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基于内生货币框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内生的货币金融体系下,财政作为另外一层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银行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调节资本存量和收入分配,从而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结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具体考察了财政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企业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发现财政政策只有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存量与流量的平衡,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社会总供求最有力的两个经济手段.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态势的分析,提出了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取向及宏观构想.主要包括整体目标导向.“适度从紧”的客观把握以及深层次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现实取向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COVID-19疫情爆发,国内外形势已发生极大变化,加之我国宏观经济在此前便开始步入“新常态”,随着不断逼近上中等收入阶段与高收入阶段的分界线,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经济可持续性更加呼唤经济高质量发展,于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也随之面临新的挑战。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依次从紧密联系、联动领域、不同调节范围及侧重点四个维度来观察。财政政策在与货币政策实现协调配合的过程当中,其功能分野各有所长,货币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作用突出,而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则要求财政政策更多发挥作用。我国自1992年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历经五个阶段,亚洲金融危机时两大政策双松促增长,而引领经济“新常态”时两大政策一松一稳防风险助转型。当下,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应当特别注重政策工具所依托的制度建设逻辑,加入应对新冠疫情与“六稳”、“六保”等考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上推进现代国家治理进程中,需注重从“逆周期”演化为“跨周期”宏观调控目标的调控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积极财政政策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中必须要有货币供给的相应增加。增发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受制于三个因素:⑴国债的购买主体;⑵金融体制和企业制度环境;⑶经济发展的阶段即经济是处于萧条期、复苏期还是繁荣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货币供给有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积极财政政策基要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中必须要有货币供给的相应增加。增发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受制于三个因素:(1)国债的购买主体;(2)金融体制和企业制度环境;(3)经济发展的阶段即经济是处于萧条期、复苏期还是繁荣期。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货币供给有密切的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之所以存在传导机制是由于财政政策手段与政策目标往往处于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存在不同的领域间隔,从而具有不同的传导机制。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说明,财政政策的运用必须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必须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企业制度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财政与货币两大政策在调节经济的手段上有所不同,前者主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而后者主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分别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作用,选取政府财政支出、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四个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揭示变量之间的导向关系,最后通过VAR模型的参数、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表的分析得到了"货币政策效应小于财政政策效应且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均具有期效性"的结论。并针对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货币政策“缠绕性”互扰问题诠释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出现了“缠绕性”互扰问题。所谓互扰指财政政策干扰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干扰财政政策,并非单方面的。所谓“缠绕性”指财政缠绕着金融,金融缠绕着财政,似乎不易解开。(一)财政政策干扰货币政策。1994年之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是沿着“放权让利”和“财政包干”两条思路走的。成效显著,功不可没。但是,负面效应亦不可忽略。这就是国家财力过于分散,国家集中性可支配财力特别是中央财力,长期不能随经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增长。使得国家财政职能及宏观调控功能困缺乏足够的财力基础而被迫弱化。财政职能与宏观调控功能的“缺位”,不仅极大地局促了财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大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完善和规范国债市场的运作,实现两大政策的最佳结合。这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现状财政政策包括引起政府收支水平和结构变动的一切措施,它是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来调节供需总量平衡,以达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并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调节。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调控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宏观经济变量影响甚微。以1952~1993年数据为样本,通过拟合St.Louis方程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前,在国民经济调控中财政政策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位置已被货币政策所取代,而财政政策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商品零售总额、通货膨胀率等宏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三大经济政策的配合机制研究,探讨各项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模式。希望这种探讨和研究,能够充分发挥各项政策作用,减少政策摩擦,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同时对解决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各种矛盾提供一点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际经济协作的背景研究了我国财政理论及其框架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分析了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变,同时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与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不仅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调节体系中的政策走向和作用,还重在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不但要有利于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健运行,还应当促进更有效的国际经济协作机制的建立,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论有效的货币政策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货币政策对启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将经济运行带出谷底具有重要作用。而就货币政策本身而言,其功能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有效的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是:1)提供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宜的货币供给,即货币在量上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对其需求相一致;2)实施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宜的货币政策手段;3)有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之相匹配;4)把握与长远经济发展相宜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宏观经济反映在总量上的矛盾,实际上是由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工具,不仅要实现总量平衡,更多地应考虑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只是单纯地采取总量调控的措施,政策效果不会理想。因此,政府中长期调控目标应是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国家干预手段,利率机制对于提高货币、财政政策效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我国利率机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今后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货币中性问题的理认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简略的回顾。通过使用Granger—Sims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中国在1985-2001年间货币供给量与产出、物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的特点,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将影响物价的变化。短期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因此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应该是利率调节,而不是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的目标首先应该是稳定物价,在此基础上短期内可以适当地使用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运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进行思路调整,应结构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制定相应的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充分地用好用活宏观经济政策,扬地区经济发展之长,避不利因素之短,能动地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融入微观经济发展之中,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协调配合,使其调节和引导功能在本地区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从而促进“十五”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实际经济的变动,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依赖的路径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础。本文在系统介绍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的基础上,评析了这些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大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完善和规范国债市场的运作,实现两大政策的最佳结合.这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梳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实现高质量就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作用下高质量就业的研究框架,并归纳出三大研究主题的核心观点。第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税收政策和政府债务对高质量就业产生影响;第二,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信贷环境和汇率波动等途径,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产出,进而影响就业;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对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