性岩墙群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集宁地区太古代变质杂岩由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变沉积岩系组成,两套岩石组合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在葛胡窑灰色片麻岩系和丰镇群变沉积岩系中发育两期变质基性岩墙群,两套基性岩墙群与围岩一起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和强烈变形。两期变质基性岩墙群在年龄、岩石学、结构构造、地球化学和REE等存在明显差别,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中。该区基性岩墙群的广泛发育揭示了太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稳定的硅铝壳已经建立,大规模裂隙系统已经形成。然而,变质基性岩墙群和原始产状现在很难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