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业可利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促进农民外出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化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那些原本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和就业用工中的歧视性制度正在松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江  周婷 《农村经济》2004,(7):75-7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完善其短期就业机制,而应当从战略层面,并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立在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以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经济现象,各国之间的区别在于转移模式和转移速度不同。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创立了著  相似文献   

4.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而笔者总觉得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  相似文献   

5.
新望 《中国改革》2004,(12):8-9
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说,当前的中国社会业已出现“社会断裂”。什么意思呢?就是乡村与城市、农民与城市职工、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在这个断层之间,我们最为担心的就是那些被城市化浪潮所吸收但又被歧视的人们:他们是失地农民,是进城打工者。当一个人两边都够得着,但两边都不落实的时候,那,也是最“悬”的时候。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有一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甚至,他们已经不是小小的一群,他们的总数已超过城市正式职工。他们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他们苟且在城市屋檐下。他们随时会从我们身边走过,但我们很少…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有效转移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难度相当大。在制定政策和制度建设上,应认真考虑和安排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大幅度减少,加之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急剧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遭遇市场风险的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处境艰难。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可以说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需要;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中国三农问题,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是个突出问题.在目前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剩余劳动力约有1.2亿~1.5亿,农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又导致了大量农民工失业,在2009年2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有关部门指出,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这一农民工群体人数约有两千万.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三农”问题极其严重。农村不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形成“三农”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工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剪刀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农村资金净流出)达2万多亿元,大约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还有二元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源流向的发展与演变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占有大量资源的基础上的。要发展,就得要有足够的资源保障,而国家总体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的。在我国建国以来,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方向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上世纪80年代资源向下、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退保:制度缺失与重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现象:农民工养老保险低参保率与高退保率 城市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劳动者。城市农民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的必然产物。在我国,为城市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被视为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时至今日,却出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而退保率升高的现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约为1.2亿人,进城农民工约1亿人,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约6000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在我国农民工整体参保率十分低下的情况下,退保率却在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民工潮”,揭开了中国农民走向市场、开启封闭的城乡就业格局的序幕。而今城市农民工已逾1.2亿,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党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永远是一个崇尚公平与正义的社会必须正视的问题,进城务工农民(以下简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就是一个正在“牵动中国”的令人忧心忡忡的民生问题,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三农新解     
涂名 《中国改革》2003,(4):12-13
目前,我们国家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中间有近三千万属于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徘徊在温饱线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重点、焦点,也是难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出九点工作体会,解决“三农”问题被放在了第三位,仅次于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邀请本刊总编辑温铁军先生解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东西发展等问题,本刊记者据此整理而成此文。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存在三种观点:一是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是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种观点均不可取,本人主张采取中庸之道,即在农村家庭养老的基础上抽取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优先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及大病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农”的核心问题,要先从宪法着手落实农民的国民待遇,打破不合理的户籍制度,给农民自由寻找生存空间的权利,通过制定户籍法等法律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通过行政编制法规范乡镇的规模和编制,减轻农民的负担。通过税费立法,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之间财政分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山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徘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而加快推进山区的城镇化,减少农民,促进农民既离乡又离土,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广东山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指出存在问题,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一、当前广东山区城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广东山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各具山区特色的中小城镇。当前广东山区城镇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和共同的发展趋势:(一)由控制城镇发展向加快…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的几点新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农民问题的特点和紧迫性。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他们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实现农民自身发展等角度分析指出: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城乡全方位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农村的实践,等等。那么,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农业经济》2006,(4):21-21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如何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是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笔者对葫芦岛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及构成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当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