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社交媒体的兴起,对于媒体传播来说是一次新的变革,对于品牌广告来说则更是一次新的革命。中国目前大部分社交媒体的模式是学习美国社交媒体的,所以品牌欲在国内做好社交媒体的传播,也可以从美国社交媒体取经。本文收集了美国主流社交媒体的最新特征分析。总体而言,美国社交媒体主要呈现这种趋势:老的社交媒体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而新的社交媒体在获取用户上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活动提高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是ALS冰桶挑战对罕见病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这项活动要求参与者必须为ALS协会捐款,或录制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自今年6月底以来这一活动出现病毒式扩展,但同时也引起争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媒体形势的变化对保险业的广告预算管理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本文分析了保险业广告预算管理的现状,以及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保险业广告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保险业特点及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预测了保险业广告预算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影响着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及旅游者的行为意向。社交媒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感知有用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三个方面。为探索社交媒体特征对感知形象及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本文以重庆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社交媒体特征与感知形象及旅游者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交媒体的三个特征对旅游者行为意向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的三个特征通过感知形象间接作用于旅游者行为意向;感知形象显著影响旅游者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5.
隐私分级     
<正>在Web2.0时代,实名或ID对社交媒体的广告价值来说并无多大区别;对用户隐私数据的层级采取不同措施可能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的唯一有效手段。尽管不少人认为实名制政策是新浪微博进一步商业化的利好消息,但在目前复杂的情况下,要推测实名制能对中国的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方面很难,另一方面也言之过早。更重要的是,实名制虽然表面上使分析社交媒体的广告投放对象、形式等变得更加容易;但实际上,和非实名时一样,Web2.0时代网络公众真正有用的数据还是来源于用户的使用行为和社交圈。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用社交媒体公开表达自己的抱怨,许多商家把社交媒体上的抱怨转移至线下处理.商家私下处理消费者抱怨是一种最优选择吗?基于信号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通过3个实验研究社交媒体服务补救透明对虚拟在线他人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不透明,社交媒体服务补救透明正向影响虚拟在线他人购买意愿,服务质量感知是其内在机制,品牌资产发挥调节作用.相较于高品牌资产商家,低品牌资产商家在社交媒体采用服务补救透明更能显著提高虚拟在线他人的服务质量感知和购买意愿.研究结论对商家处理社交媒体上的消费者抱怨有可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然泛化,社交媒体与教育的融合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开放教育成人英语学习中,采用将课堂学习和基于移动社交媒体的在线学习有效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发现移动社交媒体能促进同伴合作和知识共享,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这能缓解开放教育成人学习者的工...  相似文献   

8.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平台,连接个人与个人,是"点对点"的社交方式,而微商则是伴随微信的出现而诞生的一种经营模式。微商的出现及其发展与网络社交工具紧密相连,微商经营模式主要是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微信、QQ和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展业务,具有浓厚的"社交"属性。微商是微时代的电子商务,广义的微商是指所有在社会化媒体上展开的商务,而狭义的微商则是指在朋友圈开店、卖货的人。微商经营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如果对其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可能会出现某些失范或违法的情况,如微商在朋友圈发布不实的产品信息,就是一种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造成损害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微商的分销代理模式在本质上具有传销的属性,针对具有传销特点的分销代理模式,应根据不同情况界定其违法性质,并确定其应承担的不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互动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注意。在网络这个新兴媒体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对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互动式广告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朋友之间     
随着Facebook等线上社交网络的崛起,社交图谱的概念也得到普及。社交图谱代表了一个人的好友、家庭和熟人的网络。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都在允许外部的开发者编写可以进入用户关系网络的应用,试图把这些关系商业化。Facebook还会根据用户的线上购物习惯向其联系人发放广告。对理解线上人际关系的的需求产生了富有创意的描绘人际网络的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张社交图谱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以网络技术的完善为依托的社交媒介已完成从多终端设备向手机终端聚集的过程,通过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深度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文章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使用习惯进行研究,关注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期望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发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2.
受制于传统公司治理框架的局限,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中小股东在产业政策相关并购决策中的“发声”提供了重要渠道。文章利用沪深交易所互动易(e互动)数据,考察中小股东在社交媒体的产业政策信息反馈对公司并购产业政策支持项目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社交媒体的产业政策信息反馈显著增加了企业并购产业政策支持项目的比重,该影响在投资者保护水平低、媒体素养低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在社交媒体的“发声”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股票价格波动,也会增强企业在并购时选择产业政策支持项目的偏好。文章为监管部门提高企业并购重组质量、落实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B2B边界管理人员个体社会资本价值认知视角,将理性信息补充价值、人际交往价值、年轻化水平以及主观规范等作为前因变量,以边界管理绩效为结果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使用的前因及结果模型,并考虑了个体创新性的调节效应。通过对B2B企业边界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结果显示:四个自变量均对社交媒体使用有正向影响;社交媒体使用也会正向提升边界管理绩效;个体创新性正向调节理性信息补充价值和人际交往价值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而对年轻化水平以及主观规范与社交媒体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相关结果对于B2B企业管理者和社交媒体平台具有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投资与行销关系日趋密切的今天,媒体对广告传播的成败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在跨国广告的媒体企划中,人们在不同的地缘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季节感,十分微妙地影响着媒体作用的发挥。通过从中西消费者季节感的视角,探寻在国际广告中媒体应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并取代电视广告成为最重要的发行渠道。移动媒体的多样化使得移动广告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网络广告应用的电商类、搜索类、社交类和资讯类领域经历着不同的市场情况,并起到不同效用。广告主"以人为本"的广告战略以及数据、算法和算力技术提高后,更高效和精准匹配用户需求,使得网络广告投放起到效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民陈女士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媒体上傲的广告竟会引来一伙骗子,5万元人民币拱手送了人。前不久,陈女士为出租空闲房在媒体上登了一则广告。广告一刊出,她就接到了一个男子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代表,他们公司正要租用厂房。陈女士陪他看过房子后,那人说可以租用。第二天上午,把个男子打电话给陈女士,说韩国老板已经到宁波了,正在市区一家大酒店等她。陈女士赶到大酒店  相似文献   

17.
社会媒体(SNS)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下的典型媒介形态,深受大学生党员欢迎的社交网。其广泛使用既给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党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参与社交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运用社交媒体、创新党建工作网络,提高社交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张翠 《全国商情》2010,(11):111-112
本文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了三个具有相对代表性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一套、上海东方卫视、福建东南卫视“以及四个不同的广告时段,对不同时段不同媒体上投放的广告作品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合对“利”与“义”这两者概念的重新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电视广告中“利”与“义”的辩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广告时段,以“利”为主要诉求点的广告比例高于以“义”或“义利合一”为诉求点的广告。不同的广告媒体在同一时段对“利”与“义”的诉求也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参与度理论与社交媒体特点定义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与它的四个维度:意识、产生情感、产生理性思考、认同。建立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分类标准,收集二手数据后使用方差模型分析品牌社交媒体广告内容对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广告内容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社交媒体参与度,新产品内容效果最好,其次是促销、游戏/抽奖、社会责任内容。此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品牌社交媒体广告相关理论研究,也可为品牌设计社交媒体广告内容营销提供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商业购物场所,售点广告被称为可直接影响销售业绩的媒体,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并列,成为促进顾客完成购买阶段的主要传播工具.面对发展变化的市场,如何有效地把握售点广告的创意设计,最大化地实现售点广告传播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售点广告的概念、功能、作用的阐述,提出售点广告创意设计的观念,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售点广告创意设计的评价,以确保售点广告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