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法解脱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淑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形象的典范。哈代对淑反对父权制的刻画显示了他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同时小说中男性观察视角和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证明他也具有传统的父权思想。女性主义意识和父权思想共存是哈代对女性的矛盾态度的根源,因此他和他笔下的淑都注定无法从困境中解脱。  相似文献   

2.
约翰.契弗被公认为是继海明威之后的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并被学术界冠之以"纽约郊区的契诃夫"的称号。《再见,我的弟弟》作为其成功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展现了契弗传统兼具现代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他选择以罗斯福执政后期的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并以凝练的文笔成功刻画出了一个让人感到迷惘的阶级叛逆者的形象,深深触及到了美国中产阶级和谐兴荣幕布之后内部分化的阴暗之地。契弗在该小说中凸显的独特的叙述视角,练达的话语设计,巧妙的情景布局以及多而不杂的人物设置都在小说总的叙述情调和主旨中融为一体,协调一致,造就了其在叙事方面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叙述视角理论看来,典型报道中存在已久的老问题如"合理想象"、"伪现场"、"伪直接引语"等,其实是由于不恰当使用全知全能视角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叙述视角的含义,恰当的使用叙述视角。  相似文献   

4.
丁玲的《梦珂》和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都叙述了一个"堕落的娜拉"的故事,但两个故事的讲法各有不同。梦珂在堕落的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自尊感,基于理性她完成了选择,葛薇龙则是难言的自卑感,一种身不由己的感性因素始终占据了她的心理;丁玲对于梦珂的堕落主要持批判态度,张爱玲对于葛薇龙则是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梦珂》的美学风格是悲壮,《第一炉香》的风格则是苍凉。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基于两个女作家不同的创作个性和思想,以及她们对时代和人性的不同把握。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Discovery电视杂志的叙述风格,及其潜在的民族志特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Discovery历史频道的一档节目——《寻找埃及女王——克力奥佩特拉》来阐释该电视栏目的叙述风格,分析一种全景化的民族志叙述。这种全景化的叙述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实现——"平行像素的垂直分列"和"视觉深描",论文从叙事学、符号学和民族学等多种角度对这一方式进行了阐释;除此以外,影像的"记忆"和"回忆"也构成Discovery叙述的重要元素,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对民族志电影表述方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据詹姆逊所述,任何文化文本(文学文本)都是容纳个人政治欲望、阶级话语的一个多元的空间。意识形态和文本叙述在那里相互构成。本论文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社会交往为切入点,从工人阶级与中上层阶级在教育背景、交往的方式及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几方面的不同,来挖掘劳伦斯对工人阶级的偏见态度及其阶级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贴上"伪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把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地改造成没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实质上是有意识地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宏观政策     
《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形成更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近日正式实施,目标在于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其本身并不反对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反垄断法》不反对更不禁止企业合法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只  相似文献   

9.
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代表着法律经济学的最高成就。其核心思想——法律的效率分析,准确把握了"效率"与"效率分析"在法律经济学中的地位,是对传统的法律分析方法和法律价值理念的革新,但对于"效率"与其他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的问题,该书没有提出明确的解答。该文在剖析其核心思想的同时,提出引入"均衡理论"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佛学"般若"思想博大精深,根植于东方智慧,又超脱于世俗人间。其真义在于肇端一种认识,经由一种思辨,达到一种境界。定位于学术阈值,抽象、考辨"般若"思想,处处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基于"般若"思想视角,究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论、环境塑成、方法探索和关系审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佛学"般若"思想的再现与回归,进而实现佛学"般若"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哺,这样的考察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11.
《无风之树》是李锐继《厚土》、《旧址》之后,在文体创新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超越。在叙述视角上和《厚土》所采用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完全不同,《无风之树》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变换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在语言上也以口语和大量的对话为主;在结构上更是各叙述单元围绕中心事件有效展开,形成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为视角,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传记体小说《奥兰多》进行分析与探讨:小说中的异装/混装现象与性别、异装/混装与性别身份以及君士坦丁堡的象征意义。作者认为,伍尔夫是通过异装/混装来解构和颠覆关于性别与性别身份的主流文化规则,并借以讽刺和批判菲勒斯中心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一员,他始终以纪实的态度,平民的视角,客观冷静地关注着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现实与精神,希望与绝望。本文通过对"故乡三部曲"视听语言艺术特色的介绍,简要分析贾樟柯电影创作中的纪实风格以及倾向于悲观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4.
从"两欠"贵州发展的实际出发,旨在揭示城乡二元结构下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关系形态,并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不和谐、不协调乃至矛盾与冲突。从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态度评价看,呈现出彼此"肯定"的倾向,但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对立情绪",进而造成双方的排斥性心理;从矛盾冲突看,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不信任、相互排斥;从失调原因看,主要源于社会互动有限、利益冲突明显、政策歧视存在、"二元心理"突出。提出认真理顺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决策;校正舆论导向,营造社会氛围;优化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制度改革,消除政策排斥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历史科学是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门总体科学,其发动了主体对知识的工作批判关系,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统一的逻辑;这一方法和逻辑可用“A-B”(唯物辩证法的谱系)指认:杜绝单纯的知识演绎,执行知、行互看。这表明不同于知识概念,范畴说到底是主体范畴,主体范畴——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形式——正是主体革命依托的对象。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知识生产的谜说到底是阶级的谜,需要经由“烛照”解决。生产关系的中心功能是执行生产烛照、阶级烛照、经济烛照、思想烛照,其解决商品起点之谜(知识的谜)、决定论之谜(逻辑的谜)以及研究对象之谜(结构的谜)。总之,《资本论》体系化的方法和逻辑以“活化的唯物史观”为旨要,它的核心点是走出黑格尔逻辑学,使商品、货币、资本的分析路径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模型。这启发对党的报告性质的理解,从历史成长角度按照马克思主义模型的科学讲述要求,以历史的主体论启动批判的知识论。在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方面,新时代需要切实加强与重视《资本论》路径的唯物史观原理与生产方式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予以谱系化,定格“主体革命论”,基于这一历史定位实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线索内在...  相似文献   

16.
哈代通过《德伯家的苔丝》向人们揭露传统与现代、宗教与道德相互融合及复杂交织下产生的苔丝的悲剧命运。本文试图探讨在《德伯家的苔丝》,叙述者如何借用维多利亚时期世俗道德标准的双重性影响叙述方向,进而一步步逼死苔丝,并将叙述转向"无奈的命运",从而批判维多利亚时期世俗道德观念的虚伪和腐朽。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降,正义理论的谱系主要存在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两大范式。在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生成逻辑先后经历了马克思青年时期对正义思想的追寻、对资产阶级正义理论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资本论》对正义的科学阐述的过程。在其内在理路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根基在于必须超越政治的、法律的领域而深入到社会的、经济的领域;马克思强调在普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条件下空谈正义只会徒增共产主义运动的障碍,因此必须倡导真实的、科学的正义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科学的正义理论及其实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基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影《莫扎特传》由著名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拍摄,是传记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其以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叙事方式巧妙地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冷峻、客观地向观众展现。文章将从人物安排、叙事视角、冲突设置、叙述线索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传记电影《莫扎特传》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深刻批判了“哥达纲领”的炮制者完全符合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观点,提出了排斥一切中间阶级的错误阶级路线和策略.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考察和分析当时德国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建立工农联盟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工人阶级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近日正式实施,目标在于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其本身并不反对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反垄断法》不反对更不禁止企业合法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只是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