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2002年下半年,山东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在葡萄酒商品上注册了"解百纳"商标,犹如在业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引起广泛争议,这意味着今后除张裕以外的葡萄酒厂家都不得在葡萄酒商品中使用解百纳这一名称。天津中法合资王朝葡萄酒酿酒公司已经对此提出了异议,"王朝"认为:"解百纳"系葡萄品种名称,依照《商标法》规定,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等要素不得作为商标:而且张裕如此限制其他生产葡萄酒企业使用"解百纳"—原料名称,将使众多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而张裕认为"解百纳"是张裕公司首创,理应归张裕所有。解百纳注册事件,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多年前那场如火如荼的冰茶归属之战。  相似文献   

2.
5月26日,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张裕公司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持续使用并反复注册的事实,结合《商标法》及今年4月原则通过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最终裁决将"解百纳"商标所有权归属张裕公司。在这份编号为商评字(2008)第05115号的《关于第1748888号"解百纳"商标争议裁定书》中,权威部门确认:解百纳长期被张裕公司作为葡萄酒的商标或特定名称使用,能起到区分葡萄酒商品来源的作用,具备商标的显著特征。至此,持续了六年之久的解百纳商标之争终于告一段落。这场旷日持久的商标纠纷堪称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除了张裕,国内其他葡萄酒业巨头几乎悉数卷入其中。业内清楚,这是企业间的利益之争,其原因就在于解百纳的品牌价值。那么,解百纳的价值何在?  相似文献   

3.
张裕&#183;卡斯特系列产品是张裕与法国卡斯特集团合作.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高档干酒产品。该款产品与略早一些推出的张裕1995解百纳一同,作为张裕公司从当年开始重点打造的品系,成为张裕品牌形象重塑的开端。至2004年,张裕&#183;卡斯特酒庄酒实现亿元销售额,从2004~2006年的年增长幅度超过50%,迅速成为国产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词之一。张裕借此开山拓地,极大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4.
张裕·卡斯特系列产品是张裕与法国卡斯特集团合作.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高档干酒产品。该款产品与略早一些推出的张裕1995解百纳一同,作为张裕公司从当年开始重点打造的品系,成为张裕品牌形象重塑的开端。至2004年,张裕·卡斯特酒庄酒实现亿元销售额,从2004~2006年的年增长幅度超过50%,迅速成为国产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词之一。张裕借此开山拓地,极大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37):A0044-A0046
张裕解百纳系列是张裕集团着力打造的形象产品,据透露,2003年张裕解百纳的销售增长超过70%;2004年市场销量为5000多吨,销售额达到几个亿;2005年迄今销量已经突破万吨。同时,张裕集团对其解百纳品牌的塑造和推广也不遗余力,花重金买下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播映权,并大力发展蛇龙珠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6.
2004年年初,当张裕确定2890万投入打造高端品牌“解百纳”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埋藏了巨大的风险,因为此时,“解百纳”的归属尚未确定,还属于社会的公共财产,谁都可以使用。果然,长城、王朝等葡萄酒公司纷纷推出防御性的解百纳产品,并极力将解百纳定位为低端产品。  相似文献   

7.
刘黎明 《商界名家》2004,(4):104-106
2003年初,当张裕确定投入2890万打造高端品牌“解百纳”的时候,就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的理由是在品牌拥有权还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贸然投入风险太大。果然,长城、王朝等葡萄酒公司纷纷推出防御性的解百纳产品,并极力将解百纳定位为低端产品。“解百纳”这个张裕的核心品牌正遭遇被稀释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品牌》2008,(11):34-37
<正> 近日,被冠以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的"解百纳"商标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该案中,长城、王朝、威龙等葡萄酒企业请求法院撤销有关商评委维持"解百纳"商标注册的裁定,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下称商评委)作为被告,而张裕公司作为"解百纳"商标的拥有者,则以第三人身份  相似文献   

9.
公司     
《商界》2008,(8):12-12
中海油服购挪威AWO公司;宝洁全线提价;中钢集团获澳中西部公司控股权;格兰仕美的为市场份额反目;长城王朝就解百纳起诉张裕.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所记载的1892年所发生的4件大事中,张裕公司的创建是其中之一。当年,我国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由此,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被永远载入了中国葡萄酒史册,“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114年过去了,百年张裕历久弥新,品牌形象不断得以提升。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4,(46):28-29
华东葡萄酒公司全国酿酒行业表彰大会获殊荣总经理张正欣荣获“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个人奖”,央视招标再投数千万张裕解百纳借新国标洗牌,北京市副市长陆吴到龙徽公司调研,“宁夏红”,创新树起枸杞产业发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解百纳”作为张裕公司的注册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我们烟台市工商局通过组织专项执法与开展行政指导并举,成功帮助张裕公司打假维权,同时,有效规范了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了烟台市“国际葡萄酒城”的整体形象,达到了“各方受益、政企共赢”的良好效果。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月18日,来自于烟威地区20多家张裕经销商齐聚张裕公司,要求与企业董事长对话,对张裕单方面确信掉烟威市场上44家经销商讨个说法。张裕公司分管直销的副总姜华接待了经销商。由于双方都比较激动,会谈气氛非常紧张。  相似文献   

14.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收入的稳定增长,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葡萄酒这一传统而古老的行业在中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另一方面,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对我们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而挑战或许大于机遇。┅┅”──张裕集团董事长孙利强(摘自张裕公司2000年年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21日,烟台张裕公司与法国法拉宾千邑公司签署协议:法拉宾为张裕白兰地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张裕以旗下先锋国际酒业为依托,成为法拉宾公司所有白兰地产品在中国大陆以及免税市场(包括香港和澳门,涉及空港免税店、市区免税店和航空公司)独家代理商和经销商。而早在去年下半年,张裕白兰地产品就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提价,12支装张裕金奖白兰地供货价格由原来每件120元上调到138元,随后又在部分地区上涨了1.5元/支左右。  相似文献   

16.
梁剑  张磊 《糖烟酒周刊》2004,(30):22-22
在张裕公司不久前的销售总结大会上,山东省销售公司因为资金回收的大幅增长,受到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的表扬。2004年上半年,张裕在山东市场上显现出不少新气象,比如县级市场销量大幅度增加,高端酒走货渠道理顺等等,2004年下半年,张裕公司希望通过挖掘县级市场潜力、抢占青岛葡萄酒市场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在山东市场的蛋糕。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08,(10):55-58
<正> "解百纳"三字,在几番周折后,显得愈发扑朔迷离。究竟"解百纳"是张裕的自主品牌,还是葡萄品种通用名称?媒体中,有声音力挺张裕,认为像"解百纳"这样的民族品牌,应当得到法律保护。为此,笔者采访了数位商标法专家。  相似文献   

18.
阻碍干酒和消费者“亲密接触”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很多经销商的答案是价格,认为过高的价格阻碍了干酒市场的发展。但是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低价干红并不旺销,相反,一些高端干酒却显得比较活跃,比如张裕解百纳系列、华夏长城年份酒系列。张裕解百纳在商超中最低价格都在60元/瓶以上,而华夏92在华南市场的餐饮终端的价格高达300多元/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低价干红不旺销呢?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徐景新经理认为:价格是干红旺销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六年纷争,“解百纳”之争是否水落石出?在这场中国葡萄酒行业历时最长,席卷企业最多的商标之战中,纠纷的最终解决有可能使葡萄酒业的整个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张裕公司总经理周洪江提出了两个等式的营销思路。一个等式是酒业和药业发展并重,另外一个等式是葡萄酒和保健酒并重,同时不断培育白兰地和香槟酒市场,张裕希望新的营销思路能够成为市场快速发展的引擎。张裕生产白兰地、保健酒和香槟酒多年,但是将这几个酒种提到和葡萄酒一样的高度来强调,这在张裕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