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外资并购的热门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铭 《中国外资》2003,(3):44-46
<正>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80%是采用并购方式进行的。而在我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且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B股来并购。我国外资并购的比例之所以与世界水平相差如此之大,原因也许有许多,但多数学者认为,主要症结在于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尚不规范以及政府的直接干预。 随着我国加入WTO,近一年多来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对外资并购的限制日渐放松,与此相对应,外资并购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外资并购正在逐渐形成热潮。  相似文献   

2.
<正> 外资并购,渐成热点 去年8月,赛格集团向三星康宁出让部分股权,三星康宁将成为赛格三星第一大股东,其所持股份占公司法人股50%,赛格三星有可能成为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并购第一股。 9月,美国新桥投资集团获准成为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深圳发展银行,并取得15%的股权,总金额15亿元,新桥投资将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成为外资并购国内商业银行的首例。  相似文献   

3.
郑秋文 《金卡工程》2010,14(10):176-177
近年来,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外资并购产生了垄断的倾向。于是,关于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反垄断规制进行剖析,总结外资并购反垄断工作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元盟 《时代金融》2012,(11):14-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外资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过去几年,我国一些行业领头的企业先后被外资入股或控股,大量并购案件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问题,加快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势在必行。美国是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本文以美国立法为视角,借鉴并提出了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元盟 《云南金融》2012,(4Z):14-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外资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过去几年,我国一些行业领头的企业先后被外资入股或控股,大量并购案件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问题,加快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势在必行。美国是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本文以美国立法为视角,借鉴并提出了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和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外资并购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之一,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外资并购越来越青昧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等新开放行业以及家电、零售百货、钢铁等市场饱和行业,特别是这些行业中上市公司的非流动股。外资并购可以增加券商的并购业务,推动券商加快实施“投行一体化”策略,影响国内券商投资理念,对境内投资者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外资并购可以提升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制定专门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就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审查主体、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做出详细规定,以达到充分利用外资同时避免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资并购规制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对外资并购主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但在反托拉斯法上,为避免过度管辖,对外资并购申报规定了四种豁免;在国家安全法上,要求外资并购接受CFIUS的安全检查;在产业政策上,要求接受双重审查,我国对外资并购进行干预具有国际法依据,但应坚持国民待遇原则,做法监管和对等原则,合营企业应纳入并购规制范围,并对国家产业政策法,国家安全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试论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资并购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等弊端。要参照国外采用的规模标准、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来判断外资并购后是否会形成垄断或实质的竞争,并以此确定外资并购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根据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反垄断法立法和司法经验.对禁止企业并购的豁免主要应包括改善市场条件、潜在的市场进入、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等三种情况。我国应参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做法。即国内外并购的审查立法分别由反垄断法和外资法负责。与此相应的是,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主要由外资法规定。而反垄断法只需对外资并购有关反垄断方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3年,澳大利亚已是中国企业投资能源领域第二大目标国。然而,中国企业在澳洲投资并购屡屡受到严苛的安全审查,从中铝注资澳洲力拓功败垂成,到五矿不得不修改协议放弃部分资产,无不说明中国企业澳洲并购面临着重重阻力。因此,重视并了解澳大利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对中国企业在澳投资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科 《时代金融》2008,(3):66-68
近年来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外资并购的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显著特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多已经形成规制并购行为较为完善的体系,本文结合国外的跨国并购立法经验提出我国的法律应对措施,以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对外资并购的负面影响给予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0年的数据,使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考量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外资并购有助于提高我国目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主要来自于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主并方来自于亚洲的并购比来自于欧美的并购对我国目标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好。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外资并购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3.
莫雨明 《中国外资》2002,(12):88-89
<正>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论证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及进行可行性研究,普遍忽略了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问题。在法律上,我国现有三部外商投资法律主要是规范外商在国内新设企业,对外资并购这种直接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外资并购能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外资并购对我国发展民族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外资并购发展的成因和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完善外资并购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外商并购投资规制体系的相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外商并购投资的发展态势,指出外商通过并购方式在我国投资将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文中在对我国现行的外资并购规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外资并购规制体系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内外资平等以及公开透明原则,并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导向、审批程序和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外商并购投资规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少波 《中国外汇》2006,(10):22-25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我国跨国并购额2000年为22,5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407.2亿美元的5.5%I2004年为67.6亿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606.3亿美元的11%。2005年和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资并购发展加速,外资并购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但是,有研究人员指出:在中国发生的外资并购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境内居民最终控制的“返程投资”,即由国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境外再返回境内投资形成的外资企业。2004年6月,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我国返程投资规模被低估了,应该是我国对外发布FDI流入规模的26%3054%,平均规模为约40%。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资并购浪潮一波接一波越演越烈。跨国并购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以跨国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可以使我国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消极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强。本文通过对这些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强  杨定华 《云南金融》2011,(4Z):78-78
在当前投资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外资并购浪潮一波接一波越演越烈。跨国并购正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种以跨国并购方式引进的外资可以使我国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消极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大和加强。本文通过对这些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外商在华投资状况分析与外资在华并购形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利用外资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20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变化情况,同时,就外资并购这种现象在国内的出现进行分析,预测了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外资并购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对我国转轨经济的影响重大。本文侧重从外资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两方面分析国内外外资并购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探索外资并购理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