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济的动力与策略.低碳经济是指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经济模式.本文以低碳经济下低碳建筑的内涵及特点为基点,深入地剖析我国城市低碳建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嘉兴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低碳产业体系广义角度理解,嘉兴市应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发展核电关联产业。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抓住工业内部五个主要碳排放行业和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发展低碳农业、工业、建筑和交通业,构建低碳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3.
导读:城市在自主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中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低碳城市建设,而低碳发展模式、绿色节能建筑、节能减排效果、可再生能源等实践性思考,将有助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经济科学、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合作,并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共通路径.  相似文献   

4.
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能源供求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不可或缺的经济资源,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能源供求缺口加大,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能源结构不合理,清洁能源发展阻力大;能源转化利用效率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环境保护压力大等问题.应采取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科技创新;广开能源渠道,提高能源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越快,建筑能耗消耗越多。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变化引起逐渐重视,低碳环保建设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建设的新标配。低碳环保型的建筑,设计师要具备低碳环保意识,将低碳环保融入设计之中。每个城市都有代表该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往往这些建筑都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现今,越发达的城市文化也越发达,现代文明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很多都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性建筑标志物,现代这些新建筑基本都是低碳环保型的建筑,符合当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和环境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标准,最终低碳节能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控制,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建设高生态文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节能成为节能工作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通过全寿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来优化建筑项目的绿色节能创新,而非以牺牲利益为代价,才是其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政府及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联合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共同主办的2008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第四届全球风能大会将于2008年10月29~3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的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加强建筑、交通两大消耗领域低碳能源利用;尽最大可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全方位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和核能的安全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9.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土交通省于2010年8月正式颁布了《低碳城市建设指导手册》,在对全球气候变化形势、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和努力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从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推进方向、建设方式方法、地区实施计划、效果评价分析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日本未来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详尽具体的要求,将为日本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在今年相继发布的《新成长战略》、《产业结构展望2010》等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性文件中,将低碳技术和低碳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和优先发展方向,并通过太阳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全额收买、低碳建筑与低碳汽车的税收优惠及生态返点、官民结合的研发支持等政策予以大力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还在呈增长趋势,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将上升3.7到4.8度,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性风险,因此能源变革速度迫在眉睫。现在很多地方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提出要创建智能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创建绿色低碳和智能城市都强调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城市提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智能化建设可以支撑绿色发展。抓住智能化和低碳化,把二者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武汉市现存城市建设现状入手,找出武汉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对武汉发展低碳城市做出了可行性分析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能源、经济结构、消费方式和技术创新4个方面,提出武汉低碳城市发展路径选择和激励制度安排,以期为武汉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郑州定位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正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建设低碳城市,是郑州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把握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目前,郑州发展低碳城市存在能源利用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阻碍。郑州市应制定低碳城市规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低碳技术,完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3.
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创造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核心,也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高碳排放并导致温室效应等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据联合国的统计,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低碳城市要求在城市实行低碳发展和运行模式,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设低碳城市,是节能减排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研究对象阐述我们的项目是主要研究金融对能源替代行业的支持,而替代能源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清洁能源。目前除了风电、光伏发电等在经济效益上已经能够与煤炭、天然气,以及核能发电相媲美,其他的清洁能源无论是开发难度还是储量,都是很大的问题。风能和太阳能无疑成为当下我们最有研究意义的对象。接下来我们将对两种清洁能源进行简单的对比,从而将研究目光锁定到光伏。1.光伏与风能,后来者更能居上从国内风电与光伏发展来看,具有成本劣势的光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设低碳城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兰州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中林业比重下降快;第二产业内部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工业废物排放强度大;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易于造成环境污染。按照低碳经济的理念,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汇作用,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技术以发展低碳产业,进而实现兰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成为国际共识,世界多个城市的政府及诸多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从低碳城市概念及内涵入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将有助于总结国内外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实践现状及特点,以及构建适合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模式,为我国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解决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最优方案.低碳、新能源成为现在全球范围内火热的话题,既互联网时代之后,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对于能源的争夺和利用上.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把新能源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在发展低碳经济上有了很显著的改善,如能源节约、工业降耗、优质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等方面,但仍存在着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源利用效率低、生活耗能逐渐增加和缺乏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的激励机制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应遵循的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注重低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能源利用是海水淡化的关键,也是决定海水淡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面对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海水淡化需寻找能耗低、效率高、对设备投入要求不高的新型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很好的选择."日前,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下发了《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了"开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的发展目标要求.如何将再生资源引入海水淡化?再生资源会为海水淡化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本刊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侯立安,于是引发了侯院士上述一番阔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