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劲 《辽宁经济》1997,(2):32-32
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及化解对策●陈劲银行不良资产一般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这是《贷款通则》对不良资产新的划分。对银行来讲它表现为不良债权,对企业而言为不良债务。近几年来,银行不良资产越来越大,我们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杜绝及减少新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良资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目前,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制约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一大障碍。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企不分、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明晰、政府行政干预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国家相当一部分资金投放没有按照市场经济规模办事,形成了大量不良债权。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拨改贷资金,长期以来,贷款难以回收成为困扰国有投资公司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究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专业银行的贷款存量中,不良资产比重大,有柑当的逾期、呆滞、呆帐贷款,严重影响了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给专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沉重的包袱。不良资产的成因十分复杂,造成不良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机制。因此,为适应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必须建立有效的贷款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第一,合理确定贷款投向与投量,防止新的贷款风险发生。把实行贷款风险管理引入信贷管理,硬化信贷约束。在贷款投向上,要以国家产业产品政策为指导,以市场变化为取向,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在贷款发放  相似文献   

4.
银行面临沉重不良资产负担,这不仅成为制约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风险隐患,而且也严重影响到我国改革进程及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有关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已在经济界、金融界进行了广泛讨论和分析。对此、笔者认为,要想人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应正确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并从完善金融立法,加强金融执法角度上分析和探讨一、不良贷款和不法贷款首先,应明确银行不良贷款中有一部分贷款,不能笼统地归为不良贷款,虽然最终表现形式是一样的,但应该严格区别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不良贷款是银行经营过程自身的风险范畴,是银行在正常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经济和经济转型时期,为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各种方式的行政干预下,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抵押贷款方式的推行由于金融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制度、人才、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又导致大量新的不良资产产生,特别是银行收回的“以资抵债”实物越来越多,并且难以变现,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严重困扰着银行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建设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紧迫形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支持经济建设中求壮大,是建设银行今后稳健经营、全面发展的唯一选择。 一、建设银行商业化改革面临的形势和困难 1、历史包袱重,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资产质量低。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银行长期承担中长期基建投资和限上技术改造贷款,项目由计划部门定,建设银行按照计划贷款,形成了一部分银行信用贷款风险。这些不良资产形成的时间长、数额大,直接影响建行的  相似文献   

7.
所谓金融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中,不能按期收回本息而面临损失,通过分类与处理,剥离至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资产。按银行“四级”分类标准,其中将逾期、呆滞、呆账类贷款,称为不良资产:按“五级”分类,将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统称为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监会严禁不良资产证券化最近,中国银监会制定措施,在扩大贷款的同时,严禁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不良资产问题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银行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处于逾期、呆滞、呆帐状态而面临风险的那部分贷款.在传统的"一逾二呆"统计体系中,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率是相当高的.如果按照新的与国际接轨的五级风险资产分类,那么商业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比率还将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0.
李晓薇 《中国经贸》2011,(24):50-50
地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所要面临的必然结果,所以进行良好的不良资产管理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主要简述地方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例分析其有效处置办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