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前338年),战国时期卫国人,原姓公孙,名鞅,后到秦国实行著名的“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一跃而为七国之首,因有功于秦,被秦孝公封为商,称商君,又叫商鞅,是前期法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为君主着想、为民着想,最终战胜顽固派,赢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在秦国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实质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中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秦孝公死后,为极端顽固派所击败,被车裂而死。1996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北京观看话剧《商…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2010,(3):24-25
世界历史的演进也是国家的改革史、社会的改革史,无论古今,无论中外,几无分别。古有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欧洲有宗教改革,北美有罗斯福新政……还包括持续30多年的中国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3.
商鞅与王安石、张居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早期、中期、晚期“三大改革家”,其历史地位在历代改革家中首屈一指。说到商鞅变法,历代史家均赞扬其成功的、积极的一面,同情其惨遭车裂的悲剧,而没有用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眼光,认真总结商鞅变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当,特别是他实施残酷的恶法及偏激的执法行为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及教训。  相似文献   

4.
樊祎 《中国高新区》2012,(5):117-120
公元前338年深秋,43岁的秦孝公死于肝或肾病引起的器官衰竭.孝公薨后第二天,一个中年男子出成阳向东匆匆而去,车子在关中平原扬起阵阵黄尘. 他就是商鞅,他和昨天刚刚归西的老国君是这个国家20年以来政治生活中的黄金搭档,正是凭借着这对搭档的共同努力,让秦国从一个不入流的西部小邦变成一个横扫宇内并吞八荒的大帝国,这一切只用了20年.这两个人成为中国历史上君臣合作推动改革并取得辉煌成功的孤例,二人搭档所成就的伟业,无论是后来的王安石神宗组合,张居正万历组合,还是康梁与光绪组合均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影响重大的改革载入史册,它们分别是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和清末的戊戌变法。无论成功与否,三次重大改革留下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探讨。三次改革对我们进一步改革的启示有:营造自由活泼的思想环境,实现言论自由;广纳群贤,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重视制度建设,确保改革有保障;严肃法纪,向政治癌症宣战;合理调节各阶层利益,重视和解决民间疾苦;改革官员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官员政绩。  相似文献   

6.
北宋元丰官制改革成效分析·葛桂莲北宋中叶,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积贫积弱之势日益严重。为了挽救赵宋王朝的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即“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着重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继其之后,在元丰年...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的“以义理财”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贵义贱利”是儒家传统思想教条。封建统治者把历史上以理财而卓有成效的人,骂成是“聚敛之人”。于是理财成了聚敛的同义词。王安石则认为:“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也就是说“义”和“利”是可以一致的。理财可以是合乎正义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它又必须遵循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和社会公德。用中国传统经济伦理价值观——义利思想来观照,历史上商鞅从功利出发的“农战”思想、孔子的“义以生利”的思想、孟子的“制民之产”的思想、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等,都会带给我们新的启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发展,必须善于运用和发展传统义利观,做到义利兼容、相得益彰,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法家思想兴起于春秋末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当时的秦国奉行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吸纳各种思想流派,招徕六国人才入秦.秦孝公重用商鞅实施变法以后,法家最终成为了秦国治国的主要思想.法家理论和法家代表人物与秦的兴亡密切相关,法家的思想学说对于秦国的发展壮大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读经典     
《今日重庆》2009,(12):10-10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传》感悟: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著名的“三不足”论断。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11.
一对于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形态,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三种意见。一派学者持战国土地私有制说。如范文澜认为,从鲁国“初税亩”,“用田赋”到商鞅“开阡陌”都是形成和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战国时土地私人所有制已经确立”。郭沫若说,商鞅废除井田制,承认所有的土地可以私有和买卖,“战国时代,土地国有制已经破坏,土地私有制占了主导地位”。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持类似的观点。持战国土地私有制说的学者大多是根据《汉书·食货志》董仲舒所谓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说法。他们忽略了史籍中仍存在国家授田制的若干重要线索,更未能见到后来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秦在商鞅变法以后仍实行国家授田制的重要资料。今天看来,战国已经建立完  相似文献   

12.
蒙木 《中国报道》2008,(2):91-91
不要被历史教科书误导。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我们永远不该小视皇帝的能力。例如宋朝的皇帝,其智商绝非常人所及。赵匡胤从一文不名到黄抱加身,然后坐稳江山后“杯酒释兵权”。太宗、真宗、仁宗都是聪明人。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使得国库到北宋灭亡还充实得很,当然祸国的罪名有王安石顶着。宋徽宗的高智商有字画为证,自不用怀疑。  相似文献   

13.
刘炳良  于磊 《中国经贸》2011,(14):54-55
决策是整个管理过程的核心,《周易》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决策管理思想,历代学者对《周易》中的管理决策思想多有研究。王安石继承了易学中“观变玩占”、“吉凶者贞胜”的理论,并从中提炼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决策管理思想,这在他的政治实践和变法改革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翁礼华 《浙江经济》2010,(15):61-61
被明朝人誉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张居正是与秦代商鞅、宋代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初期、中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之一。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张居正到北京参加会试,中二甲进士,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见习官)。  相似文献   

15.
从数经济学家已经将中国过去15年的改革视为“渐进式改革”的典型.将渡兰、俄罗斯等前苏联,东欧国家视为“激进式改革”的典型。但在如何定义不同改革方式、如何分析不同改革方式的特征及其优点与缺点.如何认识不同改革方式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行性,等等,迄今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实证性地分析不同改革方式的特征与改革过程本身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史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的散文逻辑严密,辩理深透,峭拔雄健,语言简练;他的诗,前期多吟咏时事,宣传政治改革,喜欢议论,散文化倾向严重;后期,他退居金陵之后所作的“半山体”,雅丽精艳,富于情韵。  相似文献   

17.
郝佳荣 《魅力中国》2011,(15):106-106
大型历史话剧《商鞅》创排于1996年,本剧摒弃了传统的商鞅形象中模式化的样本,而从他在亲情、友情、爱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内心的激荡入手,把视角转向挖掘商鞅本人的人性美。本文就《商鞅》中的人性、群星、舞美三方面谈谈话剧对于人性美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王韶拓边是宋神宗和王安石试图逐步恢复汉唐盛世战略设想的具体实施和成功尝试,而成功的关键则取决于开拓、经营河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熙丰拓边时代实施市易,是王韶、王安石准确边蕃自身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它不仅是王安石“欲富天下则资天地”取财思想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理财思想在西部发时的具体反映,更是适应边地商品贸易发展需要所采取的必然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家庭联产承包”到“农村税费改革”.农业大省安徽一直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探路者。农村税费改革及农业税取消是一次农村经济利益的大调整.目的是通过对原有的农村和农业领域的税费制度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真正实现“耕者有其利”。取消农业税,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核心政治”是中国政治实践的基本方式。中国具有高度政治化的国家传统,过去全民讲政治,是全面化的政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视野下,虽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生活中淡化了政治,但政治作为一种重要的力量,仍然以“核心政治”的方式保障和推动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中国现代化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从“全民”政治到“发展”政治.再到“民生”政治.体现了从“全面政治化”到“政治核心化”的政治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