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根据翻译方法与模式对霍译本中的人名进行了总结: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做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分析了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与意义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就Delabastina双关翻译理论,比较分析了《哈姆雷特》两个汉译本的双关语翻译,并总结出朱生豪和梁实秋在翻译双关语时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翻译文体分析角度,对《红楼梦》的两个经典译本,即杨完益夫妇和英国汉学家霍克思英文全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采用Wmatrix进行深层次语义特征等标注,实现语料数据自动提取与对比分析,重点关注词频、词性和语义范畴等在两译本中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译者因所处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翻译策略各有侧重,这些都在译文的语义范畴中有明显体现。这些发现可为《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要做到形神兼备也是一大难点。本文将根据英语广告实例,阐述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特点,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的艺术瑰宝。对于其翻译,历史久远,各个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都进行过不同的研究,有关它的译本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要属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两个译本,他们虽然从不同的目的出发,栗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通过从这两种译本对《红楼梦》习语、人物语言、修辞艺术的比较研究,能让人更深切地领会《红楼梦》莫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和闵福德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红楼梦》译本中典故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忠实”的翻译策略只是翻译策略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可能或唯一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汉语熟语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很多汉语熟语,两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和霍克斯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分别归属于诺德提出的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范畴。实践证明,纪实翻译是汉语熟语翻译的较佳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工作往往比新闻或者学术界中对人名的翻译更加地复杂。在小众多小说作品当中,不同人物的名字带有一定的特定和作者的隐喻。《包法利夫人》是世界著名小说家福楼拜的名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目前我国有多种该小说的译本,对于人名的翻译也不尽相同。论文试图探究该小说作品不同人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异化和归化是文化翻译研究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策略,前者主张以源语文化和原文作者为归宿,而后者则主张以译入语文化和读者为归宿。论文将以异化和归化作为理论支撑,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的英译进行描述性研究,语言方面的分析包括人名、颜色词、拟声词等的翻译,文化方面的分析包括对特定文化词汇即对习语的处理。经分析研究认为,张爱玲在小说《金锁记》的英译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来处理其中的语言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关语的翻译之难在于难以找到完全对等的双关。文章分析了双关语的可译性,指出了几种双关语的翻译方法,讨论了双关语翻译研究的意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取得双关语翻译的译文与原文对等的效果,保留了双关语的内涵和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2.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该分别实现对宏观交际语境和微观语言语境的动态顺应。归化和异化是实现动态顺应的翻译策略,直译和意译则是翻译方法。《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为顺应论视角下翻译策略和方法的成功选择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3.
关于翻译的标准,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具有多样性,所以在翻译中注意译文的多样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同一个成语往往反复出现多次甚至十几次。虽然。这些重复出现的成语在意义上一般都是相同的,但不能不顾语境而把它们翻译得千篇一律。杨宪益和戴乃遮英译的《红楼梦》就充分地显示了翻译的多样性,其中对“大惊小怪”一词的不同翻译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语境下,归化是强势文化翻译弱势文化文本常用的翻译策略。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翻译策略选择,体现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权力差异。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翻译应相互尊重各国文化,平等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翻译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在翻译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红楼梦》中,同一个成语反复出现,但由于汉语言的丰富性.在具体的语境中他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如果译词千篇一律,译文就显得词语贫乏、枯燥无味。杨宪益和戴乃迭英译的《红楼梦》就充分地显示了翻译中的多样性。其中对“鸦雀无声”一词的多样性翻译,尤其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各自采取了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之所以选择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两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除了它们是到目前为止造诣很高的全译本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两译本不论在文本选择、翻译目的,还是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总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直接执行者,在翻译的整个过程中都留下自己的印记,对《红楼梦》翻译特别是对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等人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的研究对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大量的典故是翻译的难题。从莫里斯的现代符号学角度探讨典故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霍克斯英译《红楼梦》中典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诗歌与主题密切相关,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较《红楼梦》中的诗歌翻译,发现杨宪益译本忠实原著,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读者,而霍克斯译本采用归化的策略,注重韵脚,使读者产生阅读愉悦感。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含有大量的委婉语.在杨译、霍译两个《红楼梦》译本中对死亡委婉语的翻译,体现了英汉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