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胡慧智 《魅力中国》2014,(7):381-381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对学生本人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将有积极意义。而青少年生命教育应该由心理健康教育做起,本文中笔者将就此浅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当前,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人们的生命质量却没有与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成正比,大学生否定生命、漠视生命、游戏生命等生命异化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分析现状、原因及提出对策入手,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珍视生活,珍视生命,珍视未来。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三生教育”要从生命教育开始,明确生命教育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在生命教育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研究、创设活动载体、进行学科渗透、尊重个性化的教育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拥有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赖银周 《魅力中国》2011,(9):106-107
生命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平等是生命课堂之魂,师生和谐是生命课堂之脉,情感互动是生命课堂之血。只有魂、脉、血三者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高校研究生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有所忽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生命意识、和谐意识、自信与挫折意识、感恩与责任意识四种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思想行为呈现出生命困顿、新读书无用论等六大新倾向。面对这些涉及到生命意识、生命质量,乃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已不能胜任,推广大学生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陈俊龙 《中国西部》2013,(36):98-99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要融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中小学生对于世界和生命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还没有被他们充分理解的书本知识,他们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涉世未深,对于生命的体验,对于死亡的意义完全是表象的。  相似文献   

8.
张筠 《中国西部》2011,(23):71-71
“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简单而朴素的教育理念,它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高度转化。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和财富的阶梯,而是丰富人陛、提升价值、完善自我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将要担任的圣神使命--救死扶伤。对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教会学生关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和使生命变得有价值是生命教育的定义。本文主要从生命教育的含义及本质、对医学院校学生展开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的作用进行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丹妮  胡晓 《理论观察》2023,(2):145-148
从陶行知的思想出发,以生命的精贵,追求生命质量,辩证态度看待生命的生命观为落脚点,将生命贯穿在生活教育中,陶行知认为生命教育是具有真善美的教育,应培养具有真善美的完整的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将教学做合一作为生命教育的方法,提倡活的教育,赋予生命的价值意义,探析生命教育于当下教育的现实启示,促进生命主体之完满发展,推动国家民族之教育变革。其教育思想是对生命的信仰,教育实践是对生命的诠释,将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实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雅 《西部大开发》2011,(12):53-53,95
生而为人,不知热爱生命,也不应如此淡漠、残酷地对待生命。生命是我们人生的基本保障,健全的生命意识,是我们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看来,在历史教育中怎样通过人格教育,使学生们内心深处拥有健全的生命意识,实在是尤为必要,这不能不说是药家鑫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敏魁 《魅力中国》2014,(9):169-169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充分挖掘人的内在潜能,提高人的人生质量。高职语文教学中应当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本文提出了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磬育三大实施策略,即通过教师言传身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实施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10月31日,第二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生命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在成都召开。此次专门针对生命教育的学术年会,有来自香港和台湾教育学者的专题报告,还有生命教育现场课演示。除此以外,共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历史回顾以及理论研究五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14.
邹喜玲 《新西部(上)》2010,(2):151-151,16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阔读文本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之因素,在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实现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现实生活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生命就将伴随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将每时每刻和我们的生命在一起。然而,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待生命的首要原则就是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6.
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要随着生命的诞生而生,随着生命的消逝而逝。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三种生命。 珍惜自然生命。自然生命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以拥有自然生命为前提,没有了她,就没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17.
沙莉 《发展》2012,(9):108+118-108,118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等生命危机现象时有发生,笔者据此对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进行浅析,认为高校的法制教育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守法,更没有达到让学生树立起法律信仰,进而自觉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目的。本文据此阐释应对高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学生客观理性认识生命,进而使学生能够珍爱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命价值几何?当一个人处于壮年,有着健康的身体.满意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时,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当重疾袭来时,眼看着生命需要靠巨额花费去维持时,还能有多少人不在心中衡量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我的生命价值多少?  相似文献   

19.
李芳芳 《理论观察》2013,(1):147-148
生死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范畴。庄子重生贵生的人生态度、安时处顺的精神境界、肯定自我、知足达观的人格修养给当代大学生以启发,改观大学生麻木冷漠对待生命、轻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现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存和死亡,并在此过程中找到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蒋阳 《黑河学刊》2014,(1):20-26
当代学者的伦理一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一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一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