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生态翻译理论,"老字号"翻译应考虑历时性和共时性问题;从共时角度译者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翻译生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和选择性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视角出发,以许渊冲、章学清和Witter Bynner三位学者的唐诗《登高》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在译文中所做出的适应与选择,由此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从译本的整合度来看,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略胜一筹,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上也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汉英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具体的实例,对汉英旅游翻译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阐明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不同层次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灵活运用方法与策略,这是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字幕翻译中,译者通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选择和适应,不仅实现了语言的转换,而且还实现了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达到了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非遗旅游外宣英译应放在由语言、文化、交际、社会、译者、读者等诸多方面组成的生态环境中来进行思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从而提升非遗旅游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以河南世遗景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相关旅游文本为语料,探讨生态学视角的旅游翻译实践活动.旅游文本的创作者、译者、旅游文本及其译本的编辑、译文的读者、出版商、赞助人、委托人和审批人等,所有参与旅游翻译这一社会活动的行动者共同组成了旅游翻译网络;居于此网络主体地位的译者,要适应动态变化的外部旅游翻译生态环境,并与翻译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实现多维互动;此外,译者还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化、交际、社会等各层面的跨文化因素,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做出最佳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武汉磨山景区公示语的英译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通过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景区公示语的英译规范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坚持"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以获取"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公示语英译。  相似文献   

8.
影片《非诚勿扰》的片名翻译符合了影片发行的生态环境,并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体现了影片需要传达的蕴意,是一个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选取理雅各和汪榕培的《诗经·国风》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原则为研究维度,以WordSmith, AntConc, TreeTagger等语料库处理软件为研究工具,对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生态维度上的转换效度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个译本三维生态转换效度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语言生态维上,汪译本在标准化类符形符比值、词汇密度、句式特点、逻辑连接词的使用、章节数量、诗行数量及韵律格式等诸多方面与原作风格特点更为接近,故转换效度高于理译本;在文化生态维上,理译本因更多地采用保留和阐释方式来译介动植物意象,对原作意象的文化本源"损伤"程度更小,因而转换效度高于汪译本;在交际生态维上,理译本相较于汪译本更加符合译语读者的认知域界、文法体系及阅读习惯,因而转换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电影是介绍和交流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作为传承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容小觑,而电影片名作为影片的点睛之笔,它的翻译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野出发,以"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探讨了英文电影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突出译者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  相似文献   

11.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译者的翻译活动涉及语言的使用,即语言的选择过程。从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理论视角,广告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因素制约译者的语言选择和翻译策略,同时翻译过程也体现译者对语言和文化的动态顺应,这种语境顺应恰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12.
为占据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企业往往通过网站开展对外推介,其译文问题颇多。企业外介翻译需要科学的应用翻译理论来指导。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分析和处理企业外介翻译,可提升企业形象和对外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因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其文体特征和语篇特征,从文本的信息功能、目的功能和交际功能出发,对语篇进行解构及重构。在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时,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将原文文本转换为能为译入语语言和文化所能接受的译文文本,达到预期的交际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的目的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成功的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译者不仅要精通原语和译入语,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口译的特点决定其对环境的依赖性,运用生态翻译学的观点,口译的交流双方、口译员和口译的背景共同构成了口译的生态环境。根据对学生和口译员调查问卷的分析,本文提出应从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口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主体性是文学翻译中的客观存在。我国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关注始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界对译者主体性的探讨表现出强烈的理论自觉性。本文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文学文化修养、译者的创造性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说明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联-顺应模式赋予译者极大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充分关照了目标语语境和目标受众,对以信息和诱导性为最高目的的旅游宣介翻译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结合实例,在关联-顺应模式下,从译者的最佳关联选择与动态顺应角度,探讨旅游宣介的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并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宣介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与原文认知语境及对应读者间的认知能力的差异,依次针对语言语境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以最佳关联和动态顺应为原则,灵活选择以归化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杂合策略去强化目标认知语境,降低目标读者的认知努力,力求以最佳交际效果向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和做出决定的连续过程,语言的顺应性使得语言使用者能从可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符合语言环境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翻译活动涉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思想意识冲突,面临做出语言选择的情况。本文采用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翻译本身即是包括解决问题和语言选择在内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思想意识冲突和进行的语言选择相互联系和影响。在这种意义上,翻译活动可以理解为译者面对种种不可避免的思想意识冲突,依据一定的翻译环境,基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原因,不断地交替进行顺应和语言选择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负载词带有强烈的社会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精准翻译文化负载词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翻译注重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转换,使译文能够准确传递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过程中,利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关键词这一指标的统计数据分析,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国内译学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及热点问题。翻译本体研究、翻译理论研究、翻译与语料库研究成为近年国内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翻译符号学、翻译伦理学、生态翻译学、认知翻译学、翻译批评学、应用翻译学、文化翻译学、译介学等具有跨学科视野的研究领域,也在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翻译学研究各类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增长稳定,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以频繁的学术活动和丰富的议题,推动和引领译学研究走向纵深;语言服务行业的兴起,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