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广西昭平县茶叶生产现状 地处桂东北部山区的昭平县,高山连绵,云雾缭绕,土地肥沃,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种茶。近年来发展较快,如今全县种茶面积有1200多公顷,年产茶叶900多吨,大小茶厂数十家。先后有昭平县大脑山茶厂生产的“银毫”、“毛尖”等。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将茶叶生产纳入财政扶持产业,2008—2010年累计筹措扶持资金1570万元,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3.6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10多家,年生产干茶6000吨,总产值达4.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全县新兴绿色支柱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2006,(8):F0004-F0004
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基本情况介绍 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位于有“鄂西南窗”之称的走马镇境内,始建于1985年,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收购、加工、出口销售等,是恩施州首家取得绿茶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针对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幅趋缓的严峻形势,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2002年在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情况下,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比上年增长6.75%,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1.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山区丘陵抓林果,平原扩大瓜菜桑,面上搞好畜牧业”的调整思路,重点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国内国际两…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各地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普遍地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蔬菜生产规模(尤其是保护地蔬菜和大棚蔬菜)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预计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公顷,产量在4亿吨以上。 据农业部“菜篮子”工程办公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陵川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大局,选择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思路,县财政先后投入农业专项资金、扶贫资金800余万元,对全县中药材的引种示范、推广种植、成品购销、转化加工、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扶持.截止2000年,全县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7万亩,中药材产值已从1996年底的37万元上升到4000万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200元.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药材种植基地大县"荣誉称号.中药材已发展成为全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  相似文献   

7.
苏丽霞 《云南金融》2011,(10):32-34
“我们生产的有机茶畅销北京和广东等地,”指着山头上绿油油的茶园,董祖祥对记者说,他是普洱市思茅区整碗村最早种茶的农户,在自家30亩责任山里试种茶苗成功后,他有了带领村民致富的愿望,但在建立茶叶加工厂、扩大种植规模时遭遇了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通河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自然 状况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沼泽和 草原”,北部山区森林面积达640万倾, 南部松花江平原耕地面积94. 93万亩, 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全县 农业人口109918人,农户31428户,农村 劳动59396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 庭联系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通过大力 发展县域五大产业“稻、牧、菌、菜、 药”,全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 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乐都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河畔下游。气候温和宜人,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和蔬菜种植,是青海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县共有22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2%;耕地面积32.1万亩,其中川水耕地面积1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近年来该县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每年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35万吨以上,每年至少为省内外提供蔬菜30万吨左右,商品率达到90%,现初步形成了生产有基地、销售有市场、流通有渠道、服务有体系的产业化格局,蔬菜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概况。乌兰察布气候适宜,无污染、无公害,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产马铃薯质地优良、远近闻名。多年来,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占全国种植面积的约8%;鲜薯年产量4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之一。2009年,该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铃薯之都”称号。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海安县是全国著名的“茧丝绸之乡”、“湖桑之乡”。全县现有桑园面积15.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蚕茧产量连续29年稳居江苏之首,连续8年居全国县级首位。近年来,海安县以实施科技部、财政部科技专项行动“桑蚕培育及茧丝绸产品深加工”项目为契机,突出科技支撑,提升发展层次,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为2009年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专项行动实施五年来,全县桑蚕茧丝产业形成了一条从栽桑养蚕到缫丝服饰的产业链,产业产值由2005年10.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2.6亿元,带动了30多万人就业。  相似文献   

12.
<正> 素有“林果之乡”之美称的南靖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水果年产量达112万担。大自然赋予了该县丰富的创汇农业资源。1986年以来,县农行努力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合理安排资金,积极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五年来,用于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贷款达21000多万元,占同期贷款总额的42%,有效地促进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全县已形成柑桔、鳗鱼、蘑菇、茶叶、食用菌等较大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十多个,“三资”企业14家,每年有30余种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出口交货值达2500万元,比1986年增长了73.25%。五年来,为国家创汇2800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13.
近10余年来,从江县紧紧围绕建设“贵州柑桔第一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山地资源,积极发展柑桔商品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已高标准建成以Peng柑为龙头的优质柑桔基地7.5万亩,占宜果面积的49.6%,2001年柑桔总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3600万元,柑桔特产税达300万元。柑桔生产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财政增效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掀起了以全面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为标志的新的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高潮,这一改革将对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主产区农民的增收、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山区农民的增收和粮食流通管理并不是很有利,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山区粮食信贷管理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竹山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嗣绕“兴富民产业、建生态家同、创文明新村”的目标规划,采取财政贴息、农民免费技能培训、能人带动等措施,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扶持农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经济。目前,全县种植茶叶、烟叶、肚倍、杜仲、木瓜、冬枣和各种中小药材60万亩,各村至少已形成了1至2项主导产业,新增茶叶、烟叶、干鲜水果等特色产业专业村46个,近十万农民靠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走上致富路,农民增收致富基础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6.
摘?要:黔南州具有良好的茶叶种植条件和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茶叶生产及加工作为黔南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黔南州茶叶现状的评析,为当地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灵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不少乡镇在抓好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去年仅种香蕉、西瓜两项,农户收入近一亿元。为搞活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灵山县农行、信用社配合工商行政部门贷款80多万元支持建设了武利、三隆两个香蕉市场和檀圩西瓜市场。起到了“建一个专业市场,带动一批产业发展,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作用。 (一)促进了生产发展。由于建立了专业市场,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产品销售有市场,解决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给农村商品经济注入了活力。全县香蕉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4100亩,产量5.88万担发展到1991年的5.07万亩,产量达186.2万担,今年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比上年增加了两倍。西瓜种植发展也很快,全县由1985年的3254亩发展到1991年的11000亩,去年上市西瓜达45.8万担。  相似文献   

18.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名茶发展□陈文化陈认钟文明安溪县位于厦、漳、泉“金三角”腹地,是福建著名的侨乡,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也是省定最大贫困县。全县茶园面积25万亩,茶叶产量1.25万吨,产值3亿多元。我县金融部门为支持茶叶生产已投入信贷资金近亿元。自19...  相似文献   

19.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铜鼓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立足山区特点,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核定计税面积8.61万亩,平均计税常产850.5斤/宙,新农业税任务327.5万元,全县农民负担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余庆县以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坚持工作两线运行,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截止去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4元,比上年增长4.7%,针对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市场发育较为缓慢等农民增收遇到的新问题、余庆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布局合理、产业调优、产品调特、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调整区域布局,主要粮经作物由高海拔向低海拔转移,由山区向坝区转移,调出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还林还竹还草;二是抓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突出抓好10万亩优质水稻、7万亩优质烟、14万亩“双低”油菜、2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三是抓好特优产业的培植壮大,围绕精米、苦丁茶、畜禽、果蔬、竹业五大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四是厍大“三个50%调整”的推进力度,调出50%以上的领导精力和干部力量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调出50%以上的耕地种植经济作物,调出50%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