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从古至今,无数先贤哲人都对“幸福”相关话题持有各自的看法。诸如幸福观之于经济发展、人类教育及其理论价值或者实践价值等方面均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幸福观的历史性巨变。与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幸福观。诚然,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其幸福观在社会变革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鉴于此,有必要探究,面对时代飞速发展,重构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在此根柢上尝试对大学生幸福观重构给予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幸福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知"、"情"、"行"的融合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指向,着力构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幸福观是古今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儒家的幸福观相比。近代幸福观带有自己明显的时代特征:充分肯定幸福的感性物欲向度;较为妥帖地安顿个体和群体在幸福中的位置;将不幸更多地归因于宏观的社会环境;获取幸福的路径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吴真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96-197
幸福是同人生的目的以及现实生活和理想联系最为密切的道德现象,因而也是历来各种伦理学说所注重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道德范畴。幸福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受一定时代和当代社会条件的影响也就不同。通过马克思幸福观的概述、意义、内容和当代社会价值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观.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度不足、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与现实生活相分离等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开辟多种多样的幸福观教育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时,无论何人,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永不停止。那么,对于新时期广大共产党人而言,如何理解幸福,又该如何追求幸福?针对这些问题,《共产党人的12个幸福观》一书从12个方面对共产党人的幸福观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12)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也是对待幸福的根本态度、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概括性总结。大学生幸福与否将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只有加强大学生幸福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幸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新维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幸福评价的标准将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存的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源并与大学生幸福感的培养相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幸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追求幸福是人性中最原始、最顽固、最持久、最积极的心理倾向,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透过形形色色的幸福观,探求幸福的社会性和规律性,进而探求普遍提高民众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翔  刁龙 《经济研究导刊》2009,(28):246-247
大学生社会责任缺失已成为当今社会较为严峻的问题。这种情况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家庭原因。大学和大学生不能仅仅是社会道德危机的承受者,更应该是道德的批判者与新道德的建构者。高校在德育方面要走在时代前列,做到与时俱进,不仅在内容方面进步,在教育思想与方法上,也应站在民族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普及与推广网络德育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亟不可待的事情。经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成效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些高校网络德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高校网络德育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网络德育的实效,使高校能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邢启敏 《经济师》2003,(7):100-101
文章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视角论述高校德育创新的重要性和使命 ,并就大学生应具有的主要精神素养 ,阐述了高校德育创新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历史教学德育意蕴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文化自信。要牢牢抓住高校历史教学的多重德育意蕴。当前高校历史教学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德育培养方式亟需完善,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等。为此,应基于信息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优化德育培养方式,抓住大学生的认知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在大学生消费教育中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消费主流是理性、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行为。把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两课”教学的范畴,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已成为高校德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科学发展,是党在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和结合中国国情条件下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的浪费观念和行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因此,增强高校德育功能,培养大学生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是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2)
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富足的年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没有经历自然灾害时的忍饥挨饿,也没有经历刚刚改革开放时的迷茫,所以,幸福的标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高,一般的物质无法满足他们心灵的欲望。青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将红色基因注入他们的精神系统,对一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生命幸福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这一时代与科技发展的产物,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兼备。网络影响下,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术信任缺失、道德观念下滑、身心缺乏健康、价值观念偏颇等德育现象。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提出了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以及个人修养三个方面的思想素质要求。网络环境下高校传统德育工作面临着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失落、德育理论偏离实践、网络德育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舆论导向难度加大四个方面的难题。网络化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应从从政策干预、德育创新、德育自媒体技术和大学生网络观四个方面进行对策探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核心主义价值体系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引领着我们的发展方向,作为高校来讲,积极构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的理论指导,因此,分析核心主义价值体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环境与路径,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培育.  相似文献   

18.
诺亚 《新经济》2006,(8):22-27
NGO:尊重有限自然资源下的国民幸福观 前不久,英国“新经济基金”与英国“地球之友”共同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基于生态环境角度的大排名,并就此撰写了一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这份报告是全球第一个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进幸福程度的指数。该指数一反传统思维,不衡量一国或地区有多少资源和财富,或享有多么高的社会福利或人均收入,而是看各国在生态资源利用上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以较少的消耗实现了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高等教育形式转变的同时,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当前,由于受高校课程设置、大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及对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能力弱、心理能力不健全、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等现象。因此,高校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大学生自身应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政府要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作为;企事业单位应与高校接力,以实现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资助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幸福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探究。因此,针对广州新华学院资助工作尚未建构全面资助育人体系,存在重视经济资助、对精神育人不足的问题,提出将幸福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发挥高校思政课幸福教育功能、在资助育人体系中引入幸福教育理念、打造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