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国庆前夕,央行联合银监会下发通知,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最低为30%、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同时,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时,按照首套房贷政策执行。这个通知的颁布可谓一枚楼市的重磅炸弹。它对消费者的购房信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10月房地产行业热点监测调查显示:在房贷新政刺激下,改善性需求和投资需求进一步释放,但"一触即发"的房价井喷现象暂未出现。  相似文献   

2.
周雯瑜 《消费导刊》2011,(5):52-53,55
上海房价日益攀升,城市居民的住房压力日趋增大,没有得到"安居"的上海居民无法"乐业".房价收入比长期作为衡量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一个指标,能够从中得到居民对于房价的承受能力.了解上海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有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住房保障性政策,改善上海居民的居住条件.本文构造了存款购房函数与贷款购房函数来计算当前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3.
盛夏  王擎  王慧 《财贸经济》2021,42(1):62-76
近年来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引发了较大关注,高房价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家庭不同的购房动机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研究这个问题对理解家庭杠杆形成机制以及实施精准的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认为,若购房的投机性动机比较明显,那么房价升高就会使得非首套房家庭的杠杆增加程度超过首套房家庭.为此,我们采用2016年某国有银行70个大中城市全部居民住房按揭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双重差分法分别从城市间和城市内两个维度对两类家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房价升高确实促使非首套房家庭的债务余额和杠杆率增加程度显著超过首套房家庭.本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所购房产没有明显实质差别的情况下,房价升高促使非首套房家庭更倾向于极致利用房贷政策,这证明其更多地"加杠杆"行为背后存在明显的投机性.因此,为平抑家庭部门杠杆率的过快增长,在调控房价升高预期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非首套房家庭购房的信贷约束,限制其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4.
2003年第三季度调查显示,最近一年来,京沪穗渝四地有10%的居民购买了住房,而最近一年没有购房的居民有8%打算在未来1年内购买住房,2%的居民表示肯定购买,4地居民在购房率和意向购房率上相近。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居民的购房热情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微言大义     
《商界》2011,(3):25-25
北京2月16日正式公布贯彻"国八条"的"京十五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措施。"5年纳税时间"和"必须连续"这两项严苛规定,将相当数量的非京籍人士的购房意愿挡在了门外,而已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京籍居民家庭在一定时间内也不再有购房资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一个内含购房决策的两阶段家庭最优消费模型,首次将房价上升对居民消费倾向影响的财富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和替代效应综合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通过推导代表性家庭的购房时间和在租房和自有房两个阶段的最优消费路径并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发现房价上升时租房家庭因推迟购房而增加当期消费,自有房家庭则因住房收益的增加而增加当期消费.基于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房价上升总体上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上升.本文最后提出了谨慎抑制房价并通过发展质量优良的公租房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怀着再生一胎的隐情,一对拥有五六十万元资产的夫妻(某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经理和股东)来到法院调解离婚,调解书清清楚楚写下了双方拥有的房产归女方所有。私下里,男女双方又约定:“困境”过后,婚姻关系即行恢复,财产仍为共有;若女方违约,则全部财产归双方共有,若男方违约,不仅全部财产归女方所有,男方还要负担女儿的读书费用。然而,五年之后,男方真的违约了,提出与女方分手,而此时的财产状况已发生了变化。于是,一起因假离婚导致的疑难地产案随之戏剧性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施欣宇 《商》2014,(24):229-229
近几年来,房地产事业迅速发展,房地产一词也是在近年来逐渐深入普通百姓的视野,就我的家乡--福建北部武夷山南麓的一座小县城为例,自初中以来,就能听见街坊邻里讨论购房问题,因房地产事业而成就的地产大亨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焦点。自1998年,中国真正完全进入个人购房时代,停止单位福利分房的政策,房地产金融业改变了众多人的命运。县城里的绝大部分普通工人百姓关注房地产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购置一套住的舒心,买的称心的住房,然而房价的不断攀升给购房者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无奈不言而喻。同时,早年低价购入位置较好的住房的居民或是因城市改造拆迁得以赔付的家庭,在房价节节攀升的今天至少已住宿无忧。在城市较好地段出租一套不足百米住房的收入甚至足够供养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9.
李稻葵 《新财富》2014,(6):28-29
鉴于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动力来自城市化和居民迁移两大需求,已经实行3年的限购政策应该进行灵活调整:仍有房价上涨压力的北上广深按兵不动,其他城市因地制宜,放开外来人口购房限制,对本地居民购买多套住房则谨慎行事,同时,配套的市场化调控政策应该跟上。  相似文献   

10.
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确认——兼谈善意取得的学理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 :“依法成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由此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成立并不当然生效 ,而生效则必须是“依法成立”的。那么 ,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在审判实践中该如何把握呢 ?本文拟从审判实践中的实例出发对此作一浅析 ,以就教于同行。王某与孙某原系夫妻。 2 0 0 2年 6月 9日 ,王、孙两人办理离婚手续 ,但对座落于某镇的房屋壹套未作分割。该房屋系联建房 ,购买价格 4万元 ,但未能办理房屋登记手续。孙某在离婚后 ,将房屋租赁于陈某 ,后因孙某经济困难 ,欲向陈某借款 ,陈某提出以 2 5 0 0 0元购买此房 ,孙某同意 ,遂于 2 0 0 2年 8月 9日向陈某出具“收到购房款 2 5 0 0 0元”的收条 1份 ,将房屋卖给陈某。 2 0 0 3年 1月5日 ,陈某又以 30 0 0 0元的价格将房屋转卖给张某 ,张某支付了房款 ,并搬入此屋。半年后王某获知此事 ,表示不知情 ,要求张某搬走 ,张某不允 ,王某遂诉至法院 ,认为该房屋系其与孙某共有 ,孙某未经其同意 ,擅自出卖共有房屋 ,侵害了其共有权 ,要求确认房屋买卖无效 ,张某...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市场上的共识是,基于20多个热点城市出台调控政策,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上升,以及今年底中国房地产税政策可能出台的预期,上涨了十几年的房地产价格将出现重大拐点,长期上涨周期将逆转为长期的下降周期. 这种观点成立吗? 如果想让房地产价格进入长期下降周期,首先得用税收政策把住房的投资与消费区分开.从目前的调控政策看,尽管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控制了二套房的按揭贷款,但只要房价还在上涨,购买首套住房者仍可以通过购房进行投资或投机,而且不使用银行信贷者仍可以进行住房投资或投机.  相似文献   

12.
<正>有着十多年美满婚姻生活的湖南长沙市民李国梁夫妇,近日准备离婚。他们一直关注二手房市场,正准备出手之时却与新房产政策不期而遇。按规定,已经拥有一套住房的这对夫妇无法享受到房贷优惠。为此,他们不惜暂时放弃十多年的婚姻,来争取更加优惠的房贷。为规避二套房贷的高额利息,缓婚、裸婚、假离婚开始在一些城市浮现。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推行住房改革20年来,实施了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但是,较高的银行利率、较大的首付款比例以及昂贵的房价仍使绝大部分居民无力负担购房支出.从俄罗斯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现状看,发展低利率长期按揭贷款应成为解决大众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价越调越高,正成为人类经济管制史上的一个笑话.当政府似乎用尽了各种手段都无法把房价打压下来时,便使出了一个“绝招”——“限购令”——即限制消费者购房.可违反经济学规律的“限购令”不但没有限制住房价,反而向全世界输出了房祸——调高了全世界房价. 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在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6月房价与上月相比下降的有5个,与2012年6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仅有1个.如此长时间的高增长,恐怕是任何行业、任何国家无可匹敌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各地区的限房政策出台之后,一下子拓宽了中国人民的眼界.他们再也不局限于在国内购房了,而是大举转向海外置业.  相似文献   

15.
李雨石 《光彩》2016,(10):22-23
房地产中介圈传来的“新政” 八月的最后十余天里,上海房屋成交量直线飙升,截至8月30日16时15分,上海新房成交1470套,比上一日同一时间超出约400套,连续4天突破1000套.这些突然爆发的购房需求大多与网上盛传的“上海9月起实施的购房新政”有关. 所谓“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9月起,对于持有房产情况不同的购房者,首付款比例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二、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处理;第三、9月起,上海市将调整银行贷款政策,大力收紧信贷.  相似文献   

16.
历经数次调控,房价依然坚挺,从供求方面分析了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住房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垄断的供给方定价和繁杂的交易环节税费使得房价不断上涨,政府2008年调控政策的反复又使人们对政府调控信心不足,产生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催生出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房价屡创新高。因此,政府应该从保障房建设和挤出空置房两个方面入手,扩大住房供给;取消重复征收的房地产开发流转环节税费,简化行政审批,降低住房成本;完善金融市场,引导中高收入家庭理财投资,抑制住房投资需求;判定投机行为违法,打击楼市投机活动。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建设部财综[2001]18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房价收入比(即本地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可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可以对无房和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职工实行住房补贴。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及由财政、单位原有住…  相似文献   

18.
房价一直是一个备受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是房地产商家还是准备购房的消费者,合理的估计房价的走势,或是正确的预判某套房子的市值变化趋势,都可以使我们尽可能达到获益最大。对北京市近十年的房价进行了研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月均房价的波动走势预测模型,对北京市2010年至2018年的月均房价走势进行研究。根据房价数据特点,我们以2017年3月颁布的限购政策为分界点,分为2010-2016年和2016-2018年两段,分别分析了房价的线性增长规律、周期性波动规律和政策影响波动规律,引入"政策影响期"的虚拟变量,最后完成了经多次优化改进的回归模型,在2010-2018年北京月均房价数据集上体现出非常好的拟合和测试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吉星 《商》2016,(4):23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对"一方婚前财产在婚后的收益归属问题"做了比较细化补充的说明,认定了孳息和增值财产不属于夫妻间的共同财产。虽然这一规定解决了离婚诉讼财产分割的效率问题,但是就其反映出的《婚姻法》夫妻财产共同制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模糊性仍有待探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中国的房价上涨不是由于供给短缺引起的,而是由泡沫需求形成的,这种泡沫需求就是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所以,要从根本上抑制房价上涨,必须要挤出这种需求泡沫;而要挤出这种需求泡沫,需要政府、开发商和建筑商三者合作,形成"平价房建设机制",使房价回归正常的市场轨道,这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战略性政策选择。保障性住房属于社会福利政策或救助政策范畴,是从结果上调解社会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推动房价上涨的供求矛盾,因为房价上涨并不是低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