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消费者、社会舆论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压力下,2006年的手机资费有些下降,而年初以来移动运营商以“单向收费”的名义推行“接听免费”套餐(尽管有些是“明降暗升”),也使部分消费者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手机漫游费却继续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我国移动资费进一步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移动令人畏惧的优势,中国电信能否“用一个数字撬动中高端客户”? 某全球通用户在11月底收到了一条来自10086的短信,短信内容实在让这个“全球通”老用户“受宠若惊”,一直使用每月160元套餐的她被中国移动告知,从下个月开始,套餐费用降为150元,套餐内还增加了分钟数以及一部分免费漫游分钟数。  相似文献   

3.
热点     
《新财经》2011,(6):12-13
1 移动降价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中国移动宣布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下调全球通资费,平均通话费价格降幅达到15%以上,国内漫游降幅高达51%。据悉,这次新推出的全球通资费方案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长途、市话、漫游主叫通话资费标准的统一,并且被叫通话全部免费。  相似文献   

4.
宗和 《东北之窗》2008,(2):54-55
新华网日前推出关于"如何看待电信部门收取手机漫游费"的调查,2600多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92.20%的网友认为应该彻底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在"如果降低手机漫游费您会选择降低的幅度"选项中,93.51%的网友选择了降幅80%。另外,36.85%的网友认为解决电信资费过高应当取消手机月租费和双向收费,挤出电信资费中的"水分"。31.29%网友认为解决电信资费过高应当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避免"一家独大"。在回答"您认为手机漫游费为何取消难"问题时,44.37%的网友认为是行业垄断所致,36.85%的网友认为是既得利益者不愿出让利益所致。手机漫游费一直被看成通信行业最难破的一块坚冰。随着国家相关机构的介入,这一块坚冰终于现出一丝消融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国内手机漫游费方案出台了。新方案中,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主叫上限标准由原来的每分钟0.7元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由原先的降0.3元调整为0.4元。这个新方案从今年3月1日起执行,最迟不能晚于5月。  相似文献   

6.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称,100克以内的国内信函,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调整为0.8元,外埠由0.8元调整为1.2元。明信片资费由每件0.6元调整为0.8元。随后,有专家表示,此次邮政资费调整在时间上比较突然,并认为,事前应该举行听证会。  相似文献   

7.
流行市场     
《天津经济》2011,(8):81-81
中国移动下调3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漫游资费 中国移动宣布于8月1日起大幅下调38个国家和地区的语音、短信、移动数据等国际漫游资费,其中.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部分资费降幅超过50%.最高降幅超过80%。  相似文献   

8.
何辉东 《新财经》2007,(3):82-82
北京移动全球通“畅听99套餐”2月8日高调面世。有人欢呼,北京这座手机资费改革“最后的堡垒”已被攻克,其情可彰;有人雀跃,手机单向收费时代已经到来,万民之幸;有人不以为然,“套餐”不过是又一道考验消费者智商的“奥数”迷题,形同鸡肋;有人嗤之以鼻,中移动虽然松开了双向收费的铁钳,却又布下了一张“最低消费”的罗网。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拥有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不仅覆盖几乎所有的行政村,网络质量也以0.33%的掉线率超过了欧盟发达国家。1月22日,漫游费听证会在京举行,两个降价方案均未能通过。这个与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会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除了中国移动表态支持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都或明或暗表示降低漫游费带来的电信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表示忧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民营视界》2009,(3):41-42
现代都市人离不开手机,当然他离不开每月面对的手机账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话费套餐呢?怎样让自己掏出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得物超所值呢?在通常情况下,这些套餐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消费者的感性判断,是否合理就全凭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月,中移动在香港推出的一款68港元套餐,引起内地网民的热议,也让人们把好奇的眼光投向了香港电讯市场。而随着李泽楷旗下的香港电讯完成收购CSL后,原本竞争就颇为激烈的香港电讯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是引起大家关注。未来,只有四家电讯商的香港,会削弱相互间的竞争吗?中移动香港套餐并不"逆天"今年,有关中移动香港公司的"逆天"套餐成为内地网络上的热点话题。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内容是: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股价有所下跌.有关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对其资费制度进行了调整,下调移动电话的单位话费以刺激电信消费和提高通话量,投资者因此对中国移动的近期收益以及这一举措是否会导致该公司与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联通之间爆发价格大战感到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3.
1月12日,中国五大电信公司都同时公布了执行新资费标准的时间表:吉通、网通1月1日执行新的IP电话和互联网接入资费标准:中国移动2月21日,铁通3月1日零时执行;业务复杂工程浩大的中国电信,将在1月1日至5月21日间完成系统改造,分批执行新标准。这次资费调整是建国以来历次资费调整中涉及面最广、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部分业务,如国际电话、出租电路等降低幅度超过了50%。至此,以铁通公司的挂牌和电信分家等为标志的“圈地运动”已经成为历史,各家公司将在资费改革后把内战的烽火点燃,于某些  相似文献   

14.
罗薇 《产权导刊》2007,(6):10-12
是官方的数据被注了水还是老百姓的感受被注了水? 2007年4月27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联合召开的电信资费座谈会上表示,将采取三项措施,推进移动电话单向收费:一是积极推进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在整体资费水平逐步降低的前提下,全面实现手机单向收费;  相似文献   

15.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1,(37):78-79
【运营商校园掐架】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手机协议,诓你进去;进去容易,出来不易;各种套餐,占你便宜;看似便宜,不切实际;山寨手机,没有诚意;得到容易,用来不意;资费刺激,缴费不易;劝君一句,千万别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资费不断下调,移动业务逐渐被培养成国民的消费习惯.以前的时候,新家里必不可缺的就是一部甚至一部以上的固定电话;现在人们搬新居,尤其是年轻人,有些都不装固定电话,原因是在手机资费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固定电话利用率太低了,白白可惜了月租.  相似文献   

17.
3G导入期的到来,对于传统业务资费的冲击,将主要体现在资费体系的表现形式上,而不会是具体的价格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孔明明 《新财经》2006,(6):72-74
“什么把戏呀,移动就爱搞明降暗升的勾当!你想想吧,月租费一点也没少收,像我们这种总去外地的,漫游费也没见少呀。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努力与国际接轨,手机费怎么这么难呢?是垄断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19.
《沪港经济》2001,(7):35-36
中国邮政多年来一直没能走出亏损的阴影,按照中国邮政的解释,邮政资费定价低于成本,注定要亏损。出路只有一个:提高邮政资费。 可是,从1995年到1999年,中国邮政的邮政资费一直在上涨,然而其亏损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07,(7):49-49
现在通信便利了,一家老小都配上手机,但是手机通话费月月只增不减,怎样才能少花钱又能自在通话?作为持家人,这笔账可得仔细算!常听同事们说青岛移动资费实惠、业务全,我就让一家人全部入网移动,没想到一月下来,电话费省了不少,还得到爸爸、老公、孩子的一致夸奖,说我决策英明,让他们通话自在又轻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