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消费,被誉为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之一,可见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本文在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上,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两个角度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二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差异使得农村居民获取同一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较城镇居民更高,因此尽管在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差距却并不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也在增加。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有很大比重,它的高低对于经济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收集1993—2013年海南省有关农村居民消费的数据,来分析影响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以安徽省1984—2006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构建了城乡居民长短期的收入与消费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之间各自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在人均消费的层面上,城镇居民对于消费增长的支持大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VAR模型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上升,反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这可能是由于城镇居民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与享受型转变,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农村居民用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不足,且增长缓慢,导致其消费结构的变动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我们还发现,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在较长时间内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指出农村制度因素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实证性地检验了由于农村特殊的制度体制,农村居民短期消费倾向显著低于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长期消费倾向又显著高于城市居民。解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性差异的根本在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市场化制度体制。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表明,成都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差距;但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率差距”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等方面效果不明显.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教育为重点,引导农村消费;顺应城乡一体,实现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修正了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的基本假定,建立了基于存货式储蓄的短视消费模型,运用上海市1990-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及CPI数据对上海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根源于存货式储蓄动机的强弱.在模型推断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给出了消除城乡消费差异的若干政策建议.最后,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之路,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现实选择.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城镇居民以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主,而农村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笔者基于我国1990-2010年的数据,从健全居民增收长效机制、采取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行信货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就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型期城乡居民消费地区间非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期间,农村居民消费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地区间的不均衡.地区间城镇居民消费非均衡性有两种情况,一是东部地区内部的不均衡大于地区间的不均衡;二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不均衡小于地区间的不均衡.地区间城乡居民消费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内部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均衡性最大.东部和中部不均衡程度基本相同.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因城乡和地区而各异;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分别呈非对称的倒U型和较对称的倒U型,城镇居民文化边际消费倾向要大于农村居民。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收入弹性已大于1,但城乡居民收入弹性分化明显,城镇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短期内要促进文化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关键要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而从长期来看,未来文化消费市场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消费倾向以及消费结构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居民消费需求低迷,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的持续下降,其深层原因之一可以归纳为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在城乡之间的不均衡,财政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上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因此,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财政"三农"支持力度,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真正促进农民消费.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比较——基于2000~2007年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息消费系数、信息消费倾向以及信息消费结构等方面对2000~2007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21世纪初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变动特点,得出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增长迅速、农村居民边际信息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在信息消费水平上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选取1995-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相应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自发消费水平分别为543.10、168.60元(以1995年为基期);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约在0.67-0.71之间波动,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约在0.63-0.74之间波动。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收入水平呈逐年提高、增长速度加快的趋势;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收入水平增速缓慢,相对较低。应当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等角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认为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低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是存在较大的波动性.通过分析产生这种较大波动性的成因,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长明 《生产力研究》2012,(4):57-58,102
加快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启动农村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大,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高,生存型消费比重高,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偏低。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完善、消费环境差和消费不理性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消费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必然产生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相矛盾的现象,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合理,且呈畸形发展的状况下,势必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要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来,社会流行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太低,收入大量用于储蓄,致使储蓄大增,内需不足,不得不增加出口,造成国际贸易巨额顺羞,外汇猛增,贸易摩擦不断.因此,必须通过促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办法,拉动内需,平衡国际贸易,维护经济稳定增长.其中,开征利息税,限制储蓄,促进消费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首选.笔者研究发现,这个观点和相应的政策与我国的真实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事实上,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率是相当高的.2005年农村居民的消费率达到78.5%,城镇居民的消费率达到75.7%,从可比较的角度看,二者都已经超过富有"世界消费王国"美国居民的消费率.但从宏观上看,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规模比较,居民的消费总水平又不高,这与城乡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太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发达地区居民储蓄倾向特征分析--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蓄倾向上升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发达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城镇居民储蓄倾向持续上升,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1997年后也大幅提高,使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各种体制改革造成城乡居民“未来不稳定”的心理预期,抑制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在增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压缩了基本生活消费,导致储蓄倾向上升过快。必须采取城乡由有差别的对策来降低储蓄倾向,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各种膳食的同时,也消耗了水资源。不同的膳食结构及消费量,其水资源消耗量也不同。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消费水足迹的量化,比较城乡居民膳食水足迹量值及其组成的差异,探讨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可为膳食结构调整,节约水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增长较快,城镇居民肉类水足迹较农村居民高,而农村居民粮食水足迹高于城镇居民。各省份之间城镇居民膳食水足迹差异明显,而农村居民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差异小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