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下列问题对刚刚过去的亚洲金融危机加以讨论,继续求教于陈观烈教授。1.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得失及其与新型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2.关于对冲基金和“主体投机攻击”的实证资料文献介绍;3.国内金融秩序混乱,体制落后和结构失衡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4.经济金融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的资本快速流动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国经济金融相互依存,日趋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金融发展不均衡及其政策独立性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协调问题越显重要,并呈现出协调主体多极化,协调重心向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监管等新的动向,中国应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努力促进区域性和多层次的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金融协调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一问题更是成为世界各国金融学家研究的重点。2002年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APEC金融与发展”年度论坛,将全球金融稳定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列入三个重要议题中。本文在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原因及客观评价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经济学理论界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审视和反思。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过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是金融创新过度的根本原因,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政府管制不力是金融创新过度的客观条件,金融创新过度导致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资本家贪婪的本性是金融创新过度的直接原因,进而揭示了金融创新过度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内在必然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我们应结合国内外经济的新发展,开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金融产品创新在促使金融资源重新配置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也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从金融产品创新视角分析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机理,并对发展我国金融产品的科学创新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在汇率制度、金融机构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国际储备体系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诸如汇率制度的差异性,各国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运行,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步伐过快,金融环境污染和金融生态失衡,这些缺陷是酿成一次又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阻碍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它实现了金融资源在全球的配置,提高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但同时也加大了国际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使金融监管难度增加。如何加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直面的新挑战。国际社会和各国必须采取新监督方式和策略,在金融监管体系、监管机构、监管对象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8.
刘文文 《全国商情》2009,(10):69-70
2008年美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有关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很多学者做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地缘政治来分析这次金融危机,得出了危机爆发的根源是美国推行石油和美元霸权的结论.美国放松对金融的监管、新的科技革命难以诞生、金融过度创新、金融危机迅速向全世界传播的根源都是美国的石油和美元霸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改变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加强国际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9.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高度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是90年代以来,在网络革命推动下所发生的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之一。网络金融的发展在给当代国际金融活动带来巨大动力和能量的同时,也为国际资本的大规模快速流动提供了条件,使之不断冲击新兴市场,导致网络金融危机的爆发。网络条件下的货币金融危机具有新的表面形式,其危机性质、产生背景、促成因素和表面形态都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这要求与这一新的金融形态相适应的金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政策体系的成形,以及金融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我国而言,市场化、现代化和网络化是我们面临的三大现实而严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20余年来的多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而未象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样倾复,基本原因是"多元化储备货币"、"浮动汇率合法化"和"各国自主调节国际收支"这三大支柱构成的制度框架,目前在逻辑上仍是严密自洽的,在实践中具有开放性和应变力。新世纪初叶的国际货币制度会在保持现行三大支柱的框架内向改良型和精细化演进。对尚无根本性缺陷的现行国际货币制度轻言崩溃和根本改革显得轻率和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