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的技术外包与失业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外包可分为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离岸外包的发展促进在岸外包的发展。技术外包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通过从微观上增强企业活力,从宏观上稳定经济形势两方面更有利于市场创造新工作岗位。技术外包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服务类工种,美国劳动力市场上服务业和服务类工种从业人员增多的事实说明技术外包创造了新工作岗位,有利于缓解美国的高失业率。  相似文献   

2.
离岸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直接影响企业的自主接单能力和赢利水平。文章通过构建离岸服务外包企业成长系统动力学模型,深入分析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产业环境等因素对离岸服务外包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对离岸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其次是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和产业环境改善,这表明离岸服务外包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企业人员培训以及加强研发投入,而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环境营造的关键是致力于企业本身能力的提升和建设上。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服务离岸可以采取控制离岸和离岸外包的模式。服务离岸模式的选择应结合离岸模式的特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服务业务的性质和特征,即服务活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接近程度、与企业内其他活动的联系程度、服务业务规模与附加值的大小、服务的可竞争性与服务生产所需资产的专用性和沉没成本等;二是东道国特征,即合格本地服务供应商的可获得性、法律制度和契约环境、IT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母国的文化差异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金融离岸外包服务规模激增,本文从区位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作为金融离岸外包服务目的地的优势,然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瓶颈问题的主因之一是产业发展缺乏战略指引,区域发展缺少统一规划和思路,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和国家层面予以解决。首先离岸服务外包管理组织体系需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产业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战略决策的制定落实;其次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应实行多元化与集聚中心相结合的发展策略,建立北京、上海、深圳等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离岸中心;最后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外结合的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梯次布局。  相似文献   

6.
离岸(海外)业务在促进产业成熟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某些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并购的能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国际并购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获得离岸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获取专业性资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影响因素的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八维度模型,进一步构建浙江省各地级市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指数的评价指标。通过调研和搜集数据,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法,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作为样本进行综合测算,全面比较分析11个地级市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现状,力图更加清晰地认识浙江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浙江省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纷纷把一些服务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离岸服务外包得到迅速的发展.相比于印度、墨西哥和东欧国家承接离岸外包的状况,中国仍处于较低的阶段.本文以印度、墨西哥和东欧国家为例,分析了其在环境禀赋、政策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作用,并结合中国相关环境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改善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服务业离岸外包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时期,随着国家对离岸外包行业的大力扶持,我国外包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国在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方面还存在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层次较低等问题。应将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上升为我国服务业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业离岸外包行业发展目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支持服务业外包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服务业外包人才战略,以促进我国服务业离岸外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研发离岸可以采取控制离岸与离岸外包的模式.研发离岸模式的选择应结合离岸模式的特征,考虑研发活动本身的性质、行业技术特征、企业规模与经验、东道国政策等因素.在两种模式成本要素的动态变化影响下,短期内控制离岸是成本较高的一种方式;而长期来看,离岸外包的成本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甚至超过控制离岸的成本.但企业可以采取区别研发活动性质进行离岸研发和提高供应商效率等方法改善两种模式的长期平均成本.  相似文献   

11.
依据决策过程理论,将业务外包划分为业务规划与选择、合同形成与签订、合同执行、外包结果评价四大阶段,并研究得出业务外包各阶段风险影响因素。基于四阶段决策过程,建立包含自律、合作和评判三大机制的分阶段风险规避模型,探讨涵括业务外包四阶段的全过程风险规避方法、步骤、措施、对策等。并从风险应对输入、风险应对控制及风险应对输出3个方面探讨了业务外包开发分阶段风险应对模型,为业务外包分阶段风险控制体系提供了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内部审计外包的安全性和法律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公司把各类诸如餐饮、保安、门卫服务都外包出去,进一步地,许多公司开始外包各种专业服务,如税务、薪酬、数据采集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节约成本费用;可以将审计的固定支出变成灵活支出;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包有诸多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审计风险、外包安全性和法律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磊 《财经科学》2012,(3):42-49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城市化进程及进一步的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本文源于笔者的工作实践和学习思考,针对服务外包行业的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领域,从发展和变化中的服务外包行业实际出发,用宏观经济学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中国当代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战略,期望能为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美国服务外包领域的乡村外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新模式,正受到业界高度重视。专家预测,随着乡村外包模式的逐渐成熟,美国极有可能将在亚洲的离岸外包业务转变成乡村外包模式发包。文章在对离岸外包企业进行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与参看内部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扎根理论研究乡村外包模式对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可能性影响,经过开放性编码、关联性编码与核心性编码分析总结出8个结论,构建了一个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的有效应对乡村外包的竞争力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乡村外包模式降低了美国接发包企业的成本、国际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与国际法律纠纷风险等,也符合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呼吁提高就业率的号召。江苏省承接离岸外包的企业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上海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和软件开发研发外包的深度访谈及调研,分析了研发外包的内部动因;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研发外包的外部环境动因。结果表明,研发外包内部动因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获得专业化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技术、经济、市场、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态度与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能力演进的服务外包企业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其承接服务外包领域高端业务的基础。分析了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过程:程式主导型、程式创新融合型和创新主导型,阐释了影响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翼轮"并举模型,从中引出了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内部策略包括"扩容"策略与"润滑"策略,外部策略包括导向策略、协同策略和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总体发展态势情况之下,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产业链分工连续细化,发包规模、地域持续拓展,承包市场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等发展趋势。在此国际大背景下,北京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具体表现在市场需求主体持续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等方面。北京应通过制定鼓励性的财税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组建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行行业标准化、加强风险控制与监管,进行多层次人才培养等措施,充分发挥北京金融服务外包潜力,促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逆向外包作为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一种新兴战略行为正逐渐兴起。以2012—2016年发生逆向外包行为的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和影响因素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逆向外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与方向。研究发现,逆向外包行为可显著增加半导体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而对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产生抑制作用,这两种实证结果综合印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逆向外包战略驱动论假说;逆向外包对半导体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并购海外相关公司,表明逆向并购具有高经营风险和高研发创新效率的双重现实特征;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中,员工学历占比、技术学习能力和产业链完善性对专利申请授权量具有正向影响,而全球市场份额和政策支持力度虽促进企业盈利增长,但对专利申请授权量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outsourcing decision under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When the production activity can be fragmented into two or more processes, an integrated firm must be competitive in each of the fragmented processes. There are gains from outsourcing when factor prices differ between countries. When factor prices are not equalized internationally, a firm may outsource the process which uses its scarce source intensively. If the cost of outsourcing is lower in the foreign country, full outsourcing occurs under certainty. However, even if the outside supplier has a cost advantage, uncertainty in outsourcing cost ensures that partial outsourcing is optimal for risk-averse firms.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proclaimed advantages and popularity of outsourcing manufacturing an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there are few and mainly contradictory studies of its short- and long-term effec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way in which outsourcing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work relates to performance at plant level.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large-scale survey among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wedish engineering plants. The results show no significant effects from outsourcing manufacturing on pla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paper further shows that investments in techn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explain the improvements of performance to a significantly higher extent than does outsourcing. The problems of additional costs and managing dependencies when applying partial outsourcing and separating interdependent key processes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to the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outsourcing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