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艳珍 《经济论坛》2003,(1):15-15,12
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相对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收益的分配。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其原理可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理论和实践同时证明基于相对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比封闭经济下更多的福利。然而与之相伴的另一结果: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日益恶化,进而贸易得…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系统述评。本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阐述Ricardian模型的均衡解是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出口技术比较优势产品;本文分别用序列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方法对HOV理论进行了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均衡解都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比较优势的来源除了技术、要素禀赋,还有规模经济、交易效率等,这些是决定当今国际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斯密到杨小凯: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颖 《技术经济》2005,24(2):37-41
本文以内生比较优势为线索 ,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梳理 ,认为斯密、汉密尔顿、李斯特、克鲁格曼、杨小凯等贸易理论 ,虽然时代不同、观点各异 ,但其主旨都在于倡导内生比较优势的培植与创造。据此 ,内生比较优势对于转型经济———中国尤为重要 ,在未来发展中 ,只有通过分工、专业化、规模经济与市场份额的拓展 ,形成内生比较优势 ,中国才能走出“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生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在两个核心概念和四个基本定理的框架下,经过需求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中间产品模型等新贸易理论的补充,已形成基本完善的理论架构,但实证分析并不完全支持其适用性。发展中国家学者从长期考察,对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5.
6.
产业内贸易与比较优势——对产业内贸易根源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半个多世纪的贸易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表明: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而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比较利益理论作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动力的解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和现实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其鲁  卢宁 《经济论坛》2005,(17):41-42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此后出现的多种理论和学说大多是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发展。综观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规则,各国趋向于基于成本权衡来调整贸易结构以实现贸易互利。然而,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日益网络化、虚拟化、信息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现实背景下,  相似文献   

1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该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下。其基本假设:在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或其他部门时,增加某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能流动;各国对商品流动不加干预。同时,把国家比较优势作为解释贸易发生机制的主要依据,市场则是协调国际分工的惟一机制。  相似文献   

12.
比较优势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误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经济论坛》2005,(15):7-9
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力量有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结构提升缓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也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受到更大的制约。例如反倾销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和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难以逾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适宜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成品,进口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之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模型,并对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心论点是,即使新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它也难以取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的分工优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特定产业以及支撑和关联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形成产业集群的过程也被称为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产业集聚不是什么新机制,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经济现象。早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它就成为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随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相互矛盾的假设条件之上,因而是不正确的。一个国家的资本劳动比并没有意义,它只是技术水平的反映。国家之间资本劳动比例的不同也只是反映了技术水平的不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是技术差距,而不是资本劳动比例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不应该盲目积累资本和提高人均资本的数量,而应该尽快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炀 《经济视角》2006,(12):49-51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这是人们对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预测。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新阶段,抢占先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亚太经济发展为什么必然要选择文化产业?亚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根本策略何在?本文将从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简单的说,如果一国生产单位数量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在该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一国的比较优势决定于其内生的资源禀赋结构,即各种资本、…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建立在货物贸易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时既有适用性又有局限性.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对其在服务贸易中的适用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服务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 过程,是比较优势原则由静态到动态、由短期到长期的过程;而国际贸易政策围绕“最优贸易政策”的选择,也相应经历了 “自由贸易”到“保护贸易”再到“新保护贸易”(或“战略贸易”、“管理贸易”)的螺旋上升过程。发展中国家应从本国国情出 发,依据贸易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制定出相应的切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9.
产品内分工下西方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为出现了以纵向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与组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由产业间、产业内深化到了产品的内部,我们将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参见Amdt,1997 and 1998)。产品内贸易不同于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重新活跃起来,不但在量上构成为国际贸易显著增长的原因,而且成为国际贸易流向与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根据Feenstra与Hanson(1997)的计算,美国进口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品购买量的比例从1979年的8.6%上升到了1990年的13.9%,  相似文献   

20.
邹建峰 《经济论坛》2001,(13):12-13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证研究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 :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这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原则。此理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操作性强,能够较方便地揭示某一时点上的比较优势格局,对于当时的国际贸易问题分析大有帮助。其后的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来源,通过对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分析,能够看出一国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