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愈演愈烈的经济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协调行动。协调措施包括降息、政府注资、银行的国有化及国际论坛的政策协商和共识的达成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支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恶化的金融局势,增强了人们对抗危机的信心。但政策协调的不和谐音符也同时存在。展望未来,经济大国的大规模干预活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会逐渐显现,但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对于促进国家间经济贸易的相互依存、合作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含义、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以及协调的形式和方案等有关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4.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规范的国际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应敏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6):74-7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治理。面对日益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外部环境,处于转轨经济背景下的我国会计规范建设应当顺势而为,积极进行有效调整,以推动会计国际化进程,降低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制度成本。 相似文献
5.
初读河北经贸大学李海燕博士的专著《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货币协调》,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毕竟,金融类书籍如过江之鲫,而国际层面的金融关系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了。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盛行 ,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走出世界经济低迷的阴影 ,促成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梦想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从两者的战略搭配使用出发 ,阐述了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林叶环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56-58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应用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的融合,不仅改变着传统的影响国际价值的发展条件、方式和影响程度,更增加了新的因素。学习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它来指导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贺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0):45-48
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性机遇和同时,也为其带来一些深刻的负面影响。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发展中国家的明智策略是既要把握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又要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扬长避短,加强相互间的团结与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本国际化绩效与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21(1):39-45,51
金融资本国际化一方面促进利率水平提高,从而促进储蓄增加;另一方面影响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进而影响经济绩效。一国实施金融资本国际化的条件可以分为国内条件,即初始条件和对外条件,即可实施条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球化视角的中欧贸易争端及其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对华贸易摩擦的首要发起国,中欧双方在争端中考虑的第一影响变量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使争端具有了不可避免性和可协调性,并为其提供了动态变化机制,进而使其成为一场欧盟占主动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正是一个明证。中国在博弈中只能也必须积极应对,并力争促成被动向主动地位的转变,即我们在短期内要尽快建立成熟的争端应对机制,长期则要逐步促成比较优势的全球实现和动态升级。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多有争议,虽然各种观点各有侧重,但均强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角,构建了一个逻辑分析框架,并将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置于此框架下进行探讨,分别从国内外产出缺口、全球流动性、大宗商品价格、货币供应、资产价格、人民币汇率和要素价格重估等角度,对我国通胀形成因素做了一般性分析,并据此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它一般要经历贸易结算功能的国际化、金融交易职能的国际化和价值储备职能的国际化三个阶段。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占全球比重、对外投资额所占全球的比重、金融市场的发达与开放度才及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中国对外投资的深入推进,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对外投资的视角看,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该在对外投资区域、投资产业及投资方式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6.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尽管其风险因素众多,但首当其冲的是要预防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战略性风险。基于世界经济论坛对未来10年全球重大风险的分析,本文认为,未来10年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性风险主要有:证券市场或地产市场的暴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危害社会就业群体的慢性病和银行治理缺口。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和风险之间的连锁反应,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所采取的市场或技术封锁、食品价格波动和关键信息设施瘫痪也可能演化成为我国银行的战略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住房金融体系及其经验借鉴——兼谈美国次贷危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特点,重点分析了公共住房政策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的体现,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总结了美国住房金融体系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金融监管法律的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g Wenyun 《国际金融研究》2006,(8)
中国金融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挑战,作为金融监管的制度基础,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同样面临如何适应中国金融业全球化与区域化的问题。本文认为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中国金融监管法律的制度建设,应以法律协调的方式进行。本文从分析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的特征入手,明确了全球化区域化对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需求,然后在具体分析国际社会金融监管法律协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全球化区域化进程中金融监管法律协调的目标、原则及其协调方式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曹勇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22(4):41-47
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贸易发票货币取决于货币汇率的波动性、该国在占据的出口市场份额以及该国出口产品的差异性程度。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和弹性化及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本币计价以回避汇率风险,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发票货币有期可待。 相似文献
20.
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就业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和措施,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现有财税政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就业财税政策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