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伯超 《中国储运》2012,(12):103-106
物流产业集群是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出现的,由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与设施设备、以多种运输方式为手段为全球、全国及其区域性供应链提供生产、流通、消费等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服务地域综合体,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集聚载体,是实现企业间"横向管理"功能的核心空间。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最有经济成本价值的物流半径。如何让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从常州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促进常州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物流市场需求、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及政策的支持等外部机制和交易成本的递减、港口物流产业的特性及物流要素的流动等内部机制,提出了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的基础较为扎实,但总体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江苏沿江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港口现代化发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构建创新型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环境、实施港口现代化工程、产业集群与港口发展融合互动、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并适时"选择全球价值链"和提高要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道勇 《中国储运》2014,(1):108-110
现代物流能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使物流节点更有竞争力,高效的物流网络与产业集群网络结合起来增强了集群节点间的联系,优化了集群网络。现代物流信息化程度高,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使物流网络各个节点的联系更紧密,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现代物流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JIT配送提高了集群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外包企业把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优化集群资源。所以,现代物流推动了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储运》2017,(2):94-95
由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主办,东莞金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协办,广州瑞莱特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精星货架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炜鸿塑料科技倾力赞助的“铸就绿色高效内部链接一丰田叉车华南物流技术交流会”在广州开源大道菜迪科技园隆重召开。来自多家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近80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储运》2011,(12):93-93
10月22日,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二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专家建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以物流一体化为突破口,探索一条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产业,走物流与文化互动发展之路。从强化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着手,建立次区域物流合作协调机制,消除物流业发展的行政、区域壁垒,充分发挥跨国物流行业组织在行业管理与协调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情     
为您的物流服务招商提供最有效的宣传途径上海惠尔物流有限公司上海惠尔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内物流百强和民营物流十强,以企业整体物流外包为主业,业务范围涵盖运输、仓储、拆零、分拣、包装、配送和整体物流方案设计等。目前公司已在国内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南京、武汉、宁波、南昌、厦门、义乌、南宁、海口、合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等21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 组建了区域分发中心(RDC);上海建有中央分发中心(CDC)。业务范围涉及全国近400个城市,远及新疆、西藏等省市,拥有12万平方米的大型立体仓库和普通现代仓库,并建有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2003年,武汉市提出,用5年时间把武汉建设成华中地区物流中心。5年过去了,武汉离“华中物流中心”的梦想还很遥远。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武汉被确定为中部物流区的中心,处于初级阶段的湖北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大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整合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逐步深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速,亟待建设高效,快捷的区域一体化的物流圈,现行区域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物流产业及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一、安阳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现代物流理念进入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物流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我国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一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二是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三是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四是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11.
物流产业集群是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出现的,由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与设施设备,以多种运输方式为手段,为全球、全国及其区域性供应链提供生产、流通、消费等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地域综合体,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集聚载体,是实现企业间"横向管理"功能的核心空间,是继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示范区、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后正在出现的又一创新型空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资源约束型的转变,物流业已由末端产业演化为先导产业,由中间环节上升为中心环节,成为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物流集聚区建设是以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为载体而实现的各种功能.这些物流集聚区在进入运营期后,将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上海、南京等市确立为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三大中心,同时将宁波市等21个城市确立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宁波市要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储运》2010,(7):87-87
全球领先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安博有限公司旗下的安博(中国)近日宣布,其广州物流中心被广州物流协会评为“2009年度广州市产业物流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4.
企业     
《中国道路运输》2009,(8):78-79
国际物流巨头武汉“圈地” 全球金融危机尚烈时,武汉作为中国物流产业的要地,正成为世界物流巨头的争夺焦点。日前,全球四大物流公司之一的联邦快递武汉客户服务中心,在扩容升级后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基于110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枢纽城市间的物流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国、各区域的枢纽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密度普遍较低,说明枢纽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尚不够紧密;度中心度较高的枢纽城市也是中介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城市,这些城市成为全国或区域内物流资源的辐射极,带动其他枢纽城市联动发展;网络在空间上呈现“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轴辐式”层级结构明显;枢纽城市群集特征明显,共分为8大子群,但子群间的互动不明显;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物流城市具有网络结构洞优势,秦皇岛、南通、嘉兴等枢纽城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以神龙汽车公司为例,对武汉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现代物流对武汉汽车工业具有支撑作用,利用现代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和零部件采购成本,以及通过将物流业务外包,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供应链物流能力已成为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促进集群供应链物流要素集成和物流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物流能力尤其重要。本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评价集群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剖析了影响集群供应链物流能力的重要因子,提出实现集群供应链物流能力提升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8.
傅岚 《中国储运》2006,(5):119-121
一、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江西省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这三个中国最具活力的核心区的辐射交叉点上,东临浙江、福建,南接广东,西接湖南,北临湖北、安徽,与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港澳等中心城市相邻近。从交通条件上看,江西至上海、广州、香港的航空时间在1小时左右,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江西正在打通全部出省高速公路。由此可见,区域优势和交通条件使得江西在国内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相当高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商情     
物流企业资源信息 为您的物流服务招商提供最有效的宣传途径 上海惠尔物流有限公司 上海惠尔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内物流百强和民营物流十强,以企业整体物流外包为主业,业务范围涵盖运输、仓储、拆零、分拣、包装、配送和整体物流方案设计等。目前公司已在国内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南京、武汉、宁波、南昌、厦门、义乌、南宁、海口、合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等21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组建了区域分发中心(RDC);上海建有中央分发中心(CDC)。业务范围涉及全国近400个城市,远及新疆、西藏等省市,拥有12万平方米的大型立体仓库和普通现代仓库,并建有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 惠尔物流有限公司在2000年通过挪威船级社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上海市工商局授予合同信用等级证书AAA级(最高级)。  相似文献   

20.
刘光琦 《中国储运》2012,(11):54-55
长江作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在国家发改委制订的《物流业振兴与发展规划》中,将长江明确作为全国十大物流通道之一,并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线重要城市为物流中心节点,实现对周边区域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