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算盘情思     
算盘,远离我们了。回想数十年前,我们去哪家银行、商店都能在柜台上看到它的身影。那时从乡村的生产队会计,到城市金融、商业部门的职员,算账时谁都是在“啪啦啪啦”地拨着算盘,如果你从银行边路过,远远就能听到一片算盘声。算账的人带着老花眼镜,一只手一页页地翻着账本,另一只手在算盘上“啪啦啪啦”地拨动着算盘珠儿,那模样,使人想起了“账房老先生”这个称谓。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都目不识丁,家里没有,也不需要算盘。小学四年级开设珠算课时,父亲挑了一箩筐米糠走了几十里路到县城换成钱,给我买了一个算盘,白天去上学,左边背着书包,右…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刊中报本栏责编傅盛阳树“三铁”重在树人黄建清树立银行“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信誉是做好银行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案件表明,人的思想不端正,再“明白”的人也会记糊涂帐,再铁的帐本也会被欲火攻心的人烧坏,再好的算盘也会打...  相似文献   

3.
追溯算盘的足迹伴随时代的变换映现着算盘的经历记录着算盘的业绩“重本抑末”历史长①算盘跟着遭了殃贬珠算为“雕虫小技”说算盘登不了大雅之堂讥算盘为“商贾贩鬻”所用“行贾,大夫贱行”民间喜闻乐用珠算书文不提扔一旁达官贵人与学士惧怕讪笑不敢讲宗师刘洪有胆识授...  相似文献   

4.
三、中国算盘在其它国家 巴西,在1958年就举行过“巴西珠算比赛大会”,目前正在中学、小学中普及珠算教育。在巴西圣保罗州就有21所高等商业、财经、农业等大专院校将珠算列入正课,并有效地加以运用,如巴西圣保罗的斯尔巴西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摆有100多张办公桌的大办公厅,张张办公桌上都放有算盘。社会上的公司、银行也摆放着算盘。  相似文献   

5.
看了《中国工会财会》2006年第11期“文化长廊”栏目中刊登的金祺写的“算盘情思”一文,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既亲切又激动,心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愫在跃动,悠久而绵长。我想凡是年龄稍长的经济工作者,与算盘有过交道的应该有同感吧!算盘是中国发明的,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算盘为经济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不应该忘记或遗弃它。现在我计算加减法还是喜欢用算盘。我赋《算盘——我的伙伴》诗一首。以抒发我一个老会计对算盘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6.
在几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 章,其标题是“算盘虽小天地广阔”, 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一观念。在日益广 泛使用电子技术的今天,根据我国的 国情,古老的算盘仍然显示着它独特 的作用,珠算在农村应用仍然较多,而 家庭理财基本上都用算盘。珠算作为 中华民族的国粹,以一种“新文化”姿 态进入国际文化交流。一、珠算历史悠久长期兴盛不衰 打算盘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计算技术,在古代尽管封建士大夫视算盘“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老百姓当中“用之者甚广”。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有赵太承药店,柜台上 有一把算盘;元初画家王振鹏《乾坤 …  相似文献   

7.
佳联供众赏     
朋友告诉我 :在台湾 ,尽管计算机、计算器比较普及 ,但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算盘仍备受推崇。在台南市的城隍庙里 ,至今还陈列着两架大算盘 ,其中一架长2 78米 ,15档 ,制造于1937年 ,上面刻有一副独特的算盘对联 :“善恶全由人自作 ;是非算定法难容”。联语寓意深刻 ,中肯恰切 ,看过此联 ,无不合掌称好。善哉斯联 ,公诸同好 ,愿与吾辈会计工作者共勉 :一要在“善恶全由人自作”的出发点上 ,下定作奉公理财、廉洁自律会计的坚强决心 :让我们的“算盘手儿”、“算盘脑袋”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能疾恶如仇 ,从善如流 ;二要从“是非…  相似文献   

8.
算盘是古人长期社会经济实践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科学文化遗产。今春,笔者在上海博物馆春节风俗展览会上,观赏了号称中国第一的大算盘。此物长400厘米,共有139档,原放在上海著名中药店蔡同德堂柜台上。中药房使用算盘频率甚高,几乎每笔生意都要拨弄算盘,店主根据实情,按照柜台长度,定制了这把“柜台算盘”,以便各个店员在任何位置接待顾客都可同时使用算盘。这把特大算盘,既是商业工作的必要工具,又是一种巧妙的广告,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不少老上海至今还记得“蔡同德——大算盘”。  相似文献   

9.
对于珠算式心算的一点初步印象卞传玲珠算式心算是以珠算的形象与方法在脑中进行的一种计算活动。它是在脑中的“虚算盘”上,按照打“实算盘“的方法“拨动”算珠进行的运算。所谓“实算盘”是指日常进行拨珠计算的实物算盘。“虚算盘”是计算者在脑中想象摆着的一架算盘...  相似文献   

10.
开展“三铁”精神教育,首先要搞清“三铁”的科学内涵。提起“三铁”,许多年轻同志或者参加银行工作较晚的同志可能对这个概念不大熟悉,实际上,“三铁”精神曾经在全国金融系统特别是银行业叫得很响,它代表着银行的崇高信誉和光荣。关于“三铁”的提法,60年代一般指“铁算盘、铁钱捆、铁帐本”,70年代一般是指“铁帐、铁钱、铁制度”。近年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金融业要弘扬“三铁”传统,在群众中树立“三铁形象”,严格金融业内部管理,据此,中央金融纪工委发布文件,要求在全国金融系统大力开展弘扬“三铁”精神的教育、并秉承传统,结合现实,将“三铁”的含义确定为“铁帐本,铁算盘,铁规章”。  相似文献   

11.
远去的算盘     
严红根 《税收征纳》2022,(12):44-46
<正>近日,整理旧物件,一把算盘映入了我的眼帘。打量那把算盘,知道那是一把长39厘米,宽9.5厘米,木框、木杆,黑色塑料珠组成,且上珠是1粒,下珠是4粒,共17档的新改进后的算盘。从购买时间1991年3月6日来看,距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之所以知道购买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 没两下子不敢称王。在这百把号人的银行里,要数算盘打得精的,自然首推老满。老满和这算盘混了几十年,头衔得了一大篓,不称王,该用什么冠之,就认了。这也是大伙的尊敬。老满却谦逊地摆摆手:“惭愧,惭愧。”  相似文献   

13.
《鲁班木经》制作算盘的规格 ,由于古文没有标点 ,造成后人点句错误 ,虽有人认为我国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 ,争论长达 1 6年之久。姜 (克华 )老并亲自改制成以“线”为梁的称作《鲁班算盘》 ,撰文《〈鲁班算盘〉制成了》在《齐鲁珠坛》2 0 0 0年 5期发表 ,借以证实我国算盘曾经过以“线”为梁的发展阶段。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曾以拙文《对〈算盘以“线”为梁的阶段〉之我见》(载《齐鲁珠坛》2 0 0 1年 3期 )进行争议。笔者早年曾响应号召下乡 ,用学得的木工技术制作门窗、写字台等 ,对“起碗底线”和“起一字线”都经常使用近十年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银行系统,发展十分迅速,从“一把算盘,一支笔”的纯手工时代跃入“键盘+打印机”的IT时代,银行IT更是从“一部电话一根线”的分布式网络时代跃入“千兆光纤”的数据大集中时代。目前,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几乎90%以上的业务都直接运行在IT系统上。可以说,脱离了IT,现代银行业务将寸步难行。IT系统和流程在银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但是,IT与业务脱节却成为目前制约很多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引发了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把算盘失落了》是刊登在九六年第9期《歌曲“杂志上的一首创作歌曲的题目,是词作家黄淑子和作曲家刘友平联袂泰出的新作,全词如下:“我把算盘失落了,有几分眷恋;我把算盘失落了,失落了一个古老的烦恼。电脑的琴键弹奏着欢歌,银屏上映出串串绿色的笑。心儿在琴键上跳跃,快把数字的音符存进电脑。唉,我储蓄起一个个小小的我,嗅,我推动着一片片大大的潮!我把算盘失落了,有几分眷恋;我把算盘失落了,我的心曲在琴镀上飘呀飘……’f读罢这首《我把算盘失落了》,我立即联想到同样是这家《歌曲》杂志发表的另一首与“算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前几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单位征集LOGO,不由得联想到许多单位都有统一的徽标。比如,看到古钱币就会想到银行系统,看到天平就会想到司法系统。什么东西能作为财政系统的标志呢?我认为非算盘莫属。我也有一把算盘,伴我已经三十多年了。记得18岁那年,怀着兴奋的心情步入财校的第一天,老师发了一堆课本,还有一把算盘。那是一把木质算盘,暗黄色的框档发出柔和的光泽,黝黑精巧的算珠透出活泼的灵气。忍不住笨拙地拨弄起来,“噼里啪啦”,清脆悦耳。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戒指算盘清代戒指算盘是一只镶嵌在戒指上的微型算盘,系纯银所制。该算盘尺寸为1×0.5厘米,像一颗镶嵌在戒指上的长方形银制饰物。戒指算盘共有7档,为“上二、下五珠”的七珠算盘样式,算珠直径不足1毫米。若要使用珠算计算,则根本无法用手指拨珠,唯有用针代替手指方能使用这种戒指算盘。针线包算盘针线包算盘是将算盘的每一根珠杆为一独立部分,以铁皮支架固定起一根珠杆并以螺帽在珠杆上固定一横梁,分隔上边的一颗算珠和下边的五颗算珠,然后用线将九根特殊珠杆缝制在草绿色帆布底版上,成为一只“上一、下五珠”九档算盘。针线包算盘的最大妙…  相似文献   

18.
地税成立之初,“一个算盘手中拿、一辆单车到处跑”,是我们地税干部真实的工作写照。当时,会打算盘是对地税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铁算盘”往往会受到其他同志的羡慕,并被纳税人视为“行家里手”。然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算盘逐步淡出我们的工作视野,清越激扬的键盘声开启了科技兴税的新时代。轻轻击打键盘,  相似文献   

19.
同事老姜     
到县农行工作的第一天便认识了老姜,那时他在人事股,尚未和行长见面,老姜就先考取了我来,先让我打算盘,再叫我抄一份材料。老姜吸着叶烟在旁边走来走去,严如一位真正的监考官。两项“考试”完成后,老姜高兴地说:“打好算盘写好字,是进银行工作的打门锤,我对你基本满意,人事股这一关通过了”。我大喜过望。入行工作后才得知,老姜那时并不是人事股长,但却觉得他很有趣。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年刚刚调我到人民银行总行会计核算工厂穿孔车间工作的时候,觉得银行记帐核算不用钢笔、算盘,用机器,很新鲜,很喜欢干这个工作。可是干的日子长了,就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一天到晚用三个手指头按电钮,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太单调,又太紧张。认为“沒出息”,不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