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之洞与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作为近代教育家,早期曾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洋务运动期间,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甲午战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活动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绅士作为中国封建伦理纲常的卫道士,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与民间百姓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封建时代的行政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封疆大吏、治世能臣的张之洞。督鄂政绩是其人生的辉煌之点。张氏督鄂时期,湖北绅士在兴办教育、接受新知、提携后进等的种种表现,体现出该社会阶层在促兴湖北近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我国的地质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路程。近代化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运动的开展,造就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他们在开发资源、造福民众的爱国思想激励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地质科学人才的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作为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梁启超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培养人才,为此他提出了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倡导创办女子学堂以及"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等教育思想,是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创举。尽管在某些方面受历史的局限存在瑕疵,但其教育思想作为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仍为我们当前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仪董学堂是清末扬州地区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1902年程仪洛、恩铭先后执掌该校,严定章程,革新课程,初步建立起学堂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使学堂办学渐有声色。1906年两淮盐运使司发生人事变动,新任盐运使赵滨彦依照癸卯学制有关规定将仪董学堂更名为两淮中学堂。后因民国代清,两淮中学堂又相继演变为淮扬合一中学、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校等。从仪董学堂的创建到省立八中的开办可以进一步窥探出清末民初江苏中等教育艰难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金融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制度基础。清朝末年以至民国后期的新式学制沿革为金融学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平台,金融学在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教会学校和海外留学对近代金融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现代金融概念的框架,引入了现代金融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成为民国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我国国弱民贫。一些爱国之士,力图发展科技,振兴中华。近代地质教育事业,于兹萌芽。当时一方面派人出国学习地质科学,如邝荣光、王宠惠、顾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都是我国早期学习地质的留学生;一方面进厅教育制度的改革,把地质科学列为某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之一。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就开出“金石”课。到八十年代,上海格致书院则开设“矿学”。不久广东水师学堂、湖北铁路局、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堂均开办矿学堂或设置矿务科,把地质、矿物作为主要课程讲授。本世纪初,京师大学堂也开设地质、矿物方面的课程,并一度设立地质学门及矿冶门,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章鸿钊,就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他是中国人自己在高等学校教授地质学的第一人。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小学课程中也一度设置地质、矿物方面的课程,并陆续编写出版了教科书若干种。  相似文献   

8.
宁波帮捐资办学之巨闻名遐迩,但也有不少宁波帮先驱亲力教育,开创了传统私塾到新式学堂、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之先河,在办学实践中处处体现出务实、崇德、开放、重师的办学思想,这些思想和做法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关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以行业为背景的专业教育,伴随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身学科课程体系。税务学堂是中国最早从事海关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初步形成了海关学科课程框架,蕴含着海关学科课程设置的基本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对我们今天构建以海关学为核心的海关专业课程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海关参与同文馆和税务学堂的办学过程及特点的探讨,认为该两校开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风气之先,丰富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内涵,符合近代西学东渐的时代主流,其办学特点对全球化大潮中我国高等教育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代合川蚕桑丝绸业发展迅速,对维护川丝整体良好发展意义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杰出人物张森凯改革创新,开创近代职业教育蚕桑学堂、蚕桑公社、工学结合实业救国,促进合州蚕桑丝绸经济发展。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办学模式,为合州近代蚕桑丝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清末新政实施,为20世纪初合州蚕桑丝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明清部分思想家的经济思想倡导重利轻义、富民思想,重商主义等思潮,为合州蚕桑丝绸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近代合川蚕桑丝绸业的繁荣,直接推动了近代四川、重庆蚕桑丝绸业的发展,维系了重庆蚕桑丝绸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创作领域,李叔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又是他学堂乐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数量多、品种齐、艺术水平高,同时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探讨李叔同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作品,对研究他一生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小学课程近代化的历程。与我国古代的蒙学课程相比,《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小学课程不仅门类增多,同时在"中体西用"的原则下更为强调西学内容的传授。其后我国近代小学课程的变迁大体经过了民国初年学制时期和1922年新学制时期两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近代小学课程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厘金制度的改革问题是近代中国税制改革的重大议题之一。清末的厘金改革思想,主张裁撤厘金、加征关税,同时,将厘金改革成不重复征收的商税这一设想被初步提出。进入民国以后,有人进一步提出以所得税、营业税等西方近代主体税种取代厘金;务实派人士则主张以新式货物税取代厘金,这一主张较具可行性。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厘金终被较进步的统税制度所取代。对厘金改革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税收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熊希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慈善家,一生担任过国务总理等显职,创办了香山慈幼院等慈善机构。他又是湖南著名爱国实业家之一,所创办的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实现了醴陵瓷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整个湖南瓷器生产的改进。熊希龄,字秉三,1870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幼年受到严格的传统教育,14岁中秀才,1894年中进士。戊成变法期间,积极参加湖南的维新活动,名声  相似文献   

16.
李叔同作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不但创作了许多艺术质量上乘的乐歌作品,而且在我国近代新音乐萌芽之际,针对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发表了一系列极具现实意义的音乐批评言论,其主要观点有:立足"文艺救国"的音乐批评观念;立足于中国传统"国学"的音乐批评理论;"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格教育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指导和促进我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新式学堂数目的增加,整个学界处于躁动状态,从《申报》所反映的1902-1903年的学堂学生肇事现象,可提示出一些时代特征。当时国势日益衰弱,而西学日渐兴起,虽然清廷强化中学的宗旨地位,并对学生活动一再强压,仍无济于事,反而波及社会,激起了社会的爱国和反传统热潮。学潮突出地反映了学潮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混乱无序和内忧与外患的交加。  相似文献   

18.
近代楚兴公司承租湖北布、纱、丝、麻四局,不到十年,获利逾千万两白银,并为后来的裕大华企业集团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这样的经营业绩在中国近代纺织史上确属罕见。对其成长过程、盈利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解释近代纺织工业由官办转向民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近代书院教育是中国新型现代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勇于拓荒、顺应潮流、志士本色、务实办学四个方面重新解读黄乃裳的光辉事迹,他所提出的“开通民智”、“教育兴国”、“格致之学”、“开源办学”等办学理念和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今天中国仍至海外华人社会教育兴邦仍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运动。从其发端、发展与衰微的变迁过程看,明显体现出强制性与渐进性的特点。其利弊得失主要在于:第一,促进了农村资金的融通、村落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农村并未复兴、农民依然贫苦;第二,缓解了旧式高利贷的盘剥却催生了新式高利贷。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与结局,根本原因在于近代农村信用合作社演进的背景——二重性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