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7,(7):48-51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对这一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汇报,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科学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手段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把能源和环境确定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把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明确列为环境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国家方案》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把加强科技工作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为了有效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为《国家方案》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科技部于今年3月初正式启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的编制工作。为编制和发布《专项行动》,科技部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财政部等20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后五易其稿,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定稿。作为近期实施《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将启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与控制研究”重点专项,集成相关科技计划(包括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条件平台计划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将适时联合相关部门发起“气候变化与科技国际论坛”,促进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日前,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联合发布《2011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平均增速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双双下降,表明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双重贡献。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18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在北京发布2013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选取全球102个与中国关系密切、合作前景广阔的重点国别,从“政治风险”、“经济贸易风险”、“商业及投资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总体风险评估”等方面全方位评估这些国家的政治、经贸、投资和法律风险。同日,中国信保还发布了对全球除中国以外的192个主权国家的风险参考评级。  相似文献   

4.
全球大气CO2浓度增加、气候变暖使全球碳循环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①.为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于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并又于1997年在日本通过了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国际碳贸易和联合减排的方式履行部分的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参与到温室气体减排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2012年12月26日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收录了与中国经贸关系最密切、未来双边经济合作最县潜力、中国企业最为关注的60个重点国家的国别风险概况。同时,中国信保在持续风险跟踪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全球除中国以外的192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与评估,确定了各国2012年国家风险参考评级,也随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一并发布。  相似文献   

6.
经过了一天“今夜无眠”的“加时赛”。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总算向世界拿出了一份答卷。在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里,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经过了一天“今夜无眠”的“加时赛”。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总算向世界拿出了一份答卷。在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里,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冯涛 《发展》2012,(10):59-60
近年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相关证据中证明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目标越来越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早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下,发达国家就提出不同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高三低”(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巴黎协定》已成为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向全球传递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信号。我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提出了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目标,展现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宁波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未来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继续升高,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1.
天气或暴冷暴热、变化不定,或逆季而行、捉摸不透。据中国科学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单位完成的《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显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窦燕 《新疆财经》2010,(6):14-15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完成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思路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积极推进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组织编制“十二五”期问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第二工作小组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了全球变暖对地球及人类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10,(5):60-61
“碳生产率”,一个新概念 2008年10月,麦肯锡在一份题为《碳生产率挑战:遏制全球变化、保持经济增长》的报告中指出,任何成功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必须支持两个目标——既能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相似文献   

15.
9月4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面向全球发布了《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并对各国的未来经济走势给予了进一步预测和判断。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Schwab)说:“紧张的全球地缘形势,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以及财务状况可能出现的紧缩,都会给前途未卜的暂时性复苏带来风险,这就需要结构性改革,以确保更加可持续且具有包容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海洋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自2017年5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战略以来,经过几年发展,我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正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7.
10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课题组在京发布《国家健康报告》。 中科院专家首次提出了国家健康的概念、理论框架和评估体系,并对国家健康的内涵与要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解析。构建了国家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对全球45个样本国家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国家健康是引领21世纪的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先后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波恩协定》、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性文件,这些文件在加强全球共识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该框架下的《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为核心制度安排,协调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政策和行动。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发生了从中心化治理到去中心化治理的重要变迁。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和历史制度主义相关理论,构建路径、动力和效能三维分析框架,论证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的逻辑。具体而言,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路径是制度复制和制度替代的混合体,这一变迁受到国际能源革命及全球经济危机外部冲击和公约缔约方能动性的共同作用,并将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引发国际投资贸易流向改变和气候变化治理制度性领导权及规则制定权博弈。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在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制度变迁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9月5日,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和伦敦面向全球发布了《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全面的量化分析,预测和判断各国的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