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生消费金融爆发式增长带动整体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消费金融健康发展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增强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意识、多元化创新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完善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消费金融的监管和加强大学生消费金融安全教育等方面探索促进大学生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促进现代经济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是构成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领域,对当前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他们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消费态度、消费行为等个体特征以及对目前的消费金融产品的认可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消费金融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潜力、发展阻力和前进动力,最终提出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对策,从而促使"互联网+校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借贷消费应运而生成为当下大学生购物重要的资金来源。网络借贷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但同时网络借贷消费容易刺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形成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的心理。基于此,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三个方面提出了约束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手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再也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作为手机市场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成为手机消费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大型手机生产厂商已经注意到大学生这一手机用户群体,纷纷推出各种手机营销策略,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校园市场,提高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本文通过阐述了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影响手机的购买因素,如手机的品牌,产品的性能是否稳定,手机设计及大学生对手机的敏感度以及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变化,最终提出了通过用产品品质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综合运用促销手段,以手机价格为导向,提高手机性能和质量,针对学生群体进行手机开发等手机市场营销策略来提升大学生市场的手机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经济效益,希望对手机生产厂商及手机销售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黎楠  杨靖 《时代金融》2014,(8):271-273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大学生成为一个日趋活跃的经济消费实体,成为社会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市场如此饱和的情况下,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ad等产品价格并不低,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极高的销售量,几度形成"苹果"效应。当代大学生究竟拥有怎样的心理需求?影响大学生消费决策的内因几何?本文以大学生对"苹果"的消费态度为突破点,社会调查所得数据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来透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诉求及消费心理,进而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影响大学生消费决策的内因。试图通过本次调查结论推动大学生消费教育,塑造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理性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6.
程雪军  李心荷 《征信》2021,39(12):72-79
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收入低、消费需求强等特点,但这一群体长期被传统金融所忽视.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可支配收入低;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贷款需求增高;消费无计划性且超前消费意愿强烈;消费贷款授信额度小且还款能力有限.因此,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存在供求失衡和申请方式缺乏规范性、容易陷入高利率的贷款泥潭、被骗受害现象频发且非法催收问题严重、征信市场尚属空白等问题.通过采用调研问卷方法,深度剖析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发展嬗变与衍生问题,对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市场提出规制进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消费支出水涨船高,"月光族"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大学生群体视角,结合互联网+,依托工行e校园平台,创新出"友小贷"金融服务品种,从其产品定位、功能、使用、收益、风险控制等分析其推广的可行性,解决大学生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大学生与金融部门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校招生的改革,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受父母教育观念以及大学生们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本文认为,作为未来投资的主体,当代大学生需要增加理财意识,参与一定的理财活动,为将来合理有效的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各大高校大学生的理财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90后大学生理财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植灿  文娟秀 《时代金融》2014,(5X):208-20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消费,后付款"已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成为未来信用消费领域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的分析及风险问题的研究,提出一套如何规避信用卡风险和提高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先消费,后付款"已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成为未来信用消费领域的"主力军"。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现状的分析及风险问题的研究,提出一套如何规避信用卡风险和提高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加速发展,网购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无疑在消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互联网信贷对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行为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616位在校大学生使用支付宝、蚂蚁花呗等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的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互联网信贷的发展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帮助互联网信贷体系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2.
莫新均 《中国外资》2009,(20):207-207,210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大学生消费状况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科学指导,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靛观至类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尽管大学生还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大学生培养合理的消费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未来消费必然趋势,作为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常常面临风险意识薄弱而造成经济损失。为了研究不同的风险特征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影响强弱,本文设计问卷对以淮海工学院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展开了调查,根据30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他们的风险意识水平。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安全风险、维权风险、自控风险、法律风险四项指标的风险意识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住宅市场结构长期处在租购失衡状态,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难以建立,租售同权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租赁性住房市场的发展。我国大学生作为未来住房消费的重要群体,其需求不容忽略;针对这一群体设计问卷进行调研,以了解到大学生对租售同权政策的认知、支持程度,明确其在租售同权政策下住房租购预期行为改变的原因,同时结合目前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该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洲 《中国金融》2022,(10):90-91
<正>当前,消费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向多档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因而关注不同群体的消费偏好,对刺激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家庭开展相关经济调查,按照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将城镇居民分为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中间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对疫情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体育消费群体的主力军,其体育消费动机包括锻炼身体、追求时尚、丰富课余娱乐生活、提高自我协调和运动能力以及创造良好交际平台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和体育活动的硬件因素等。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情况,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消费观,让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既得...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机制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是消费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个人、学校以及家庭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文化侵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有鉴于大学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消费群体,本项目组从大学生消费需求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找出其主要问题,并提出有现实意义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者针对北京多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详细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之上,研究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大学生消费群体特征,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