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在企业和出资之间存在着资本交易。这既是股份公司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结果。出资和企业间的资本交易,是出资的资本转化为企业资本的过程,其结果对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决定性影响。在国有企业中引出资本交易关系,就是按资本交易的结果、对国家明确资本所有权,对企业明确企业中的资本及其转化形态或运用形态的资本所有权,这种明晰的产权关系,是国有企业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国有民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预想中形成良好的企业运营机制还有相当距离。究其原因,除了良好的外部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建立起来之外,更主要的是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还没有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有完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就如何深入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现代企业制度应实现出资多元化、产权市场化,重新定位企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重构国有资本主体的有效途径是:将增资扩股同组建国有股份有限公司相结合,实现出资多元化,使企业形成独立产权;转让部分国有股份,降低国有股权结构中的比重;发展法人持股、机构持股和企业交叉持股,银行持股与债转股以及内部职工持股制度;采取企业之间股权置换等。通过上述途径来优化国有资本股权结构,促进出资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引进先进技术是我国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维护国家利润和中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对外方的技术出资加以规范,从技术出资的条件,出资技术的所有权,技术出资的担保和技术评估与作价等方面探讨有关法律问题,提出进一步外商以技术出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引进先进技术是我国举办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中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必然对外方的技术出资加以规范。从技术出资的条件、出资技术的所有权,技术出资的担保和技术评估与作价等方面探讨有关法律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外商以技术出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有利于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和实现非银行企业扭亏为盈的目标;它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变更企业出资的结构;有利于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剥离银行不良资产;有利于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一、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法国国有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设施和面向社会的基础工业部门的国有企业,他们的经营活动是非盈利性的,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质,国家对这类企业采取直接经营与管理;另一类是盈利性的,处于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之中,政府对这类企业直接控制较小,一般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其经营方式与私人企业基本相同.都是以市场规则调节其运行。二、以股份制形式控制国有企业。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首先表现为股份特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国家通过任免国有企业董事长和参与企业董事会以及同企业签…  相似文献   

8.
资料卡片     
现代公司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十方面的区别一、产权关系的区别。现代公司的产权关系明确出资人、股东分散化;股东注入企业的资本金及增值形成的财产构成企业法人财产;出资人享有企业财产的增值和收益,同时承担出资额的风险。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独家资本、独家经营;产权模糊,国家究竟出了多少资,谁也搞不清楚;国有企业财产不经过国家批准不能报废、不能出卖、出租。二、法律地位的区别。现代公司的必备条件是股东或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股东出资额或发起人认缴以及社会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公司章程须经创立大会通…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5,(9):76-7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财务监督,规范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微观主体构造的必要条件,而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的必然选择.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通过什么方式减持国有资本,通过什么途径构建国有企业多元化的股权格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败,也影响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法国政府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管理方式。如法国政府根据国家持有股份的多少行使企业人事任免权;通过与企业签定计划夸同,保证国家计划的实施;建立三重监督系统,保证国有企业增值。尽管法国国有企业与我国国有企业性质不同,但是法国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某些做法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体制和政策性障碍,用单一手段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是难以凑效的。为此,政府应积极为企业制度转型创造环境;依靠资本市场支持国有企业改组;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以及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相似文献   

13.
一、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完善内控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 当前,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的新一轮改革,一大批国有独资企业改制后,实现产权多元化,成为国有控股或国有参股公司,对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实施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仍不完善,法人治理松弛,管理监督乏力等等。这此问题的存在,背离了出资人的利益,难以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确保出资者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使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研究和解决如何构建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有资产是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它不是所有权的客体;《企业国有资产法》也不是《物权法》的特别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第3条“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的规定是不恰当的,该条应修正为:“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总出资人权.”总出资人权是“国家统一所有”的法权表现,由国务院统一行使,其内容包括:决定和变更出资人代表权、划拨企业国有资产权、制定出资人权益行使规则权和对地方政府行使出资人权益行为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实现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国情,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的体制和形式,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例》第3条规定:“企业财产即企业国有资产”。“财产”,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都是法律意义上的用语,但在用法上有区别。在英美法系国家,财产一词指财产所有权。一个没有形成权利而仅仅是事实上被占有的物,并不是财产。在此意义上,财产与没有…  相似文献   

16.
章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实现资本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就一般的国有企业而言,实现资本积累仅仅依靠单一的股份制改革方式是不够的,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增量资本的积累,也要重视存量资本的集中。增量资本积累的途径,一是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股份制改革,二是允许银行对企业投资。存量资本集中的途径是实施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17.
企业国有资产法几个热点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国有资产法为国家出资企业的资产监管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但存在一定的立法缺憾:资源性国有资产和行政事业性资产仍被排除在监管之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规定仍比较原则;对不同的国家出资企业未采取不同的考核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刘茂松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1):F0003-F0003
从制度的角度考察,企业就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一个合约。这里的人力资本显然也包含了人力资源。舒尔茨把人力资源看作是资本的一种类型,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一种投资的产物,但是,这种定义毕竟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企业的一种类型的国有企业,它是否适用于这一定义呢?这就要作具体分析了。实际上,各个国家的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所有、占有、使用和处分方式是不同的。譬如,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大部分是契约性质的自由劳动者,少数高层管理人员则多少与政府有着身份上的联系;像饿罗斯这样的转型国家.其不少国有企业的人员拥有类似于公职人员的身份.国家实际上以制度的形式占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缺乏可信承诺,加之财政预算软约束和企业承担多任务,致使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引入可信承诺,强化财政预算硬约束,建立适度合理的财政分权,提高可信承诺,去政治化、社会化和实施有效的公司治理,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突破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将国有企业改组为公司,这是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制度上的一次革命。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新型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组织经营方式。它与国有企业相比,产权关系不同,内部管理体制不同,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不同。因此,国有企业改组为公司制企业后,如何认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任务和作用,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如何改变,这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