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企业组织形式、用工方式和分配手段多样,造成了劳动关系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使得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多发。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对有效化解劳动纠纷,快速及时解决争议纠纷要求更甚。2008年之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一直处于高位状态,面对这种形势,北京市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加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基层实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兼职仲裁员的优势等办法,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12年三季度的统计结果看,北京市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大部分实现案结事了,纷争得到妥善化解。从北京市的经验不难看出,有效发挥兼职仲裁员的优势是实现劳动关系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日前,上海企联召开兼职仲裁员工作会议,回顾近阶段加强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兼职仲裁员在依法依规处理人事劳动争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部署进一步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工作。来自于宝山、浦东部分兼职仲裁员和部分律师参加了会议,市仲裁院韩琰庭长到会讲解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庭审技巧,企联雇主工作部主任全觉民传达了市三方办公室主任会议有关本市劳动人事仲裁案件情况,王富强副秘书长对企联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工作要求。近年来,上海企联注重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每年组织仲裁员政策培训,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到当前,劳动关系尤其是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完备的劳动关系格局逐渐形成,劳动者维权意识加强,使得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于高发时期。如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快速案结事了成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关口。一般而言,劳动关系都需要在基层处理化解。因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在基层的实体化建设非常重要。但是,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基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形势需要。于是,很多地方开创性地借助于社会力量。深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保障》2012,(4):58-6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认真执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能力,及时有效化解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锵仲裁事业科学发展,现就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7月9日,全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培训班在威海市举办,省人社厅副厅长董广驰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此次培训班为提升班,邀请了厅内有关处室和有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负责人,就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有关法律规定及适用、劳动合同法新修订法律条文、事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企业应运而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但伴随而来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争议类型日趋复杂,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工资、经济补偿、工伤认定及赔偿等各种纠纷相互交织,劳动保障法律与其他相关法律相互交叉,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峻的挑战。为此,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队伍建设,提高仲裁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办案能力,是摆在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聊城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适应劳动仲裁工作新形势,从加强劳动仲裁队伍建设入手,不断提高仲裁员的案件驾驭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办案效率和群众满意率的"双赢"。2008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07件,以非立案形式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的劳动关系正日益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不断创新劳动人事争议管理调处工作机制,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纳入全区社会矛盾纠纷联排联调的大调解格局,全区建立起了自上而下、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劳动人事争议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新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和工作框架,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处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中,文书的送达是联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当事人之间的桥梁,对于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但随着劳动人事争议的日益错综复杂,送达制度设计上的疏漏和操作中的不当使得"送达难"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制约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权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劳动争议仲裁实践中,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权的特征,提示了劳动争议管辖权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妥善处理管辖权争议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行星 《经济界》2014,(6):40-42
劳动争议纠纷事关劳动者生存权,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天津市每年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数量保持在10万件左右。面对大量的劳动争议纠纷,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防控机制,深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使和谐的劳动关系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为进一步落实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规范兼职劳动仲裁员管理,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加强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5月27日,省编办批复山东省人事争议仲裁中心更名为山东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调整组建,是省厅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以及人社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等有关要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了各基层调解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但怎样发挥各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是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淄博市将"推进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打造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区域性)调解组织、劳动仲裁机构调解全方位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新格局,劳动争议调解结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为创新办案机制,缓解"案多人少"压力,提高办案效能,深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深圳市仲裁院)秉承"深圳创新"精神,大胆尝试,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兼职仲裁员招聘工作。为避免出现以往兼职仲裁员"只挂名不办案"、"想办案却无从办案"等问题,深圳市仲裁院高起点规划,以打造一支实干型兼职仲裁员队伍为目标,高标准要求,努力做到人员素质高、办案水平高、服务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甘肃省山丹县仲裁办公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总结历年办案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其他地区仲裁文书样式,集体讨论数易其稿,规范了36种仲裁常用文书样本和办案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保障》2012,(7):60-60
正人社厅发〔2012〕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福建省公务员局: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2〕13号,以下简称《意见》),确保完成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提高调解仲裁机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服务社会的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是及时有效化解劳动人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利益格局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态势更加明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是新形势下人社工作的重要职责。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劳动人事关系与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加大措施,维护好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清水县印发了《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合理调节企业收入分配,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的重要性。工作目标是:利用一年时间,深入宣传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抓好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工作带来深刻影响,劳动人事争议(以下简称争议)案件呈现出总量居高不下与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并存的态势。而随着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多,通过案外调节、协商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数量却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当下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还是以案内的诉讼和仲裁为主,案外调节、民主协商的处理方式尚未成为主流,我国当下对劳动争议的处理还处于法院和仲裁委员会扮演主要角色的制度安排之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无论从参与主体还是处理手段方面均不够理想。由此,本文选取最可能案例,通过分析A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创新,讨论“何以多元”的机制问题。现实层面,这种探索有利于降低司法成本、均衡地体现争议各方的利益。理论层面,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多元”主体发挥作用的分析对于补充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治理理论的空白。本文提出以参与式治理理论作为解释性假说,试图以参与视角来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的理论架构,证明劳动争议主体的多元参与对于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