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积极财政政策基要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中必须要有货币供给的相应增加。增发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受制于三个因素:(1)国债的购买主体;(2)金融体制和企业制度环境;(3)经济发展的阶段即经济是处于萧条期、复苏期还是繁荣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货币供给有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扩大内需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之一,为了使我国的财政政策实现良性运行,有必要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效应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政策的支出效应、税收效应和公债效应的综合评价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学英 《新智慧》2004,(9B):63-64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其代表性措施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是体现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衔接。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连续实行了五个年头,拉动了经济增长,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有数据显示,自1999年4月以后积极财政政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我国经济滑坡,保证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面对如此大的财政投入,其能否得到合理使用,有效的发挥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向对提高财政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以其财政体制为依托,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收入的公平分配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财政政策的实践表明,一国政府既要保持财政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本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财政状况来决定财政政策的选择及作用力度。目前我国客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积极财政政策的类型、目标、着力点及政策工具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为扩大内需,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显成效。在2002和2003年仍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以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措施来扩大内需;2.通过适当减低税费来扩大投资需求;3.通过加大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促进经济长期增长;4.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消费需求;5.加大转移支付;6.调整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保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一轮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启动,已持续6年的直接国债支出政策已不适应经济环境的要求,急需转型。新的财政政策应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机制为目标,将直接投资转化为间接调控,在熨平经济波动的同时重点着眼于前一阶段因改革忽视或延迟而又急需调整的问题,如结构性减税、税费改革、缩小城乡差距等。  相似文献   

8.
1998年至今,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潜在风险。本文主要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来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特定的实施背景。从理论上讲,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均以刺激有效需求为主要目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积极财政政策更多地依靠增发并运用国债的手段作为支撑。从实践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明显的,而且也为我们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积累了经验。今后,应该围绕如何形成扩大有效需求的内在机制,改进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国债发展战略目标应为以建立国债专项预算为核心,以提升国债增量品种和规模为基础,以提高国债利用效率为重点,以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和平衡政府财政收支为两冀目标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成功地实施了四年,此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市场经济下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短期性的总量失衡进行反周期调节的政策,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其继续实施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国债发展战略目标应为以建立国债专项预算为核心 ,以提升国债增量品种和规模为基础 ,以提高国债利用效率为重点 ,以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和平衡政府财政收支为两翼目标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连续四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克服世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了重大作用。近来 ,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 ,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 ,应该逐渐淡出。本文对此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困境,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深化层次矛盾,提出了只有增加和改善供给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并以此来拉动需求在结构上的升级和总量上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积极财政政策有力支持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落地,特别是支持降成本和补短板两个方面成效显著,大规模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补上了多项民生短板.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升级,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寻求与之相适应的财政能力便成为重中之重.除了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新增的财政能力外,统筹和盘活存量财政资金、落实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优化支出结构等方法均有助于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但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升和扩展财政能力的空间有限,对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说,还需在战略战术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做出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单纯依靠增发国债而忽视了另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减税政策的实施。笔认为,大规模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不应长期实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适度减缓国债的增发额度,强化减税政策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债务依存度、债务总规模和政府的隐性债务等指标分析得出,我国现有国债规模适度,发债空间有限。国债政策效用的充分发挥必须要注意防范国债的挤出效应和规避财政风险。近期积极财政政策的走向应是减税以刺激民间投资需求;加强项目监管,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税式支出应重点放在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上等。  相似文献   

19.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的国债负担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与国家财政的偿债能力和国家经济的应债能力比较相适应,国债负担水平比较适中,但积极财政政策并非长久之计。从长期看,我国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0.
积极财政政策迟早要淡出,早在淡出前,对政策的认识和操作也要适当调整。要充分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不能过分乐观;要认识到政策的淡出是迟早的事情,但目前不宜淡出;要及时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扩大内需时,要注意刺激消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可忽视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