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松江工业区领导十分重视农民增收工作,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工业区党委、管委会的主要工作来抓,三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民人均收入2005年达到8158元,比2004年增13%。2006年预计人均收入9140元,比2005年增12%。我们对农民增收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四川苍溪歧坪省粮食储备库重视发展农村粮食专业合作社组织,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自2002年以来连续3年实现盈利。粮库按照“龙头企业+粮食经济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以经济流向将当地118个村26821户农民吸收到30个粮食专业合作社,建立订单种植优质粮油3700公顷,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37826份,订单收购粮食23600吨,订单履约率不断升高,2004年达到92.8%。三年间助农增收360万元,农民人年均增收150元,企业增效213万元,企业职工收入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中最难的是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京市已具备“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基础和条件,为了让社会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最近,南京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的意见》。通过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力争今年将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纯农户收入提高到3000元左右,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2006-2010年力争使占农村人口5%左右的最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00元。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的思路和原则是“分类施策、全面覆盖,创新机制、讲求实效,以工代赈、以奖代补,政…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福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步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一种有效载体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据统计,至2004年底全省农村共有各类农民合作组织5060个,直接加入合作组织的会员达26万多户,即在全省680万农户中,加入各种合作组织的已占到3.8%;带动周边农户43万个,占全省总农户数的6.7%。合作组织拥有各类固定资产30.6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10万元。农户因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增收额达4616.7万元,平均每个成员增收201元,收入增幅比没有入会的农户高出5.4%。  相似文献   

5.
江苏要情     
黄莉新:大力推动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江苏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94.6%,江苏省春耕农资供应货足价稳,江苏三成农户受益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阜宁县坚持把农民创业就业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抓手,深入开展“人人学技能,户户忙调整,家家办实业”活动,大力推进农业种养方式大变革,积极创新农民创业就业机制,全面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99元,增长1912%,超收入倍增序时4.3个百分点,名列盐城市第二,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7.
非农就业能否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要素差异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基于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边际效应及群体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非农就业会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提高其家庭收入,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明显。参加非农就业会促使农户租出更多土地,同时在农业中以资本代替劳动,进而实现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双重增长。农户家庭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数量型转移到人力资本型转移的转换过程,这使得非农就业促进农户增收的边际效应存在“倒U型”趋势,当家庭非农化程度很低或很高时,非农就业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具体来说,随着农户家庭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非农就业对非农收入的提升效应先升后降,对农业收入的提升效应持续下降,对总收入的提升效应亦是先上升后下降。要通过非农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努力实现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同时增加的“双引擎、双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实施了人行引导、农信社为金融主体、政府贴补的“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以下简称“致富工程”),取得了扎实成效。至目前,全市参与“致富工程”农户达到146.5万户,新上致富工程项目75.2万个,实现销售收入120.9亿元,户均增收2280元。三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87元提高到4803元,  相似文献   

9.
我们泗泾镇党委、政府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强化对农业支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004年8920元,2005年9928元,2006年预计11200元,平均增速11.09%。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漾濞彝族自治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61元,比上年增7.37%。总体上看,农民增收较为明显。具体来说,漾濞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规模化种植核桃中增收。全县种植总面积达到了36.09万亩,农民人均核桃收入700多元。据统计,全县有85%的人口有核桃收入。二是从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增收。特别是烤烟产业,仅2004年,全县烤烟总产值就达1200多万元。三是从建设发展小集镇中增收。一些农民从中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特别是一些从事餐饮、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一些其他的服务性行业的农民率先富裕起来。四是从出让劳动力中增收。在漾濞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是从事以农业为主的兼业式劳动力出让经济,每天一个劳动力的收入一般在10—20元。如每年近1万农村劳动力4个月左右投工于核桃初级产品加工,劳务收入1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夯实社会主义薪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叶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不断探索,扎实工作,使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509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8%(百户调查统计),“4050”人员就业505人,完成区下达指标的101.2%,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116人,完成区下达指标的1045%,新型农民培训820人,完成区下达指标的102.5%。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年增收495元、2005年增收313元、2006年增收319元,达到3585元,2007年再增长513元,达4098元,增长14.3名,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增收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云和县按照中央提出的“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要求,大力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自2004年到2007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48万元。平均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5万人,每年培训面达到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7%。通过新型农民培训,较快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推动了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265元.  相似文献   

14.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总体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以渭南市蒲城和大荔县为例:蒲城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元,2005年为1810元,增加185元,增长11%;大荔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2005年为2150元,增加330元,增长18%。由于人均收入绝对量少,基础低,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都在增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潜在负担多,增收难度大,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型。调查发现:凡是种植经济作物的村,农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崇明地处上海远郊,是土地面积占全市六分之一、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90%的农业大县.如何帮助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事关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核心问题.近年来,崇明县委、县政府针对镇村工业发展滞缓,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增多,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空间狭窄的现状,坚持岛内、岛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注重内部挖潜,扶持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扩大非农就业;另一方面,坚持放眼岛外,组织引导广大农民走出海岛寻找就业机会,输出劳务,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共有在外打工、输出劳务人员接近3万人,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农村经济》2003,(5):24-26
几年来,青浦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多渠道促进非农就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出路。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的郊区发展总体目标后,青浦区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加强非农就业工作对郊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加快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非农就业工作,积极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农民就业问题。2001年以来,增加了两万非农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24916亿元,其中,总产值排名前五名的种植业依次为:粮食作物3600亿,蔬菜2800亿,水果1000亿,油料作物500亿,棉花400亿。苹果产值达380亿元,占水果产值的40%以上。水果在国内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种植产品,也日益成为农民增收中的重要增长点。2004年我国苹果出口77.4万吨,创汇2.74亿美元,扩大苹果出口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业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农民问题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提出农民问题从现象上看是增收问题,而实质上是就业问题。文章以农村土地在农民增收和基本生活保障上的不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指出农民问题已由增收问题演变为就业问题,并可能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社会政治问题的严峻态势。文章同时提出了按照就业问题来解决农民问题的初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基础,扩大农产品的出口;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为基础,完善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以发展村镇二、三产业为基础,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为基础,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和省统一部署下,淮安市自2004年开始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2004年和2005年对种植水稻的农民实施粮食直补,每亩补贴20元,2006年对夏收小麦和秋熟水稻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补贴标准分别是每亩10元和15元,稻麦两季直补资金每亩达45元。该市三年累计直接补贴种粮农民3.49亿元,90万农户平均每亩累计受益388元。实施两项补贴政策,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面积扩大和产量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新高。现行两项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