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紧迫感是撬动改革的杠杆,组织通过对紧迫感行为的示范、模仿和传染,会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紧迫感的驱动下,人们不做任务,做结果;不执于对错,执于得失;只会致力于实质问题的解决,不去解释事情为什么是那样,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只会肩负起独立的百分百责任。  相似文献   

2.
熊宁 《价值工程》2002,(5):43-45
本文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营造“紧迫感”问题 ,从营造紧迫感的缘由、缺乏紧迫感的表现、营造紧迫感的途径和关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紧迫感》     
《英才》2009,(5):134-134
任何变革都始于紧迫感,优秀的企业时时离不开紧迫感。但有的成功的企业往往容易自满,傲慢,自以为是的情绪将最终让梦想永无实现之日,这是大企业常见的通病。有的企业充满虚假的紧迫感,导致狂热,丧失理性,没有真正的执行力。本书的主旨就在于探讨如何在足够大的人群中建立起足够强的紧迫感。作者科特主张,从优秀到卓越,应该把每一次成功都当成一句悼词。  相似文献   

4.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案例教学的各种教材就活生生地摆在那里,至于大家能从中学到什么、学到多少,那就看各自的需要、各自的造化了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各大公司和企业逐渐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格局,在这样的过程中生存机遇便成为了中心性议题,这样一来,企业、公司的体制改革以及在行业内部调整结构就变得至关重要。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却似乎很难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我国很多企业、公司严重缺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6.
7.
任何公司的发展,根本都是一个战略和执行的问题,战略和执行可以用四个字来代表——“三心二意”。首先是信心。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一个公司的建立仅仅是为了挣钱,那这个公司是做不长久的。公司的理念、信念、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用心。成功的企业不是靠科班出来的,MBA课堂出不了企业家,都是企业家去参加MBA。在这个问题上企业要有自己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王新华 《公司》2003,(5):78-79
参加工作10多年,我换过许多单位,有过很多领导,他们有的是国企的精英,有的是跨国公司的老板。但是,多数人在我脑海中的印象都已经模糊了,只有一个人,以及他创建的企业文化,在我记忆中永远是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9.
“求实、创新、严谨、宽容”,不仅会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也能让企业家自我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0.
紧迫感——决不应该是一句火烧眉毛时的“口头禅”。它是多变形势下能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后来我感觉到,确实世界上多半的喜剧跟金钱没关系,所有的悲剧却都是跟金钱有关系。”这恐怕也是牛根生要远离财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欣喜之余,本土企业家是否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责任与压力? “自主创新”终于超越科技层面上升为中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战略,对企业界来讲,这可能是未来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事情了。“自主”二字好沉重,在欣喜之余,本土企业家是否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责任与压力? “自主”二字,来之不易。过去几年中,本土企业界曾经为它的诞生做过许多反思、许多呼吁和许多努力。在加入WTO后的几年里,本土企业的疆域和眼界都大大扩展了。站在全球竞争的格局重新看待自己和本土市场,越来越多的领先企业逐渐感受到了20多年单向开放市场和引进外资而形成的“非国民待遇”,也看到了在全球分工下一味走低成本路线只看重GDP和销售额的巨大局限。于是,大约从2003年开始,我们看到企业界不断反思和呼吁  相似文献   

13.
林宁 《经营者》2001,(9):69-69
<正> 在美国,有个奇怪的企业家,专门收买濒于破产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到他手中,又一个个起死回生。他就是著名的企业家保罗·道密尔。一次他买下一家玩具厂,发现其倒闭的原因在于因工人工作粗心而导致包装破损太多,于是就规定凡弄破产品包装隐瞒不报者就扣工钱。这样一来,包装破损的事很少再发生,效益自然就上去了。事实上,许多日本企业家活用失败的精明之举更是让人称叹。中国的瓷器举世闻名,但出口到欧洲国家却不太受欢迎。有  相似文献   

14.
接受遗憾     
《英才》2005,(1):9-9
《心里的锁》有一篇小故事,“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故事讲一男生用捕猎机捉野鸡,张开网之后,飞来九只野鸡,有六只进入捕猎机势力范围,他本想捉了六只再说,又一想,也许那三只也会走进去。在等待的过程,那三只没有进去,反而又有三只走了出来,他很后悔,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收手,结果,吃饱的野鸡一只只离开他,他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15.
倾听的智慧     
章迪 《英才》2006,(7):8-8
跟往常一样,通读了6期的文章《商业巨头的绯闻》。或许是最近读《庄子》的原因,我看到那些英才们在媒体上展现的诸多姿态,总忍不住想笑。他们有兴高采烈吹嘘的,有一本正经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也有沮丧入狱黯然退场的。毫无疑问,企业家们已经成为舞台中心的人,他们尽情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  相似文献   

16.
放手的智慧     
《东方企业家》2006,(8):16-17
管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企业越大.企业家越是难做。以往的经验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企业越大反而死的越快.越要谨小慎微。盖茨常常教育他的员工.“距离微软破产只有21天”,每天都要以如此的心情行事,可谓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7.
18.
学园     
《科技与企业》2006,(8):58-58
易经讲变化,管理讲规范,如何以“变”来规范管理企业是企业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几年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未来三年、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大家会认为这个公司没有前途。  相似文献   

20.
孙欣 《中国企业家》2010,(16):92-95
收购Prada未成,像个噱头。但一拨“陆强们”频频发动对欧洲奢侈品牌的收购战。预示着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