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一年。全年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了26个,全国仅东北三省和新疆、西藏没有出现"电荒"。在缺电量紧张的浙江和江苏,许多企业被迫停工,出现每周"停四开三"的状况。那么,2005年电力还会持续这种状况吗?  相似文献   

2.
告急! 告急!     
翟闻 《东北之窗》2010,(Z1):11-12
多省市出现缺口据了解,华中、华东多省电煤库存告急,上海、江苏、湖北、重庆等省市拉闸限电,河南、江西、四川、江苏、浙江等地用电负荷创下年度新高。最先拉响限电警报的湖北,目前限电量节节攀升。2009年12月11日,湖北全省就进入拉  相似文献   

3.
电力供应 寒冬待春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的电力供应拉闸限电次数最多。波及省市最广(达26个省、市、自治区),电力缺口持续增大,达到了3500万千瓦,缺少电量500亿千瓦时左右。对缺电最紧张的浙江和江苏两省来说,许多企业被迫停工,出现每周“停四开三”的状况,拉闸限电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进入2004年12月中旬以来。全国已经有14个省级以上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冬季电荒的苗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周文心 《开放潮》2004,(6):20-21
电力供求矛盾与价格机制缺陷。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共产品。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建省的电力供求矛盾和全国一样十分严竣。2003年福建的能源自给率仅有46.9%,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电甚至拉闸限电现象,成为全国工业生产受影响最严重的六个省市之一。今年,预计福建全社会最高用电量将达690亿千瓦时,按枯水率测算,全省电量缺口约38亿千瓦时,用电紧张形势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5.
依据全国各省市2008上半年GDP绝对值排序生成的全国十强省市,如下表2所示,这一排序与2007年度全国十强省市(上海经济2008年6月刊)排序相比,北京市赶超福建省,跃居第十,而福建省则从原先第十位降为十一位.十强中的前四位仍然被"两东两江"(广东、山东、浙江及江苏)包揽,足可见其稳定的发展势头和优势.从发展速度来看,山东省与福建省并列第一,四川省由于收到地震灾害的影响,第二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略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古城西安,驻扎着一支敢打硬仗、特别能战斗的"水电铁军"--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局第四工程公司.这支组建于1987年的国有大型综合机械化施工队伍,近年来已在10余个省市承建了50余项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依靠优良的施工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信誉.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公司经济效益在十五局和全国同行名列前茅,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员工积极向上,企业和谐稳定,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7.
一、电力供求状况在我国经济逐步摆脱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之后,经济发展开始加速。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电力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状态。与1995年电力供需矛盾相比,2000年起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供需矛盾持续的时间长、影响大,继2002年全国12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后,2003年前3季度已出现19个省市拉闸限电的新记录。2003年电力需求增长率15%左右,全年性缺电已成事实。进入2004,尽管我国一季度电力生产增长创历史新高,但是,供需紧张的局而仍然没有缓解。大面积拉闸限电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电力供求状况 在我国经济逐步摆脱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之后,经济发展开始加速.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电力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状态.与1995年电力供需矛盾相比,2000年起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供需矛盾持续的时间长、影响大,继2002年全国12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后,2003年前3季度已出现19个省市拉闸限电的新记录.2003年电力需求增长率15%左右,全年性缺电已成事实.进入2004,尽管我国一季度电力生产增长创历史新高,但是,供需紧张的局而仍然没有缓解.大面积拉闸限电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宁海县着眼于革新求进、服务争效,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以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7年,宁海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考评居全省第5位、全市第1位。运用"政务钉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事项跨部门有序联办。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落地的关键一招。宁海县在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的同时,根据省市打破信息孤岛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2004,(8):1-1
时下,正值全国经济社会事业加速发力的当口,一个重要的障碍横亘其前,这就是能源瓶颈。从2002年6月起,我国陆续有些地区拉闸限电,至2003年底已扩展到22个省市,今年一季度又增加到24个。不但“拉闸限电”这个久违的词频频出现于各大媒体,就连向来无忧的  相似文献   

11.
朝夕 《中国经贸》2013,(1):90-90
2012年12月11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来自全国5个省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位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34位院士组成,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周刊》2004,(50):76-77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一年。全年拉闸限电的省市扩大到了26个,全国仅东北三省丰口新疆、西藏没有出现“电荒”。在缺电最紧张的浙江和江苏.许多企业被迫停工.出现每周“停四开三”的状况。那么.2005年电力还会持续这种状况吗?  相似文献   

13.
张丽 《理论观察》2013,(1):32-33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推出各种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发展低碳经济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达到规划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部分省市今年下半年起开始强制推行"限电令",对企业、居民甚至公共设施进行拉闸限电。政府的这种做法不禁让人沉思。  相似文献   

14.
有点突然,也有点奇怪,用电淡季竟出现了"电荒"。有媒体报道,进入4月以来,浙江、江西、湖南、陕西、重庆等地,电力缺口不断扩大。有的省市电网缺口达数百万千瓦,有的地方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工农业生产,已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既是用电淡季,咋又会出现电荒呢?追根寻源,无非是供给需求出了问题。从电力供给看,总体说来,今年并无太大变化,可谓"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15.
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缺电进一步加深.拉限电范围继续扩大,全国24个省市拉闸限电;缺电程度加深,浙江、山西、内蒙古西部、河北、福建、湖南、宁夏缺电严重,其中浙江、山西、宁夏的日负荷率在93%以上;缺电幅度加大,初步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国缺电在2000万千瓦左右,国家电网缺电1900万千瓦左右.  相似文献   

16.
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缺电进一步加深。拉限电范围继续扩大,全国24个省市拉闸限电;缺电程度加深,浙江、山西、内蒙古西部、河北、福建、湖南、宁夏缺电严重,其中浙江、山西、宁夏的日负荷率在93%以上;缺电幅度加大,初步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国缺电在2000万千瓦左右,国家电网缺电1900万千瓦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是国家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大型综合企业、全国最大500家建筑业排行第91位、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获跨世纪质量无投诉示范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业企业资质一级企业第179位;堤坝、电站,码头建筑业行业10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第9位、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22位。连续9年被评为青海省政府授予“财政支柱企业”和“上缴利税大户”的称号。被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评定为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 2004年的中国不愁sars,不愁禽流感,不愁洪灾,不愁旱灾,就愁电。中国越发展,越进步,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越高,对电的依赖程度就越高。然而,中国的电荒并非自2004年始。 2003年的夏天,我们见识了美国的洛杉矶大停电,那不过停了几十个小时而已,那时候,我们在隔岸观火,不仅有点儿庆幸,甚至还有点儿幸灾乐祸。可没过几天,中国就爆发了比那严重得没法比的灾难。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9个省市自治区拉闸限电。而且,竟然  相似文献   

19.
沈光明 《浙江经济》1999,(10):42-44
改革开放20年来,浙江利用外资达到了一定规模,质和量逐步提高,对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与浙江作为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的地位和与先进兄弟省市比较,浙江利用外资的差距仍很大。浙江利用外资经过1992、1993年短暂的高峰后,1994年开始连年下降,1998年全省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9位,与沿海先进省市的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20.
《重庆经济》2004,1(12):22-2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一样,也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煤炭供应趋紧,煤价大幅上升;成品油出现限销和脱销现象;天然气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年来未有的拉闸限电现象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